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赛玲专利>正文

一种可更换针头的自毁型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3141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可更换针头的自毁型注射器,属于医疗器械,它包括有椭圆形针筒、针杆、针杆挂钩、挂钩容腔及针座;针杆的一端带有手柄,另一端具有活塞,手柄通过杆体与活塞连接;针筒底部中央具有用于安装针座的装配孔,针座通过针筒内底部的针座活塞装配在针筒上,上述杆体上具有易折断及易破坏结构。针筒与针帽一体成型,设置了一次性破坏装置。该注射器连接可靠,医务人员使用方便,其操作简单快速且能有效地控制使用后的注射器因针头露在外面而带来的病源流传。(*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为一种可更换针头的自毁新型注射器。现有的注射器,大多数是由针筒、针杆及注射针所组成。针筒为圆筒形,针可分离地套装在针筒底部的外伸的针接头上。针杆一端带有活塞,用于将筒内的注射液通过管头、针,注射到肌体内;针杆的另一端具有手柄,另外针筒端部有外张的手托,在注射时通过手柄和手托将针筒内的药液注射到肌体内。这种注射器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医疗工作是一项防病治病的严谨工作,预防疾病的传播,尤其是病毒的直接接触传染是不容忽视的。但社会上往往有些不法份子为了自己的个人的利益而回收或收集已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再经包装出售,由于现有注射器本身不具有强制性毁坏装置,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2、现有注射器由于使用后其针是安在注射器针筒上的,针头裸露容易使无辜的第三者受到伤害而发生传染。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及后处理人员。本技术是根据现有注射器所存在的缺陷而提供的一种能在使用过程中便能对其部件逐一进行毁坏性处理、有效地防止再次被利用、并且能使针头回缩加以屏蔽而防止病源流传、使用方便可靠的新型注射器。本技术的注射器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该注射器包括有椭圆形针筒、针杆、针杆挂钩、挂钩容腔、针座;针杆的一端带有手柄,手柄具有相对称的护翼,另一端具有活塞。手柄通过杆体与活塞连接;针筒底部中央具有用于安装针座的装配孔,针座通过针筒内底部的针座活塞装配在针筒上,上述杆体上具有易折断及易破坏结构。所述的杆体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杆体上的易折断结构是在杆体中部的“十”字形结构的四个面上的开孔或在杆体的适当部位开有的折断槽。杆体上的易破坏装置是在椭圆形活塞座上开设薄弱环来实现的。为方便易破坏装置生效,在针杆与针杆活塞座的连接处,设置了缺口;该缺口与环形易破坏装置的内圆连接。本技术的注射器与现有注射器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优点1、该注射器使用后只需医务人员将针杆挂钩插入挂钩容腔,将针杆旋转一定角度后即可将针座连同针一起缩回针筒内,于此同时,通过针杆的旋转,针杆活塞座的薄弱环被破坏;针杆挂钩的自毁卡子进入挂钩容腔表面的相对应小洞内,达到结构自毁的目的。其操作简单快速且能有效地控制使用后的注射器因针头露在外面而带来的病源流传。2、针帽与针筒之间具有薄弱易破坏结构,使用前将其破坏即可进行正常的注射操作,这样对注射器进行毁灭性保护处理,加之杆体上的易折结构及易破坏结构,以杜绝不法分子回收利用,保证医疗工作正常进行。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针筒及针帽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a为主视图,图2b为B-B向视图,图2c为A-A向视图。图3为针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为主视图,图3b为左视图,图3c、3d为剖视图,图3e为右视图。图4为针杆挂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a为主视图,图4b为左视图,图4c为俯视图。图5为针杆活塞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a为主视图,图5b为俯视图,图5c为仰视图。图6为针座活塞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a为主视图,图6b为左视图,图6c为右视图。图7为挂钩容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7a为主视图,图7b为左视图,图7c为右视图,图7d为A-A向视图。