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逃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4556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22:5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梯逃生结构,包括轿顶、设置于所述轿顶上的轿厢安全窗通口以及吊顶,所述吊顶包括至少1个可滑移的吊顶移动板组件,所述吊顶移动板组件滑移后在所述吊顶上形成的吊顶通口在所述轿顶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轿厢安全窗通口区域的重叠区域在所述轿顶和所述吊顶之间的空间中垂直投射形成用于使轿厢内部空间与轿顶外部空间贯通连接的通道空间。具有有效的安全逃生通道空间、且空间中无阻碍物;逃生通道的开启和闭合便捷操作;吊顶安装便捷,且模块化的吊顶结构,可在轿厢内完成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梯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逃生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轿厢中,作为一种安全结构,在其轿顶上设置有单向开启的安全逃生窗,用于在电梯出现故障时,使乘客从轿厢的顶部离开轿厢。然而实际情况是,在轿顶之下,还设置有用于安装照明装置、利于美观的吊顶,由于现行的国家标准对于电梯顶部的逃生结构没有强制的要求,因而,目前吊顶的安全逃生方案不具规范性,以考虑成本、照明效果和外观的美观为先,在逃生方案上存在着缺陷。现有的电梯吊顶结构在逃生方案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者吊顶不设置可打开以获得通口的结构,从而使得轿顶上的安全逃生窗形同虚设;二者,利用铰链结构使吊顶整体从内部打开,这种结构虽然可以将轿顶的安全逃生窗暴露在轿厢内部,但是受到轿厢空间的限制,当轿厢中乘客较多时,便无法完全放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201320409483.1公开了一种吊顶逃生窗开启结构,包括逃生窗和设置有所述逃生窗的吊顶,所述逃生窗与所述吊顶之间设置有转动连接机构,所述转动连接机构可使所述逃生窗向所述吊顶下方的轿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逃生结构,包括轿顶(1)、设置于所述轿顶(1)上的轿厢安全窗通口(2)以及吊顶(6),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6)包括至少1个可滑移的吊顶移动板组件(3),所述吊顶移动板组件(3)滑移后在所述吊顶(6)上形成的吊顶通口(4)在所述轿顶(1)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轿厢安全窗通口(2)区域的重叠区域在所述轿顶(1)和所述吊顶(6)之间的空间中垂直投射形成用于使轿厢内部空间与轿顶外部空间贯通连接的通道空间(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逃生结构,包括轿顶(1)、设置于所述轿顶(1)上的轿厢安全窗通口(2)以及
吊顶(6),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6)包括至少1个可滑移的吊顶移动板组件(3),所述吊顶移
动板组件(3)滑移后在所述吊顶(6)上形成的吊顶通口(4)在所述轿顶(1)上的投影区域与
所述轿厢安全窗通口(2)区域的重叠区域在所述轿顶(1)和所述吊顶(6)之间的空间中垂直
投射形成用于使轿厢内部空间与轿顶外部空间贯通连接的通道空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逃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通口(4)在所述轿
顶(1)上的投影与所述轿厢安全窗通口(2)的重叠区域的面积为0.4m×0.5m~0.6m×0.8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逃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空间(5)中最小连
续空间的容积与所述通道空间(5)总容积的比值大于9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逃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通口(4)在所述轿
顶(1)上的投影区域与所述轿厢安全窗通口(2)区域的重叠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轿厢安全
窗通口(2)区域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逃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6)还包括用于引
导和支承所述吊顶移动板组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惠江王屹刘光来曹向阳陈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巨人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