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电力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保护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动车组通过高压电气回路从沿线供电接触网获取电能,列车控制系统从测量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输出信号监测高压电气回路的工作状态。当供电线路接触网电压过高或过低时,或车上高压电气回路发生接地或其它过电流故障时,将影响到电动车组的正常工作,需要通过列车保护系统迅速切断列车总电源,分断列车主断路器,避免高压电气系统损坏。目前国内外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的保护方式比较简单,普遍采用的是过电流保护、过电压和低电压保护。即检测到高压回路电流大于整定值,或接触网电压高于或低于设定值时,分断列车主断路器,把电动车组高压回路和供电系统绝缘隔离。但对故障电压、电流参数值没有过程记录,不能区分故障区段和牵引变压器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保护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项或多项缺失。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保护系统,包括:电压互感器、线路侧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牵引侧电流互感器、电缆故障指示器、信号输入接口单元、微机处理单元及输出接口单元;所述电压互感器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网连接;所述的线路侧电流互感器、断路器及牵引侧电流互感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串联线路,所述串联线路连接于所述受电弓与牵引变压器之间,所述牵引变压器连接至一电动车组动力单元;所述电缆故障指示器设置于一高压电缆上,所述高压电缆一端连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互感器、线路侧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牵引侧电流互感器、电缆故障指示器、信号输入接口单元、微机处理单元及输出接口单元;所述电压互感器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网连接;所述的线路侧电流互感器、断路器及牵引侧电流互感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串联线路,所述串联线路连接于所述受电弓与牵引变压器之间,所述牵引变压器连接至一电动车组动力单元;所述电缆故障指示器设置于一高压电缆上,所述高压电缆一端连接至所述串联线路,另一端连接至另外的一个或多个电动车组动力单元;所述电压互感器输出的接触网侧电压信号、所述线路侧电流互感器输出的线路总电流信号、所述断路器输出的变位信号、所述电缆故障指示器输出的电缆故障信号及所述牵引侧电流互感器输出的牵引侧电流信号均通过所述信号输入接口单元传输至所述微机处理单元;所述微机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接触网侧电压信号、所述线路总电流信号、所述变位信号、所述电缆故障信号及所述牵引侧电流信号对电动车组进行供电故障分析,并根据故障分析结果通过所述输出接口单元向所述断路器发出分闸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互感器、线
路侧电流互感器、断路器、牵引侧电流互感器、电缆故障指示器、信号输入接口单元、
微机处理单元及输出接口单元;
所述电压互感器通过受电弓与接触网连接;所述的线路侧电流互感器、断路器及
牵引侧电流互感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串联线路,所述串联线路连接于所述受电弓与牵
引变压器之间,所述牵引变压器连接至一电动车组动力单元;所述电缆故障指示器设
置于一高压电缆上,所述高压电缆一端连接至所述串联线路,另一端连接至另外的一
个或多个电动车组动力单元;
所述电压互感器输出的接触网侧电压信号、所述线路侧电流互感器输出的线路总
电流信号、所述断路器输出的变位信号、所述电缆故障指示器输出的电缆故障信号及
所述牵引侧电流互感器输出的牵引侧电流信号均通过所述信号输入接口单元传输至
所述微机处理单元;所述微机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接触网侧电压信号、所述线路总电流
信号、所述变位信号、所述电缆故障信号及所述牵引侧电流信号对电动车组进行供电
故障分析,并根据故障分析结果通过所述输出接口单元向所述断路器发出分闸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
出接口单元包括显示接口,用于输出故障分析结果的图像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
出接口单元包括网络接口,用于收发通信信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
号输入接口单元包括无线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电缆故障指示器发出的无线过电流故
障信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
机处理单元包括录波器,用于记录所述接触网侧电压信号的波形信号、所述线路总电
流信号的波形信号、所述牵引侧电流信号的波形信号及所述变位信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
压电缆上设置多个所述电缆故障指示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动车
\t组的额定电压为25kV。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车组高压电气回路保护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晨曦,杨斯泐,郭旭刚,李强,王坤,张继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纵横机电技术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