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浸涂电池隔膜改性层厚度的储液槽,是一种用于控制浸涂改性电池隔膜的改性层厚度的储液槽,属于高分子材料
技术介绍
现代储能领域对高性能储能器件,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的需求与日俱增,高性能的储能器件离不开高性能的隔膜,如锂离子电池的多孔膜,燃料电池的Nafion质子交换膜等。研究表明,多孔膜的凝胶化改性以及陶瓷化可以显著降低电池的内阻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而Nafion膜在使用时,亦要采用膜溶液处理,工业上浸涂是完成上述处理的重要手段,但是一般地,几乎所有浸涂工艺都仅仅依靠浆料的粘度和膜带的速度控制改层的厚度,这容易造成涂层厚度不均匀,进而影响产品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浸涂电池隔膜改性层厚度的储液槽,其采用两个线棒控制湿膜厚度,进而控制改性层厚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控制浸涂电池隔膜改性层厚度的储液槽,由线棒、改性膜、改性液、导辊、储液槽和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储液槽上方焊接有支架,支架固定布置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浸涂电池隔膜改性层厚度的储液槽,由线棒、改性膜、改性液、导辊、储液槽和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储液槽上方焊接有支架,支架固定布置有两个线棒,两个线棒间距为10cm~20cm,竖直布置;两个导辊对称布置与储液槽中,距储液槽底部和储液槽边缘2cm~5cm,改性液保证完全覆盖导辊中,改性后的湿膜在两个线棒处的折角相等,在储液槽上方固定有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浸涂电池隔膜改性层厚度的储液槽,由线棒、改性膜、改性液、导辊、储液槽和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储液槽上方焊接有支架,支架固定布置有两个线棒,两个线棒间距为10cm~2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中令,杨光伟,王丹,于力娜,韩建,陈慧明,张克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