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5578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为由多个正弦波状的扁条相互连接构成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其非形变部位-正弦波的波腰处的扁条的宽度大于其它部位的宽度;进一步,形变部位-正弦波的波顶通过加强环相连接;再进一步,相邻两个正弦波的波顶通过n型的构件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的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径向支撑强度,并且不影响其穿越病灶能力,加宽区有良好的显影效果,与非加宽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提高支架整体显影效果,支架形变部位在较少金属时仍能够提供足够支撑力,支架具有较好的柔顺性,以及撑开后较小的短缩,利于手术中的定位。(*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类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血管管腔狭窄、阻塞所引起的多种病症的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血管支架可用于放置在狭窄或阻塞部位,撑开病灶,达到治疗目的。如果阻塞发生在脑血管,可能引起偏瘫、半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精神障碍,意识障碍等;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则体现为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现有的血管支架形式有多种,侧重点各不一致。目的都是要提高穿越病灶能力、径向支撑力大、显影效果等指标。但是现有的设计往往靠牺牲一部分性能来提高其他性能,造成有些支架扩张后轴向短缩率大,支撑力不足或柔顺性欠佳,在显影性能上,由于都采用了相同的宽度,效果仅仅取决于材料及宽度和厚度,所以几乎都没有区别。故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为由多个正弦波状的扁条相互连接构成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其非形变部位-正弦波的波腰处的扁条的宽度大于其它部位的宽度; 进一步,形变部位-正弦波的波顶通过加强环相连接。再进一步,相邻两个正弦波的波顶通过n型的构件相连接;本技术的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的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径向支撑强度,并且不影响其穿越病灶能力,加宽区有良好的显影效果,与非加宽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提高支架整体显影效果,支架形变部位在较少金属时仍能够提供足够支撑力,支架具有较好的柔顺性,以及撑开后较小的短缩,利于手术中的定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的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为由多个正弦波状的扁条1相互连接构成的管状体2,其特征在于,其非形变部位-正弦波的波腰3处的扁条1的宽度大于其它部位的宽度;进一步,形变部位-正弦波的波顶4通过加强环6相连接;再进一步,相邻两个正弦波的波顶4通过n型的构件5相连接。权利要求1.一种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为由多个正弦波状的扁条(1)相互连接构成的管状体(2),其特征在于,正弦波的波腰(3)处的扁条(1)的宽度大于其它部位的宽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正弦波的波顶(4)通过加强环(6)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正弦波的波顶(4)通过n型的构件(5)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正弦波的波顶(4)通过加强环(6)相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为由多个正弦波状的扁条相互连接构成的管状体,其特征在于,其非形变部位-正弦波的波腰处的扁条的宽度大于其它部位的宽度;进一步,形变部位-正弦波的波顶通过加强环相连接;再进一步,相邻两个正弦波的波顶通过n型的构件相连接。本技术的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的优点在于具有较高的径向支撑强度,并且不影响其穿越病灶能力,加宽区有良好的显影效果,与非加宽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将提高支架整体显影效果,支架形变部位在较少金属时仍能够提供足够支撑力,支架具有较好的柔顺性,以及撑开后较小的短缩,利于手术中的定位。文档编号A61M29/00GK2617398SQ0323046公开日2004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8日专利技术者谢志勇, 罗七一, 张一 申请人: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局部加宽的血管支架,为由多个正弦波状的扁条(1)相互连接构成的管状体(2),其特征在于,正弦波的波腰(3)处的扁条(1)的宽度大于其它部位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志勇罗七一张一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