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技术

技术编号:13306504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解决驱动基板的布线面积过大的问题。其中所述驱动基板包括衬底基板、驱动电极和控制芯片,一帧图像至少分解成第一颜色图像、第二颜色图像和第三颜色图像,一帧的时间至少包括第一时段、第二时段和第三时段,控制芯片用于在第一时段内向各驱动电极施加第一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一曲率的液晶透镜;在第二时段内向各驱动电极施加第二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二曲率的液晶透镜;在第三时段内向各驱动电极施加第三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三曲率的液晶透镜。上述驱动基板主要用于驱动像素进行灰阶的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驱动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盒、设置于液晶盒上方的上偏光片、设置于液晶盒下方的下偏光片、及设置于下偏光片远离液晶盒一侧的背光源,其中上偏光片与下偏光片的偏光轴方向相互垂直。上述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原理为:通过分别向液晶盒的各个亚像素施加不同的数据电压,驱动各个亚像素的液晶分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偏转;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下偏光片后,由自然光转换为线偏振光,然后经过液晶盒,由于液晶盒各个亚像素的液晶分子偏转程度不同,因此线偏振光经过液晶盒的各个亚像素后偏振方向发生不同的改变,最后光线经过上偏光片,上偏光片对光线进行检偏,使各个亚像素的出射光线的量不同,从而实现灰阶显示。由于偏光片仅允许偏振方向与其偏光轴方向相平行的光分量通过,因此光线经过上偏光片和下偏光片时均会有较多的光损失,引起液晶显示器的光利用率降低。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光利用率,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中液晶盒的下基板并非传统的TFT(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而是能够将每个亚像素等效成液晶透镜的驱动基板。所述驱动基板的结构为:所述驱动基板包括一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具有多个亚像素区域,每个亚像素区域内设置有至少三个驱动电极,分别向各个驱动电极施加不同的数据电压,控制对应区域内的液晶分子偏转,最终可以使每个亚像素等效成一个液晶透镜。通过控制向驱动电极所施加的数据电压,能够实现对亚像素所等效成的液晶透镜的曲率的控制,从而控制从亚像素出射的光线的发散角度,进而实现对每个亚像素灰阶的控制。由于利用上述驱动基板本身就能够实现对每个亚像素灰阶的控制,因此也就不需要上偏光片对光线进行检偏来实现灰阶显示,从而省略了上偏光片,提高了液晶显示器的光利用率。上述驱动基板中,为了向各个驱动电极施加数据电压,需要在驱动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布线。但是,由于要将每个亚像素等效成液晶透镜,因此每个亚像素内均设置有至少三个驱动电极,造成驱动基板上驱动电极的数量过多,从而相应的布线数量过多,导致布线面积过大,进而引起像素开口率下降,液晶显示器的边框变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液晶显示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能够将像素等效成液晶透镜的驱动基板的布线面积过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基板,所述驱动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具有多个像素区域,所述驱动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驱动电极,每个像素区域内均设有多个所述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外围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相连;一帧图像至少分解成第一颜色图像、第二颜色图像和第三颜色图像,一帧的时间至少包括第一时段、第二时段和第三时段,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第一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极施加第一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一曲率的液晶透镜,以使相应的像素显示第一颜色图像的灰阶;在第二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极施加第二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二曲率的液晶透镜,以使相应的像素显示第二颜色图像的灰阶;在第三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极施加第三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三曲率的液晶透镜,以使相应的像素显示第三颜色图像的灰阶。在上述驱动基板中,通过将一帧图像分解成至少三种颜色的图像,将一帧的时间对应的分成至少三个时段,在各个时段内分别显示对应颜色的图像,从而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将各个时段所看到的不同颜色的图像合成一帧完整的图像,实现图像的正常显示。基于这种驱动方法,由于每个时段内仅需显示一种颜色的图像,因此每个时段内每个像素仅需显示一种灰阶即可,也就是说,在向驱动电极施加数据电压以使像素等效成液晶透镜时,每个时段内每个像素仅需等效成一个液晶透镜,可见,与现有技术中每个像素需要等效出至少三个液晶透镜(每个像素至少包括三个亚像素,每个亚像素需要等效成一个液晶透镜)相比,本专利技术中每个像素需要等效成的液晶透镜的数量减少为一个,从而使得驱动基板上用于驱动像素等效成液晶透镜的驱动电极的数量能够减少,进而相应的布线数量减少,所需要的布线面积也就得到了减小。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基板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驱动基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将一帧图像至少分解成第一颜色图像、第二颜色图像和第三颜色图像,将一帧的时间至少分成第一时段、第二时段和第三时段,在第一时段内,向所述驱动基板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极施加第一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一曲率的液晶透镜,使相应的像素显示第一颜色图像的灰阶;在第二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极施加第二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二曲率的液晶透镜,使相应的像素显示第二颜色图像的灰阶;在第三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极施加第三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三曲率的液晶透镜,使相应的像素显示第三颜色图像的灰阶。。上述驱动基板的驱动方法所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驱动基板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驱动基板,所述驱动基板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驱动基板;与所述驱动基板相对设置的公共基板,所述公共基板包括透明基板,及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上的公共电极;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板与所述公共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驱动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一侧或者所述公共基板远离所述液晶层一侧的偏光片;设置于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液晶层一侧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能够在第一时段发出第一颜色的光,在第二时段发出第二颜色的光,在第三时段发出第三颜色的光。