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聚氨酯阻燃涂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38615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3 1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生物基聚氨酯阻燃涂料的制备方法,它以多元醇、二异氰酸酯、聚磷酸铵、植酸、层状双羟基化合物、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三乙胺为原料,经过预聚、中和、乳化、成型得生物基聚氨酯阻燃涂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植酸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进行预处理,以其作为阻燃添加剂,与膨胀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协同作用,用于水性聚氨酯的阻燃,从而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生物基阻燃聚氨酯涂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阻燃涂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生物基聚氨酯阻燃涂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各类装饰材料用量越来越大,其基材主要为木材、竹材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这些材料大部分具有易燃性。在这些材料表面涂覆一层阻燃涂料或通过浸渍法把阻燃剂浸润到材料中是改善其阻燃性能的一种主要方法。以聚氨酯为基的水性涂料是一种综合性能良好的涂料,用途非常广泛。但聚氨酯本身也属于易燃材料,因此在其中引入适当的阻燃剂,赋予其优异的阻燃性能使其发展的重要方向。植酸又称肌酸、环己六醇六全-二氢磷酸盐,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根干和茎中。在食品、医药、酿酒、化工、石油、冶金、日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都很广泛。由于它是一种天然的磷酸盐,故在阻燃材料方面也有很强的应用潜力。而且它可以与阳离子组装成大的网络,因而可以被用于棉织物或纸张的阻燃处理。Zhangtao等人(RSCAdv.,2014,4,48285)将植酸与聚乙烯亚胺反应做成凝胶状产物,并用于聚丙烯阻燃。G.Laufer等人(Biomacromolecules,2012,13,2843–2848)也将植酸作为阻燃剂用于纺织品阻燃。均表现出较好的阻燃性能,为其作为阻燃剂使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然而,植酸本身热稳定性不好,易溶于水,因此其热性能与聚合物的分解并不匹配,作为涂料使用又存在耐水性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基聚氨酯阻燃涂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植酸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进行预处理,以其作为阻燃添加剂,与膨胀阻燃剂聚磷酸铵(APP)协同作用,用于水性聚氨酯的阻燃,从而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生物基阻燃聚氨酯涂料。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以多元醇、二异氰酸酯、聚磷酸铵、植酸、层状双羟基化合物、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三乙胺为原料,经过预聚、中和、乳化、成型得到生物基聚氨酯阻燃涂料,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层状双羟基化合物分散于水中,加热至60oC,快速搅拌1h;随后将50~90℃的10-500g/L的植酸水溶液滴加到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水溶液中,植酸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5-5:1,滴加完毕继续反应2-5h;然后用去离子水洗3次,80-100oC干燥2-12h,得植酸预处理的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步骤(2)、将多元醇、聚磷酸铵和步骤(1)处理后的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按照质量比(5~10):(1~4):1混合,搅拌2h;然后加入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和催化剂,50~90℃反应3~5h,得到预聚体;加入的二异氰酸酯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2~10):1,加入的二羟甲基丙酸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3):1,加入的催化剂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005~0.1):1;步骤(3)、将1,4-丁二醇加入预聚体中,80-90℃反应1~3h,得到中和体;加入的1,4-丁二醇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8~1):1;将中和体降温至室温25℃,加入三乙胺反应3h,得到乳化液;加入的三乙胺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4-1.5):1;步骤(4)、将乳化液转移到模板中,50~100℃成型,得到阻燃涂料。其中,多元醇采用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聚氧化丙烯三醇、聚四氢呋喃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二异氰酸酯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对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间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二甲基联苯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催化剂采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辛酸亚锡或其混合物。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植酸将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层间距扩大,提高其在聚氨酯中的分散性。2、植酸是源于生物的材料,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是无机材料,两者均属于绿色环保材料,处理体系以水作溶剂,工艺过程比较绿色。3、植酸是一种环状磷酸,可以作为阻燃剂;而层状双羟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因而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4、本专利技术方法将聚氨酯作为成膜物质,植酸处理的层状双羟基化合物作为阻燃添加剂,聚磷酸铵作为酸源和气源的补充,以水为介质,并引入生物基组分作为阻燃剂,具有无污染、安全可靠、综合性能优良的优点。