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力偶合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钢板冲压焊接式液力偶合器,包括泵轮组件、涡轮组件和中心轴,所述泵轮组件包括机座、泵轮轮毂、泵轮壳和泵轮叶片,所述机座焊接在泵轮壳一侧,所述泵轮轮毂套装在中心轴外侧,泵轮轮毂的外缘处焊接到泵轮壳上,所述泵轮叶片设置在泵轮壳内,所述泵轮轮毂与中心轴之间还设有套装在中心轴外侧的骨架油封a和轴承a,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液力偶合器采用冲压焊接方式取代了传统的铸造成型方式,冲压焊接型液力偶合器具有尺寸精度高、没有铸造缺陷、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应用于现代化生产加工更加凸显其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力偶合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钢板冲压焊接式液力偶合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液力偶合器最普遍的为铸造方式,生产工序繁多、工艺过程较难控制、铸件易产生缺陷,铸件的尺寸一致性差,尺寸精度低。新结构的冲压焊接型偶合器的设计生产,对提高液力偶合器的尺寸精度,提高变矩器可靠性,减少铸造缺陷,改善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板冲压焊接式液力偶合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液力偶合器,包括栗轮组件、涡轮组件和中心轴,所述栗轮组件包括机座、栗轮轮毂、栗轮壳和栗轮叶片,所述机座焊接在栗轮壳一侧,所述栗轮轮毂套装在中心轴外侧,栗轮轮毂的外缘处焊接到栗轮壳上,所述栗轮叶片设置在栗轮壳内,所述栗轮轮毂与中心轴之间还设有套装在中心轴外侧的骨架油封a和轴承a,所述涡轮组件包括组装在栗轮壳另一侧的涡轮壳和设置在涡轮壳内的涡轮叶片,所述涡轮壳下部设置压板,所述中心轴外环面上设置与中心轴一体式的凸起,另有螺栓依次穿过中心轴的凸起、涡轮壳和压板将其连接在一起,所述涡轮壳外侧还设置罩轮壳,所述罩轮壳设置在与栗轮壳的相对一侧,所述罩轮壳的下端焊接罩轮轮毂,所述罩轮轮毂套装在中心轴外侧,位于罩轮轮毂与中心轴之间还设有套装在中心轴外侧的骨架油封b和轴承b,另有易熔塞安装在罩轮壳的上部,所述罩轮壳的上部与栗轮壳的上部焊接在一起。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栗轮壳、涡轮壳、罩轮壳、栗轮叶片、涡轮叶片均为钢板冲压成型。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涡轮叶片与涡轮壳焊接在一起,所述栗轮叶片与栗轮壳焊接在一起。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液力偶合器采用冲压焊接方式取代了传统的铸造成型方式,冲压焊接型液力偶合器具有尺寸精度高、没有铸造缺陷、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应用于现代化生产加工更加凸显其优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座,2、栗轮轮毂,3、栗轮壳,4、栗轮叶片,5、骨架油封a,6、轴承a,7、涡轮壳,8、涡轮叶片,9、螺栓,10、中心轴,11、压板,12、易熔塞,13、罩轮壳,14、罩轮轮毂,15、轴承b,16、骨架油封b。【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液力偶合器,包括栗轮组件、涡轮组件和中心轴10,中心轴10水平设置在偶合器的中部,栗轮组件和涡轮组件均环绕在中心轴10外侧,所述偶合器还包括罩轮组件,所述栗轮组件、涡轮组件和罩轮组件依次排列设置。所述栗轮组件包括机座1、栗轮轮毂2、栗轮壳3和栗轮叶片4,所述机座I焊接在栗轮壳3—侧,所述机座I焊接在栗轮壳3的中部,所述栗轮壳3的另一侧为开放状,所述栗轮轮毂2套装在中心轴10外侧,栗轮轮毂2的外缘处焊接到栗轮壳3上,所述栗轮壳3位于栗轮轮毂2的外侧,所述栗轮叶片4设置在栗轮壳3内,所述栗轮叶片4与栗轮壳3焊接在一起,所述栗轮轮毂2与中心轴10之间还设有套装在中心轴10外侧的骨架油封a5和轴承a6,通过骨架油封a和轴承a与中心轴10可转动连接,所述涡轮组件包括组装在栗轮壳3另一侧的涡轮壳7和设置在涡轮壳7内的涡轮叶片8,所述涡轮叶片8与涡轮壳7焊接在一起,所述涡轮壳7下部设置压板11,所述压板11设置在栗轮壳3的相对一侧,所述中心轴10外环面上设置与中心轴10—体式的凸起,另有螺栓9依次穿过中心轴10的凸起、涡轮壳7和压板11将其连接在一起,所述涡轮壳7外侧还设置罩轮壳13,所述罩轮壳13设置在与栗轮壳3的相对一侧,所述罩轮壳13的下端焊接罩轮轮毂14,所述罩轮轮毂14套装在中心轴10外侧,位于罩轮轮毂14与中心轴10之间还设有套装在中心轴10外侧的骨架油封bl6和轴承bl5,另有易熔塞12安装在罩轮壳13的上部,所述罩轮壳13的上部与栗轮壳3的上部焊接在一起。