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式发声体以及电音响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33250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2 0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压电元件之外部电极短路的压电式发声体以及电音响转换装置。压电式发声体包含压电元件、及振动板。所述压电元件具有:基体,具有安装面;以及第1及第2端子部,形成在所述安装面上且相互分开。所述振动板与所述压电元件接合,并且具有:导电性的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安装面对向的主面;及有底或无底的第1孔部,形成在所述主面的与所述第1端子部对向的区域且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1端子部之间形成间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应用于例如耳机、头戴式耳机、便携式信息终端等的压电式发声体以及电音响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压电式发声体作为简易的电音响转换器件,被广泛地用作例如耳机或头戴式耳机的音响设备、便携式信息终端的扬声器等。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对包含金属材料的振动板接合压电元件的构成的压电式发声体。具有所述构成的压电式发声体通过基于被输入到压电元件的两个外部电极的播放信号使振动板振动,而能够产生与播放信号相应的声波。[
技术介绍
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1503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压电元件的各外部电极的简便的形成方法,已知有浸渍法。然而,利用浸渍法形成的外部电极会从基体突出,因此存在如果压电元件接合于振动板则两个外部电极均与导电性的振动板接触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两个外部电极经由振动板而产生短路。鉴于如上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压电元件的外部电极短路的压电式发声体以及电音响转换装置。[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压电式发声体具备压电元件、及振动板。所述压电元件具有基体以及第1及第2端子部,所述基体具有安装面,所述第1及第2端子部形成在所述安装面上且相互分开。所述振动板与所述压电元件接合,并且具有导电性的主体部及有底或无底的第1孔部,所述导电性的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安装面对向的主面,所述有底或无底的第1孔部形成在所述主面的与所述第1端子部对向的区域且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1端子部之间形成间隔。根据该构成,压电元件的第1端子部不与振动板的导电性的主体部导通,因此能够防止压电元件的第1端子部与第2端子部产生短路。而且,即便在于压电元件的第1端子部具有从安装面突出的凸部的情况下,由于该凸部进入到振动板的第1孔部,压电元件的安装面与振动板的主面良好地面接触,因此也能够将压电元件产生的振动良好地传递到振动板。因此,作为形成压电元件的第1端子部的方法,可以采用浸渍法等例如产生凸部的方法。也可以为,所述第2端子部具有从所述安装面突出的凸部。也可以为,所述振动板还具有嵌合于所述凸部的有底或无底的第2孔部。根据该构成,压电元件的第2端子部的凸部进入到振动板的第2孔部,压电元件的安装面与振动板的主面良好地面接触,因此可以将压电元件产生的振动良好地传递到振动板。因此,作为形成压电元件的第2端子部的方法,可以采用浸渍法等例如产生凸部的方法。也可以为,所述第2孔部具有限制所述凸部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位置的限制部。在该构成中,压电元件的第2端子部的凸部的相对位置由振动板的第2孔部的限制部限制,因此能够简单且精确地使振动板与压电元件之相对位置对准。也可以为,所述第1孔部及所述第2孔部形成在相互线对称或点对称的位置。根据该构成,振动板的振动变得更加各向同性,因此振动板能够产生更良好的声波。也可以为,所述振动板还具有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单个或多个第3孔部。根据该构成,除压电式发声体以外的发声体产生的声波能够通过第3孔部。由此,在包含压电式发声体、及除此以外的发声体的电音响转换装置中,能够产生更良好的音响。也可以为,所述主面为圆形状,所述安装面为多边形状。根据该构成,在振动板中的至少与压电元件的安装面的各边邻接的位置确保设置第3孔部的空间。因此,在该构成中,无须为了设置第3孔部而使压电元件小型化,从而能够更良好地保证压电元件的功能。也可以为,在所述第1孔部填充绝缘性树脂。根据该构成,压电元件的第1端子部与振动板的主体部被绝缘性树脂更确实地绝缘。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音响转换装置具备壳体、压电元件、振动板、及电磁式发声体。所述压电元件具有基体以及第1及第2端子部,所述基体具有安装面,所述第1及第2端子部形成在所述安装面上且相互分开。所述振动板被支撑在所述壳体,与所述压电元件接合,并且具有导电性的主体部及贯通孔部,所述导电性的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安装面对向的主面,所述贯通孔部形成在所述主面的与所述第1端子部对向的区域且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1端子部之间形成间隔。所述电磁式发声体被收容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与所述振动板对向而配置。也可以为,所述贯通孔部作为使所述电磁式发声体产生的声波通过的通音部而构成。根据该构成,电磁式发声体产生的声波能够通过振动板的贯通孔部,因此在具有包含压电元件及振动板的压电式发声体、以及电磁式发声体的电音响转换装置中,能够产生更良好的音响。[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压电元件的外部电极短路的压电式发声体以及电音响转换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音响转换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侧剖视图。图2是表示所述电音响转换装置的电磁式发声体及压电式发声体的概略构成的分解侧剖视图。图3是表示所述电音响转换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所述电音响转换装置的压电元件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5是所述压电元件的沿着图4的A-A'线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所述电音响转换装置的振动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所述电音响转换装置的压电式发声体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8A是所述压电式发声体的沿着图7的B-B'线的局部剖视图。图8B是所述压电式发声体的沿着图7的C-C'线的局部剖视图。图8C是所述压电式发声体的沿着图7的C-C'线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化例1的电音响转换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侧剖视图。图10是表示所述变化例1的电音响转换装置的压电元件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11是所述变化例1的压电元件的沿着图10的D-D'线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变化例2的电音响转换装置的压电元件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所述变化例2的电音响转换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音响转换装置的概略构成的侧剖视图。图15是表示所述电音响转换装置的压电元件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16是所述压电元件的沿着图15的E-E'线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所述电音响转换装置的振动板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18是表示所述电音响转换装置的压电式发声体的概略构成的俯视图。图19是所述压电式发声体的沿着图18的F-F'线的局部剖视图。图2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音响转换装置的构成的变化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电式发声体,具备:压电元件,具有基体以及第1及第2端子部,所述基体具有安装面,所述第1及第2端子部形成在所述安装面上且相互分开;以及振动板,与所述压电元件接合,并且具有导电性的主体部及有底或无底的第1孔部,所述导电性的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安装面对向的主面,所述有底或无底的第1孔部形成在所述主面的与所述第1端子部对向的区域且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1端子部之间形成间隔。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17 JP 2014-2553001.一种压电式发声体,具备:
压电元件,具有基体以及第1及第2端子部,所述基体具有安装面,所述第1
及第2端子部形成在所述安装面上且相互分开;以及
振动板,与所述压电元件接合,并且具有导电性的主体部及有底或无底的第1
孔部,所述导电性的主体部具有与所述安装面对向的主面,所述有底或无底的第1
孔部形成在所述主面的与所述第1端子部对向的区域且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第1端
子部之间形成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式发声体,其中所述第2端子部具有从所述安装面突出
的凸部,
所述振动板还具有嵌合于所述凸部的有底或无底的第2孔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式发声体,其中所述第2孔部具有限制所述凸部相对于
所述主体部的相对位置的限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式发声体,其中所述第1孔部及所述第2孔部形成在相
互线对称或点对称的位置。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久泰一富田隆浜田浩石井茂雄土信田丰渡部嘉幸
申请(专利权)人: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