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用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6345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10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用框架,用于收容并排布置的多个单体电池,包括:两个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的两端;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并且至少有一个端板与一个侧板固定连接形成固定连接处;底板,沿高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下方。其中,各端板的靠近固定连接处的部分设置有沿高度方向贯通的安装孔。电池模组用框架还包括:连接杆,穿设于安装孔,连接杆固定连接于底板,且连接杆中位于相应安装孔内的部分与该相应安装孔的靠近单体电池一侧的部分之间沿排列方向存在第一间隙。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用框架能够避免单体电池产生的膨胀力破坏电池模组用框架和单体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用框架
技术介绍
电芯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的作用会导致自身材料膨胀引起厚度增加。对于给定空间的成组模组而言,电芯厚度的增加会在相邻两个电芯之间以及电芯与模组框架之间产生作用力。随着电芯循环的增加以及电芯厚度的不断变大,模组内的应力会持续的增加,若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得不到释放会导致整个模组的框架的失效,引起固定电芯失效,产生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用框架,其能为电池模组内的单体电池提供膨胀空间,释放相邻两个单体电池之间以及单体电池与端板之间的膨胀力,避免膨胀力破坏电池模组用框架和单体电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用框架,用于收容并排布置的多个单体电池,包括:两个端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排列方向的两端;两个侧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的前后方向的两侧,并且至少有一个端板与一个侧板固定连接形成固定连接处;底板,沿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模组用框架,用于收容并排布置的多个单体电池(B),包括:两个端板(1),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B)的排列方向(D)的两端;两个侧板(2),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B)的前后方向(W)的两侧,并且至少有一个端板(1)与一个侧板(2)固定连接形成固定连接处;以及底板(3),沿高度方向(H)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B)的下方;其特征在于,端板(1)的靠近固定连接处的部分设置有沿高度方向(H)贯通的安装孔(11);所述电池模组用框架还包括:连接杆(4),穿设于安装孔(11),连接杆(4)固定连接于底板(3),且连接杆(4)中位于相应安装孔(11)内的部分与该相应安装孔(11)的靠近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用框架,用于收容并排布置的多个单体电池(B),包括:
两个端板(1),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B)的排列方向(D)
的两端;
两个侧板(2),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B)的前后方向(W)
的两侧,并且至少有一个端板(1)与一个侧板(2)固定连接形成固定连接
处;以及
底板(3),沿高度方向(H)设置于所述多个单体电池(B)的下方;
其特征在于,
端板(1)的靠近固定连接处的部分设置有沿高度方向(H)贯通的安装
孔(11);
所述电池模组用框架还包括:
连接杆(4),穿设于安装孔(11),连接杆(4)固定连接于底板(3),
且连接杆(4)中位于相应安装孔(11)内的部分与该相应安装孔(11)的
靠近单体电池(B)一侧的部分之间沿排列方向(D)存在第一间隙(G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用框架,其特征在于,连接杆(4)将
对应的端板(1)压紧在底板(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用框架,其特征在于,
两个端板(1)和两个侧板(2)各自分体成型,各端板(1)的两端分
别与相应侧板(2)固定连接形成固定连接处;或
一个端板(1)和一个侧板(2)以L形一体成型,另一个端板(1)和
另一侧板(2)以L形一体成型,L形一体成型的一个端板(1)与另一个L
形一体成型的侧板(2)固定连接形成固定连接处,L形一体成型的一个侧板
(2)与另一个L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己华张海东潘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