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凯琳专利>正文

一种导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4767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5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管装置,其包含一管状结构,及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所述流体流管结构各具有一近端及一远端,且沿着所述管状结构的一第一轴方向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围;其中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在所述远端各自设有独立的一定位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管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导管装置,更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用于体腔内的导管装置。
技术介绍
放射治疗技术是以光波或高速粒子的型态传送放射线,利用较高能量的放射线来破坏癌细胞,并抑制它们生长的治疗方式,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普遍施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或是用于治疗手术后的复发。放射治疗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远隔治疗,另一种是近接治疗(brachytherapy)。远隔治疗即为体外照射,将辐射射源置于体外,其所产生的辐射线由体外穿透身体,照射需要治疗的范围。近接治疗则是利用导管进入体腔,放在肿瘤组织处或靠近肿瘤组织周围,利用置入导管内的射源其所放出的辐射线,直接在体内产生辐射线近距离照射肿瘤区域,达到治疗的效果。近接治疗适用于生长在体腔内的肿瘤,被广泛用于治疗子宫颈癌,也常用于子宫内膜癌、鼻咽癌、摄护腺癌,及其他可以置放导管的肿瘤。因放射源强度会随距离平方成反比递减,因此近接治疗时,离放射源较远的正常组织或器官,会接受远较放射源中心区为少的放射剂量,如此差异可以减低正常组织的幅射伤害,所以无论是放射线治疗中产生的副作用,或是放射线治疗后的后遗症的发生率,也会因而降低。目前国内所使用的近接治疗仪器,是以高剂量率近接治疗为主,剂量率应超过12Gy/时。在欧美使用较广泛的是低剂量率近接治疗,剂量率小于2Gy/时。低剂量率近接治疗有优于高剂量率近接治疗的生物特性,因为使用低剂量率近接治疗时,正常细胞有较佳的机会修复所受到放射伤害,因此后遗症的发生率理论上会较后者低。但相较于低剂量率近接治疗,高剂量率近接治疗有许多优点:(1)费用较便宜,病人可由门诊治疗,无须住院多日;(2)因治疗时间短,病人较为舒适;(3)治疗时间短,病人体内所暂时置放的射源位置稳定性较高;(4)放射治疗从业人员不会有遭受到无谓的放射剂量的顾虑。但在使用近接治疗时,也会使肿瘤周围被照射到的正常组织受损,而放射线治疗的副作用发生,正与接受放射线照射部位及照射的剂量有关,正常组织距离射源越近,则正常组织所吸收剂量越高,副作用则越大。一般放射线治疗的副作用为疲倦,照射部位皮肤发红、脆弱。皮肤经常摩擦的部位,如腋下、胯下等,容易发炎破皮。腹部接受放射线治疗则常有腹泻副作用。头颈部放射线治疗可能会出现唾液变粘稠、唾液减少、味觉改变、口腔粘膜红肿、口干、吞咽疼痛困难,甚至胃口丧失等等情形。另一方面,由于导管是以进入体腔的方式,给予导管周边肿瘤组织放射线的治疗,现有导管,如Elekta的Bonvoisin-GerardEsophagealApplicator产品,会在进入体腔后,以整段导管充气的方式撑开体腔以利给予射源,然而整段导管充气撑开体腔的方式,将导致患者对疗程产生不适感。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减缓患者在施予放射线治疗时的不适感,以及能够减少患者正常组织被放射线照射范围,以降低治疗的副作用的装置,实为目前亟欲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案提供一种导管装置,其包括:一管状结构,以及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各具有一近端及一远端,且沿着所述管状结构的一第一轴方向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围;其中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在所述远端各设有独立的一定位结构。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各自于所述近端上更各自具有一独立的控制元件,且所述控制元件通过所述流体流管结构与所述定位结构连结。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中各自更具有一阀门装置。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至少二个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的长度相异,以使与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各自连通的所述定位结构沿着所述管状结构的所述第一轴方向前后排列。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管状结构与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外部更具有一外管结构。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外管结构具有一内管壁表面与一外管壁表面;其中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自所述外管结构的所述内管壁表面穿透所述外管结构,至所述外管壁表面后与所述各自设有独立的定位结构连通。