一种处理临近既有线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及其路基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337112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9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临近既有线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及其路基结构,施工方法步骤为:整平场地,从安全界限处至设计新建路基远离既有线路一侧的坡脚区域内、沿线路纵向施工多排刚性CFG桩;从安全界限处至设计新建路基临近既有线路一侧的坡脚区域内、沿线路纵向施工多排施工柔性旋喷桩;在刚性CFG桩、柔性旋喷桩上方、软土层顶部沿线路纵向铺设褥垫层;按设计在褥垫层上方铺设路基。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减少了路基的工后沉降保证了软土路基的稳定性,还不会对既有线的安全运营产生负面影响。本发明专利技术地基加固结构形式简单,地层适应性好,技术合理、费用经济,具有较为广阔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处理临近既有线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及其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为保证高速行车安全,高速铁路对路基工后沉降要求极高,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15mm、桥路或隧路过渡段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在软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且因受到站场或其他条件限制,必须采用路基形式通过时,则需要采取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以使得路基工后沉降在控制标准之内。一般软土地基从下至上结构包括硬土层、位于硬土层上方的软土层,软土层顶面即为地表,目前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多采用单一类型的刚性CFG桩复合地基,最常用的为CFG桩桩网结构复合地基,“桩网”结构中的“网”为砂、碎石及双向土工格栅组成一定厚度的褥垫层,“桩”为CFG桩,使上部荷载均匀传递到下卧土层,以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有效控制工后沉降。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号为CN101148891A)“用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刚柔性长短桩复合地基”中公开了一种刚性CFG桩长桩、柔性短桩交替分布设置、...
一种处理临近既有线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及其路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临近既有线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a.整平场地,从安全界限(10)处至设计的路基(1)远离既有线路(9)一侧的坡脚区域内、沿线路纵向施工多排刚性CFG桩(4);b.从安全界限(10)处至设计的路基(1)临近既有线路(9)一侧的坡脚区域内、沿线路纵向施工多排施工柔性旋喷桩(5),所述刚性CFG桩(4)和柔性旋喷桩(5)桩底均穿过软土层(2)至硬土层(3),桩顶均至软土层顶面;c.刚性CFG桩(4)、柔性旋喷桩(5)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刚性CFG桩(4)、柔性旋喷桩(5)上方、软土层(2)顶部沿线路纵向铺设褥垫层(6);d.按设计在褥垫层(6)上方铺设路基(1),所述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临近既有线软土地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
骤为:
a.整平场地,从安全界限(10)处至设计的路基(1)远离既有
线路(9)一侧的坡脚区域内、沿线路纵向施工多排刚性CFG桩(4);
b.从安全界限(10)处至设计的路基(1)临近既有线路(9)
一侧的坡脚区域内、沿线路纵向施工多排施工柔性旋喷桩(5),所
述刚性CFG桩(4)和柔性旋喷桩(5)桩底均穿过软土层(2)至
硬土层(3),桩顶均至软土层顶面;
c.刚性CFG桩(4)、柔性旋喷桩(5)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
在刚性CFG桩(4)、柔性旋喷桩(5)上方、软土层(2)顶部沿线
路纵向铺设褥垫层(6);
d.按设计在褥垫层(6)上方铺设路基(1),所述路基(1)坡
脚边缘与碎石垫层(6)横向边缘平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CFG
桩(4)上设有桩帽(7),所述桩帽(7)顶端平齐于柔性旋喷桩(5)
顶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各排
刚性CFG桩(4)在设计的路基(1)远离既有线路(9)一侧的坡
脚外、向远离既有线路(9)方向继续设置1-2根刚性CFG桩(4);
步骤b中各排柔性旋喷桩(5)在设计的路基(1)临近既有线路(9)
一侧的坡脚外、向既有线路(9)方向继续设置1-2根柔性旋喷桩(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旋喷
桩(5)桩径为0.6-0.7m,桩间距为2-3倍桩径;所述刚性CFG桩
(4)桩径为0.5-0.6m,桩间距为3-5倍桩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施工
柔性旋喷桩(5)之前,在设计的路基(1)与既有线路(9)间施
工沿线路纵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祥晏军顾湘生熊林墩陈占徐凯李小和李春红赵新益李添翼陈世刚王勇刚刘庆辉孟祥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