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u‑Cr‑Zr‑Mg合金棒材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327387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1 16:59
一种Cu‑Cr‑Zr‑Mg合金棒材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以阴极铜,铜铬、铜锆和铜镁中间合金为原料,在真空度为0.1~1Pa,1300~1400℃下熔化,在氩气气氛下浇注出合金铸坯;将合金铸坯锯切处理后,加热至910~950℃,保温30~100min;将合金铸坯热挤压成棒材,进行水封处理,水温为20~30℃在线淬火,水淬时间为20~60min;将合金棒材室温拉拔;将室温拉拔后的合金棒材在氩气气氛下时效处理,时效处理温度为400~500℃,时间为1~6h,空冷或随炉冷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为可实现在线淬火,省却了传统工艺中的加热工序及相应的加热设备,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金属损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适合于批量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色金属制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Cu-Cr-Zr-Mg合金棒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Cu-Cr-Zr系合金是一类重要的功能结构材料,因其同时兼有强度、硬度高,导电、导热性高,抗高温软化能力优异,焊接性能优良,耐磨性和减磨性好等显著特点而受到广泛重视,在核装备、高铁接触导线、大型集成电路引线框架、电阻焊电极和连铸结晶器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高强高导型铜合金,已成为世界各工业国竞相研究和开发的重点。目前开发的Cu-Cr-Zr系合金棒材一般制备工艺为:真空熔铸→热挤压→加热→淬火→拉伸→时效→拉伸。该工艺虽然能够制备综合性能良好的Cu-Cr-Zr系合金棒材,但工艺流程较长且在加热-淬火工序中加热温度达900~975℃[钟卫佳,马可定,吴维治,《铜加工技术实用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p206],能源消耗大,淬火导致金属表面氧化严重,增加了金属损耗,且需配备专门的加热和淬火设备,致使生产成本增加,严重限制了Cu-Cr-Zr系合金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Cu‑Cr‑Zr‑Mg合金棒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组成:1)以阴极铜,铜铬、铜锆和铜镁中间合金为原料,在真空度为0.1~1Pa,1300~1400℃下熔化,铸型预热温度为80~150℃,在氩气气氛下浇注出Cu‑Cr‑Zr‑Mg合金铸坯;2)将Cu‑Cr‑Zr‑Mg合金铸坯锯切处理后,加热至910~950℃,保温30~100min,同时将挤压筒和挤压模具预热至400~600℃;3)将Cu‑Cr‑Zr‑Mg合金铸坯热挤压成棒材,进行水封处理,水温为20~30℃在线淬火,水淬时间为20~60min;4)将Cu‑Cr‑Zr‑Mg合金棒材室温拉拔;5)将室温拉拔后的Cu‑Cr‑Zr‑Mg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u-Cr-Zr-Mg合金棒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组成:
1)以阴极铜,铜铬、铜锆和铜镁中间合金为原料,在真空度为0.1~1Pa,1300~1400℃下熔化,铸型预热温度为80~150℃,在氩气气氛下浇注出Cu-Cr-Zr-Mg合金铸坯;
2)将Cu-Cr-Zr-Mg合金铸坯锯切处理后,加热至910~950℃,保温30~100min,同时将挤压筒和挤压模具预热至400~600℃;
3)将Cu-Cr-Zr-Mg合金铸坯热挤压成棒材,进行水封处理,水温为20~30℃在线淬火,水淬时间为20~60min;
4)将C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春雷郑开宏王海艳王顺成李继林董晓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