图8为针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a为主视图,图8b为左视图,图8c为俯视图。参见图1,本技术的注射器包括有针筒(1)、针杆(2)、针杆挂钩(8)、挂钩容腔(6)、针座(7);针杆(2)的一端带有手柄(21),手柄具有相对称的护翼(29),另一端具有针杆活塞(3),手柄(21)通过杆体(22)与针杆活塞(3)连接;针筒(1)的底部中央具有用于安装针座(7)的装配孔(13),针座(7)通过针座活塞(4)安在针筒(1)上。针帽(16)与针筒(1)一体成型,并有薄弱易破坏装置(17),使用前将其破坏,以达到一次性使用目的。上述杆体(22)上具有易折断及易破坏结构,该易折结构为杆体中部的开孔和杆体适当部位开有的易折槽,以便于注射器用完后折断,达到毁坏性保护的目的。再参见图3a、图3c和图3d,上述杆体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该杆体上易折断结构式的开孔(23)是在杆体(22)中部的“十”字形结构的四个面上的;根据情况也可采用别的易折断结构,如其易折断结构为杆体的适当部位开有的折断缺口等等。上述所说的开孔(23)为长方形孔,开孔面积为杆体横截面面积的30%-80%。再参见图3b,上述杆体的活塞座(25)上的易破坏装置是在椭圆形活塞座上开设薄弱环(26)来实现的。针杆上的缺口(20),就是在针杆(22)“十”字形的四个面上与活塞座(25)的连接处,设置了三角形缺口(20);该缺口(20)与环形易破坏装置(26)的内圆连接。该缺口(20)可为任一形状,如长方形。再参见图3a、图3b,上述杆体上的小圆柱(27)是用来赋予与针杆活塞(3)与针杆(2)位置关系的参见图2a、图2b及图2c,上述的针筒(1)为椭圆状,其端部具有外张的手托(11)。针筒(1)内壁前端有增加针座活塞(4)紧固性的环形凸起(14)。针帽(16)与针筒(1)一体成型,设置了薄弱易破坏装置(17)。参见图1、图3及图4,所述的针杆(2)的活塞座(25)前端具有与针杆挂钩(8)相连接的螺母(24)。针杆挂钩(8)后部有与螺母(24)相配合的螺纹(81)。针杆挂钩(8)中部具有一紧固活塞(3)的突出圆盘(82)。针杆挂钩(8)前端具有与挂钩容腔(6)相配合的长方形拉钩(85)。长方形拉钩(85)上具有自毁装置的卡子(83)。针杆挂钩(8)最前端是一三角形拉钩(84)。参见图5,所述的针杆活塞(3)中具有能使针杆(2)前端的螺母(24)套入的通孔(32);该针杆活塞(3)为椭圆柱状。针杆活塞(3)上有与针杆活塞座(25)上的小圆柱(27)相配合的圆洞(31)。针杆活塞(3)可采用热塑性弹性材料;上述的活塞通孔(32)相应部分略小于螺母(24),可通过外力套装,以保证与针杆(2)牢固安装。参见图7,所述挂钩容腔(6)的表面具有与长方形拉钩(85)相似的长方形开孔(66);长方形开孔(66)深入拉钩容腔(6)一定深度后形成一能让长方形拉钩(85)旋转一定角度的空腔(61)。拉钩容腔(6)表面上有与长方形拉钩(85)上的自毁卡子(83)相配合的圆洞(64)。空腔(61)前端被两片护片(62)缩小为一可让针杆挂钩(6)最前端的三角形拉钩(84)通过的狭长窄缝(65)。该狭缝也为药液的通路。挂钩容腔(6)的前端是与针座(7)后端螺纹(71)相配合的螺母(63)。参见图7、所述挂钩容腔(6)前端的螺母(63),其为中空的圆形通孔(69),后部被两片护片(62)缩小为一可让针杆挂钩(6)最前端的三角形拉钩(84)通过的狭长窄缝(65)。该通孔(69)不但为药液的通路,也为三角形拉钩(84)旋转的空腔。再参见图8,所述针座(7)后端螺纹(71),是与挂钩容腔(6)前端的螺母(63)相配合的中空的圆形通孔。参见图6、图8,所述针座(7)的中心具有通孔(74),其中部具有一圆形针卡(73),再参见图1及图2,所述的针筒(1)底部中央的装配孔(13)是一能使针座(7)的圆形钎卡(73)稍微用力后即可穿过的圆孔。针座活塞(4)为椭圆柱状,其外径与针筒(1)内径相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更换针头的实用新型自毁注射器,包括有椭圆形针筒(1)、针杆(2)、针杆挂钩(8)、挂钩容腔(6)、针座(7);针杆(2)的一端带有手柄(21),手柄(21)具有相对称的护翼(29),另一端具有活塞(3),手柄(21)通过杆体(22)与针杆活塞(3)连接;其特征在于:针筒(1)的底部中央具有用于安装针座(7)的装配孔(13),针座(7)及后部与之通过螺纹连接的挂钩容腔(6)通过针筒内底部的针座活塞(4)装配在针筒(1)上;上述杆体(22)上具有易折断结构(23);所述杆体的横截面为“十”字形结构,该易折结构为在杆体(22)中部的开孔和杆体适当部位开有的易折槽。为方便针杆活塞座(25)破坏装置(26)生效,针杆设置薄弱点(20)。针帽(16)与针筒(1)一体成型,设置了薄弱易破坏装置(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先明宋刚李赛玲
申请(专利权)人:李赛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