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体冷却的内燃机的冷却液的平衡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7106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9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液体冷却的内燃机的冷却液的平衡容器,尤其是以内燃机运行的船或商用车的内燃机。平衡容器(30)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平衡容器(30)的下部区域中的流入部(11)和流出接口(12)用于将平衡容器(20;30)与内燃机的冷却循环相连接;布置在平衡容器的上部区域中的填充接管(4),其为了限制填充水平具有与平衡容器盖相间隔的下棱(9);至少一个密封填充接管(4)的阀(5),其用于填充平衡容器(30)且用于保护冷却系统以防过压。此外,在以冷却液最大地填充平衡容器(30)的情况下留在平衡容器(30)中的空气体积(2)可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液体冷却的机器、尤其车辆的内燃机的冷却液的平衡容器。
技术介绍
由实践已知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用于冷却液的平衡容器,其用于容纳膨胀的冷却液。图1以极其示意性的视图显示了这样的已知的平衡容器10。平衡容器10通常构建成使得其表示在冷却系统中的最高点。平衡容器10具有布置在平衡容器10的下部区域中的流入接口和流出接口用于将平衡容器10与内燃机的冷却循环相连接(分别未示出)。平衡容器10此外具有布置在平衡容器的上部区域中的填充接管4,其为了限制填充水平具有与平衡容器盖14相间隔的下棱9。此外,设置有密封填充接管4的阀5,其用于保护冷却系统以防过压并且通过其可利用冷却剂1来填充平衡容器10。平衡容器10的最大填充通常相应于在冷的发动机中以冷却剂1填充直至填充接管4的下棱9,如在图1中所示。那么在运行中通过加热和由此引起的冷却剂的膨胀在平衡容器10的空气体积2中产生预压力。通过在平衡容器封闭盖中的阀5实现冷却系统中的压力平衡。冷却剂温度的提高导致冷却系统中的压力升高,因为冷却剂膨胀。由此,平衡容器10中的压力增高,接着封闭盖中的过压阀5可打开并且空气以及可能还有冷却剂可泄漏。在冷却剂温度正常化时,在冷却系统中产生负压。冷却剂被从容器10中抽回。由此,在容器10中同样产生负压。因此,容器10的封闭盖中的负压平衡阀打开。空气流入容器10中,直至达到压力平衡。利用附图标记3来表示平衡容器30的外壳或外壁。另外的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平衡容器例如由文件DE102008019227B4、DE4107183C1、EP0215369B1、DE4233038C1或EP0441275A1已知。传统的平衡容器10在以冷却剂1最大填充时具有固定地限定的空气体积2。如果具有不同冷却循环的内燃机应配备有相同的平衡容器10,这导致以下缺点:在具有较少热量输入的冷却循环中不产生足够的预压力。反之在具有较高热量输入的冷却循环中,预压力通过阀5来抑制,或冷却剂被喷出。这些缺点可通过提供不同的平衡容器来避免,其分别匹配其所应用在的特定的冷却循环。然而,变体数目和因此开发及构件成本由此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平衡容器,利用其可避免传统的平衡容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尤其是提供一种平衡容器,其可更好地匹配不同的冷却循环的要求。此外,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这样的平衡容器的更节省成本的设计方案。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主权利要求的特征的平衡容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实施形式和应用是从属权利要求的内容并且在接下来的说明中部分地参照附图来详细阐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液体冷却的机器的冷却液的平衡容器与现有技术一致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平衡容器的下部区域中的流入接口和流出接口用于将平衡容器与内燃机的冷却循环相连接。平衡容器此外包括布置在平衡容器的上部区域中的填充接管,其为了限制填充水平具有与平衡容器盖相间隔的下棱以及至少一个密封填充接管的用于填充平衡容器且用于保护冷却系统以防过压的阀。液体冷却的机器尤其可以是车辆的液体冷却的内燃机。突出的应用涉及一种机器运行的船舶或商用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用观点,所述目的由此来实现,即在以冷却液最大地填充平衡容器的情况下留在平衡容器中的空气体积可调整,也就是说能够可变地固定。这提供该优点,即仅通过改变对于在平衡容器中的空气可用的体积使平衡容器可匹配不同冷却循环的不同要求。在具有较少热量输入的冷却循环中可设立较小的空气体积,以便建立足够高的预压力。相反,在具有较高热量输入的冷却循环中可设立较大的空气体积,以便不建立高的预压力或以便不喷出冷却剂。由此,具有可变空气体积的平衡容器可作为统一相同的构件被应用在由于其特性、尤其其冷却剂热量输入而相区别的冷却循环中。