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外管结构在所述远端为封闭的盲端。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控制元件可调控与其连通的所述定位结构的大小。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定位结构为环绕所述管状结构的一圆柱状结构。根据上述构想,其中所述定位结构为一可胀缩结构。本案是通过复数个流体流管上拥有各自独立定位结构,使得导管装置在设置于体腔内,可更加顺着组织与体腔形状,降低患者部位被撑开的不适感,以及因更加顺形而减少副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案导管装置的一实施例结构全图;图2为本案导管装置的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3为肿瘤组织与体腔示意图;图4为本案导管装置进入体腔治疗肿瘤组织的示意图;图5为不具本案特征的导管进入体腔治疗的对比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外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及科学词汇为在此领域具通常知识者所明了的相同意义。本案「一种导管装置」将可通过以下的实施例说明而让在此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其创作精神,并可据以完成。本案的实施并非由下列实施例而限制其实施型态。本案实施例提供一种导管装置,其包括:一管状结构,以及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各具有一近端及一远端,且沿着所述管状结构的一第一轴方向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围。其中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在所述远端各自设有独立的一定位结构;其中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各自于所述近端上更各自具有一独立的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通过所述流体流管与所述定位结构连结。本案实施例所使用的「流体流管」一词是指所述管可自其近端注入流体,例如空气,使空气等流体能够通过流体流管后到达远端的定位结构。本案实施例所使用的「定位结构」一词是指所述结构可达到在体腔中,为导管装置产生固定位置效果的结构;较佳的结构为气囊结构。本案实施例所使用的「第一轴方向」一词为以导管装置的长边作轴的方向。本案实施例所使用的「控制元件」一词是指所述元件设置于一流体流管的近端,可控制所述流体流管的远端上的定位结构的大小,使定位结构达到定位导管结构的功能。本案实施例中所述导管装置更具有一外管结构。如图1所示,图1的导管装置1包含管状结构11;外管结构19;流体流管14a、14b;控制元件13a、13b;以及定位结构15a、15b。其中,管状结构11用以放置射源12;控制元件13a自近端17控制流体(未图示)进入流体流管14a后,使远端18的定位结构15a膨胀。由于定位结构15b连通的流体流管14b和控制元件13b,是与定位结构15a连通的流体流管14a与控制元件13a各自独立,因此,定位结构15a与定位结构15b可依需求分别达到不同的膨胀程度,而产生可分别控制定位结构15a与定位结构15b大小的结果。图2为一导管装置实施例的剖面图,其中流体流管21自外管结构24的内管壁表面穿透至外管壁表面后与独立的定位结构23连通。其他流体流管22a、22b、22c、22d、22e、22f及22g,因彼此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管装置,其包括:一管状结构;以及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各具有一近端及一远端,且沿着所述管状结构的一第一轴方向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围;其中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在所述远端各设有独立的一定位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管装置,其包括:
一管状结构,包含一射源;
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各具有一近端及一远端,且沿着所述管状结构的一第一轴方向设置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围;其中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在所述远端各设有独立的一定位结构,与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各自连通的所述定位结构沿着所述管状结构的所述第一轴方向前后排列,且所述定位结构为一可胀缩结构;其中所述复数个流体流管结构于所述近端上各具有独立的一控制元件,且所述控制元件藉由所述流体流管结构与所述定位结构连结;其中所述控制元件可调控与其连通的所述定位结构的大小,所述定位结构进入体腔后,依据瘤组织的形状,分别形成多个不同大小的定位结构,在肿瘤组织所在部位的膨胀程度小于正常组织所在部位的膨胀程度,用于顺着肿瘤组织的形状撑开体腔,使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低于肿瘤组织的照射剂量,造成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差异;以及
一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凯琳王暄棉张维哲
申请(专利权)人:杨凯琳王暄棉张维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