5、层状双羟基化合物均匀分散到体系中,不会造成性能大的变化,该阻燃涂料不含有卤素,不含红磷,体系不会改变材料的颜色,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6、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是具有层状结构的阴离子型粘土,由于其自身的结构特点和层间离子的可交换性,引入不同的阴离子能够改变自身结构和组成,制备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功能的材料;植酸的耐热性稍差,且易溶于水;此将植酸置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层间,由于电荷的相互作用,将植酸固载在片层之间,从而提高它的耐水性和耐热性,改善它的缺点,因而能够获得更好地使用性能;关于植酸及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改性产物用于聚氨酯涂料中,改善材料的综合性能,相关研究并未见公开报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1:依以下步骤制备生物基聚氨酯阻燃涂料步骤(1)、将100g层状双羟基化合物分散于0.5L水中,60oC快速搅拌1h;将1L(90℃、500g/L)植酸水溶液滴加到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水溶液中,滴加完毕继续反应5h;用去离子水洗3次,80oC干燥10h,得植酸处理的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步骤(2)、将100g聚乙二醇、20g聚磷酸铵和步骤(1)的20g处理后的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混合2h;然后加入40g甲苯二异氰酸酯、20g二羟甲基丙酸和0.1g二月桂酸二丁基锡,60℃反应5h,得到预聚体;步骤(3)、将16g的1,4-丁二醇加入预聚体中,80℃反应3h,得到中和体;待降温至室温25℃,加入28g三乙胺反应3h,得到乳化液;步骤(4)、将乳化液转移到模板中,100℃成型,得到阻燃涂料。实施例2:依以下步骤制备生物基聚氨酯阻燃涂料步骤(1)、将50g层状双羟基化合物分散于0.25L水中,60oC快速搅拌1h;将0.5L(50℃、400g/L)植酸水溶液滴加到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水溶液中,滴加完毕继续反应4h;用去离子水洗3次,90oC干燥8h,得植酸处理的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步骤(2)、将300g聚丙二醇、100g聚磷酸铵和50g步骤(1)的处理后的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混合2h;然后加入150g邻苯二异氰酸酯、100g二羟甲基丙酸和0.5g辛酸亚锡,90℃反应3h,得到预聚体;步骤(3)、将40g的1,4-丁二醇加入预聚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生物基聚氨酯阻燃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以多元醇、二异氰酸酯、聚磷酸铵、植酸、层状双羟基化合物、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三乙胺为原料,经过预聚、中和、乳化、成型得生物基聚氨酯阻燃涂料,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层状双羟基化合物分散于水中,加热至60ºC,快速搅拌1h;随后将50~90℃的10‑500g/L的植酸水溶液滴加到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水溶液中,植酸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5‑5:1,滴加完毕继续反应2‑5h;然后用去离子水洗3次,80‑100ºC干燥2‑12h,得植酸预处理的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步骤(2)、将多元醇、聚磷酸铵和步骤(1)处理后的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按照质量比(5~10):(1~4):1混合,搅拌2h;然后加入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和催化剂,50~90℃反应3~5h,得到预聚体;加入的二异氰酸酯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2~10):1,加入的二羟甲基丙酸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3):1,加入的催化剂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005~0.1):1;步骤(3)、将1,4‑丁二醇加入预聚体中,80‑90℃反应1~3h,得到中和体;加入的1,4‑丁二醇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0.8~1):1;将中和体降温至室温25℃,加入三乙胺反应3h,得到乳化液;加入的三乙胺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4‑1.5):1;步骤(4)、将乳化液转移到模板中,50~100℃成型,得到阻燃涂料。...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基聚氨酯阻燃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以多元醇、二异氰酸酯、聚磷酸
铵、植酸、层状双羟基化合物、二羟甲基丙酸、1,4-丁二醇、三乙胺为原料,经过预聚、中和、
乳化、成型得生物基聚氨酯阻燃涂料,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将层状双羟基化合物分散于水中,加热至60oC,快速搅拌1h;随后将50~90℃
的10-500g/L的植酸水溶液滴加到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水溶液中,植酸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
的质量比为1:5-5:1,滴加完毕继续反应2-5h;然后用去离子水洗3次,80-100oC干燥2-12h,
得植酸预处理的层状双羟基化合物;
步骤(2)、将多元醇、聚磷酸铵和步骤(1)处理后的层状双羟基化合物按照质量比(5~
10):(1~4):1混合,搅拌2h;然后加入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和催化剂,50~90℃反应3
~5h,得到预聚体;加入的二异氰酸酯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2~10):1,加入的
二羟甲基丙酸与层状双羟基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3):1,加入的催化剂与层状双羟基化合
物的质量比为(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娟龙金林侯琳熙王文钦易思利
申请(专利权)人:金湖金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