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特别的优点是在冷却液循环中的预压力调整中提高的灵活性以及通过统一化或减少变体节省成本,因为可匹配构件以应用在不同的冷却循环或冷却系统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形式,为了留在平衡容器中的空气体积的可调整性可设置有至少一个空气腔、以下也称为空气袋(Lufttasche),其具有在平衡容器的内腔中处于填充接管的下棱之上的空气进入孔,其可利用相关联的封闭装置来打开和封闭。通过将排出孔布置在填充接管的下界限之上,在以冷却液填充平衡容器时总是保证相同的最大填充。换言之,为了对在平衡容器中的空气或通用气体构造可变体积,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空气袋,其分别利用相关联的封闭装置(封闭机构)可被带到与平衡容器的基础气体体积流体连接,以提高平衡容器中的气体体积。在封闭机构的关闭位置中空气袋被封闭,从而不提高可供使用的气体体积。该至少一个空气腔可在内侧布置在平衡容器的上部区域中。根据另一变体,该至少一个空气腔也可布置在平衡容器之外并且通过软管或管路与平衡容器的上部区域相连接。该变体提供模块化的结构方式的优点。为了提高在冷却循环中预压力调整的灵活性,平衡容器可具有至少两个空气腔。空气腔的数量和体积可根据所期望的空气体积分级来确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现方案的一可能性设置成,空气腔的内部体积实施成不一样大。然而,空气腔的内部体积也可实施成等大。与空气腔相关联的封闭装置可实施为封闭螺栓、封闭盖或活门。这实现成本有利的实施变体,以便手动地调整对于平衡容器中的空气的可用体积。根据另一变体,封闭装置可实施为止回阀、为弹簧加载的阀或为气动或电气操控的阀。这提供该优点,即空气腔的打开和封闭可根据压力和/或自动化地、尤其在冷却循环的持续运行中实现。为了防止冷却液进入该至少一个空气腔中,有利的是将该至少一个空气腔的空气进入孔布置成使得在平衡容器的运行中当其打开时冷却剂不能进入该至少一个空气腔中。根据另一变体,对此设置有单独的通道引导部和/或喷射遮板(Spritzblende)。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如在此公开的平衡容器的商用车或船。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之前所说明的优选的实施形式和特征可任意相互组合。接下来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细节和优点。其中:图1显示了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平衡容器的极其示意性的视图;图2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形式的平衡容器的极其示意性的视图;以及图3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形式的平衡容器的极其示意性的视图。附图标记清单1冷却剂2空气体积3外壁4填充接管5阀6空气腔7封闭装置8空气进入孔9下棱10平衡容器11流入接口12流出接口13间壁14平衡容器盖15用于液位探针的接口16溢流管17用于预压力测量的接口20平衡容器30平衡容器。具体实施方式在所有附图中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或功能等同的元件。为了避免重复,在此在图2和3的部件1至5和9的工作方式方面参照图1的关于此的说明。在图2和3中所示的平衡容器20和30的特点在于附加地设置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液体冷却的机器、尤其车辆的液体冷却的内燃机的冷却液的平衡容器(20;30),其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平衡容器(20;30)的下部区域中的流入接口(11)和流出接口(12)用于将所述平衡容器(20;30)与所述机器的冷却循环相连接;布置在所述平衡容器的上部区域中的填充接管(4),其为了限制填充水平具有与平衡容器盖(14)相间隔的下棱(9);至少一个密封所述填充接管(4)的阀(5),其用于所述平衡容器(20;30)的填充且用于保护所述冷却系统以防过压;其特征在于,在以冷却液最大地填充所述平衡容器(20;30)的情况下能够调整留在所述平衡容器(20;30)中的空气体积(2)。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10 DE 102014018366.11.一种用于液体冷却的机器、尤其车辆的液体冷却的内燃机的冷却液的平衡容器(20;30),其包括:
至少一个布置在所述平衡容器(20;30)的下部区域中的流入接口(11)和流出接口(12)用于将所述平衡容器(20;30)与所述机器的冷却循环相连接;
布置在所述平衡容器的上部区域中的填充接管(4),其为了限制填充水平具有与平衡容器盖(14)相间隔的下棱(9);
至少一个密封所述填充接管(4)的阀(5),其用于所述平衡容器(20;30)的填充且用于保护所述冷却系统以防过压;
其特征在于,
在以冷却液最大地填充所述平衡容器(20;30)的情况下能够调整留在所述平衡容器(20;30)中的空气体积(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衡容器(20;30),其特征在于,为了留在所述平衡容器(20;30)中的空气体积的可调整性,设置有至少一个空气腔(6),其具有在所述平衡容器(20;30)的内腔中处于所述填充接管(5)的下棱(9)之上的空气进入孔(8),其利用相关联的封闭装置(7)能够来打开和关闭。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许格尔
申请(专利权)人: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