上述液晶显示器所能产生的有益效果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驱动基板的有益效果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此外,由于上述液晶显示器通过背光模组控制各个时段内所显示的图像的颜色,因此无需设置彩膜层进行滤光来达到控制各个亚像素颜色的目的,从而避免了由彩膜层滤光所造成的光损失,提高了光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动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具有多个像素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驱动电极,每个像素区域内均设有多个所述驱动电极;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外围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相连;一帧图像至少分解成第一颜色图像、第二颜色图像和第三颜色图像,一帧的时间至少包括第一时段、第二时段和第三时段,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第一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极施加第一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一曲率的液晶透镜,以使相应的像素显示第一颜色图像的灰阶;在第二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极施加第二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二曲率的液晶透镜,以使相应的像素显示第二颜色图像的灰阶;在第三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极施加第三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三曲率的液晶透镜,以使相应的像素显示第三颜色图像的灰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基板,包括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上具有多个像素区域,其特征在于,所
述驱动基板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驱动电极,每个像素区域内均设有多个所述驱动电极;
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外围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多个驱动电极相连;
一帧图像至少分解成第一颜色图像、第二颜色图像和第三颜色图像,一帧的时间至少
包括第一时段、第二时段和第三时段,所述控制芯片用于:在第一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
的驱动电极施加第一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一曲率的液晶透镜,以使
相应的像素显示第一颜色图像的灰阶;在第二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极施加第
二组数据电压,控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二曲率的液晶透镜,以使相应的像素显示第
二颜色图像的灰阶;在第三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极施加第三组数据电压,控
制相应的像素等效成具有第三曲率的液晶透镜,以使相应的像素显示第三颜色图像的灰
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衬底
基板上的多个驱动开关管、多条驱动线和多条数据线;其中,
每个像素区域内均设有多个所述驱动开关管,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电极与驱动开关
管一一对应,且各驱动电极与对应的驱动开关管的输出端相连;
每行像素区域对应至少一条所述驱动线,各所述驱动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对应的驱动线
相连;
每个像素区域对应至少一条所述数据线,各所述驱动开关管的输出端与对应的数据线
相连;
所述多条驱动线和所述多条数据线均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以使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
多个驱动电极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像素区域内至少设有第一驱动电
极、第二驱动电极、第三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相对应的第一驱动开关管、与所述
第二驱动电极相对应的第二驱动开关管、及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极相对应的第三驱动开关
管;
每行像素区域对应第一驱动线、第二驱动线和第三驱动线,所述第一驱动开关管的控
制端与对应的第一驱动线相连,所述第二驱动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对应的第二驱动线相连,
所述第三驱动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对应的第三驱动线相连;
每个像素区域对应一条数据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像素区域内至少设有第一驱动电
极、第二驱动电极、第三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相对应的第一驱动开关管、与所述
第二驱动电极相对应的第二驱动开关管、及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极相对应的第三驱动开关
管;
每行像素区域对应第一驱动线、第二驱动线和第三驱动线,所述第一驱动开关管的控
制端与对应的第一驱动线相连,所述第二驱动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对应的第二驱动线相连,
所述第三驱动开关管的控制端与对应的第三驱动线相连;
每个像素区域对应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所述第一驱动开关管的输
入端与对应的第一数据线相连,所述第二驱动开关管的输入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相连,
所述第三驱动开关管的输入端与对应的第三数据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基板的边框区域内,
每行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一驱动线通过第一连接线相连,并通过第一引出线与所述控
制芯片相连;
每行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二驱动线通过第二连接线相连,并通过第二引出线与所述控
制芯片相连;
每行像素区域所对应的第三驱动线通过第三连接线相连,并通过第三引出线与所述控
制芯片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像素区域内至少设有第一驱动电
极、第二驱动电极、第三驱动电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相对应的第一驱动开关管、与所述
第二驱动电极相对应的第二驱动开关管、及与所述第三驱动电极相对应的第三驱动开关
管;
每行像素区域对应一条驱动线;
每个像素区域对应第一数据线、第二数据线和第三数据线,所述第一驱动开关管的输
入端与对应的第一数据线相连,所述第二驱动开关管的输入端与对应的第二数据线相连,
所述第三驱动开关管的输入端与对应的第三数据线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底基板的边框区域内,每行
像素区域所对应的驱动线通过连接线相连,并通过一条引出线与所述控制芯片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2、3、4、6或7所述的驱动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包括:
与所述多条驱动线相连的栅极驱动器,所述栅极驱动器用于:在第一时段内控制每个
像素区域内的各驱动开关管打开,在第二时段内控制每个像素区域内的各驱动开关管打
开,在第三时段内控制每个像素区域内的各驱动开关管打开;
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相连的数据驱动器,所述数据驱动器用于:在第一时段内向每个像
素区域内的驱动开关管输入所述第一组数据电压,在第二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
开关管输入所述第二组数据电压,在第三时段内向每个像素区域内的驱动开关管输入所述
第三组数据电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睿陈小川王倩王磊高健杨明赵文卿卢鹏程牛小辰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