其中,所述栗轮壳3、涡轮壳7、罩轮壳13、栗轮叶片4、涡轮叶片8均为钢板冲压成型,加工简单,安装方便。其中栗轮组件由用钢板冲压栗轮壳3、栗轮叶片4、栗轮轮毂2、机座I焊接在一起;涡轮组件由涡轮壳7、涡轮叶片8焊接在一起;罩轮由罩轮壳13、罩轮轮毂14焊接在一起;栗轮、祸轮、中心轴10、轴承、骨架油封、易熔塞12、螺栓、罩轮依次安装在一起;最后将罩轮与栗轮焊接在一起制做成焊接型液力偶合器。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液力偶合器,包括栗轮组件、涡轮组件和中心轴(10),其特征在于:所述栗轮组件包括机座(I)、栗轮轮毂(2)、栗轮壳(3)和栗轮叶片(4),所述机座(I)焊接在栗轮壳(3)—侧,所述栗轮轮毂(2)套装在中心轴(10)外侧,栗轮轮毂(2)的外缘处焊接到栗轮壳(3)上,所述栗轮叶片(4)设置在栗轮壳(3)内,所述栗轮轮毂(2)与中心轴(10)之间还设有套装在中心轴(10)外侧的骨架油封a(5)和轴承a(6),所述涡轮组件包括组装在栗轮壳(3)另一侧的涡轮壳(7)和设置在涡轮壳(7)内的涡轮叶片(8),所述涡轮壳(7)下部设置压板(11),所述中心轴(10)外环面上设置与中心轴(10)—体式的凸起,另有螺栓(9)依次穿过中心轴(10)的凸起、涡轮壳(7)和压板(11)将其连接在一起,所述涡轮壳(7)外侧还设置罩轮壳(13),所述罩轮壳(13)设置在与栗轮壳(3)的相对一侧,所述罩轮壳(13)的下端焊接罩轮轮毂(14),所述罩轮轮毂(14)套装在中心轴(10)外侧,位于罩轮轮毂(14)与中心轴(10)之间还设有套装在中心轴(10)外侧的骨架油封b(16)和轴承b(15),另有易熔塞(12)安装在罩轮壳(13)的上部,所述罩轮壳(13)的上部与栗轮壳(3)的上部焊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力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栗轮壳(3)、涡轮壳(7)、罩轮壳(13)、栗轮叶片(4)、涡轮叶片(8)均为钢板冲压成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力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叶片(8)与涡轮壳(7)焊接在一起,所述栗轮叶片(4)与栗轮壳(3)焊接在一起。【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力偶合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钢板冲压焊接式液力偶合器,包括泵轮组件、涡轮组件和中心轴,所述泵轮组件包括机座、泵轮轮毂、泵轮壳和泵轮叶片,所述机座焊接在泵轮壳一侧,所述泵轮轮毂套装在中心轴外侧,泵轮轮毂的外缘处焊接到泵轮壳上,所述泵轮叶片设置在泵轮壳内,所述泵轮轮毂与中心轴之间还设有套装在中心轴外侧的骨架油封a和轴承a,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力偶合器,包括泵轮组件、涡轮组件和中心轴(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轮组件包括机座(1)、泵轮轮毂(2)、泵轮壳(3)和泵轮叶片(4),所述机座(1)焊接在泵轮壳(3)一侧,所述泵轮轮毂(2)套装在中心轴(10)外侧,泵轮轮毂(2)的外缘处焊接到泵轮壳(3)上,所述泵轮叶片(4)设置在泵轮壳(3)内,所述泵轮轮毂(2)与中心轴(10)之间还设有套装在中心轴(10)外侧的骨架油封a(5)和轴承a(6),所述涡轮组件包括组装在泵轮壳(3)另一侧的涡轮壳(7)和设置在涡轮壳(7)内的涡轮叶片(8),所述涡轮壳(7)下部设置压板(11),所述中心轴(10)外环面上设置与中心轴(10)一体式的凸起,另有螺栓(9)依次穿过中心轴(10)的凸起、涡轮壳(7)和压板(11)将其连接在一起,所述涡轮壳(7)外侧还设置罩轮壳(13),所述罩轮壳(13)设置在与泵轮壳(3)的相对一侧,所述罩轮壳(13)的下端焊接罩轮轮毂(14),所述罩轮轮毂(14)套装在中心轴(10)外侧,位于罩轮轮毂(14)与中心轴(10)之间还设有套装在中心轴(10)外侧的骨架油封b(16)和轴承b(15),另有易熔塞(12)安装在罩轮壳(13)的上部,所述罩轮壳(13)的上部与泵轮壳(3)的上部焊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绍峰,张彦妮,张洪倩,王广忠,王国恒,胡安立,吕联合,冯建雨,李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沃克液力传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