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坠落人体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8405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01:04
一种电梯坠落人体保护装置,包括减震机构和支撑机构,其中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座、第一上固定管、第一减震杆、第一下固定管、第二上固定管、第二减震杆和第二下固定管,减震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杆,插杆分别插入上、下固定管中设置的减震弹簧内部,在轿厢落地瞬间起到缓冲作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踏板和手柄,手柄通过软绳固定在连接杆上,踏板通过轴套固定在U形杆上并且可以绕U形杆旋转,且踏板上设置有软质层,在使用时,人站立在踏板上,手用力拉住手柄,在触地时多部分共同起到缓冲作用,能够有效避免轿厢内的乘客受伤。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个电梯最多可安装三组,大幅度提高乘客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坠落人体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应急装置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梯坠落人体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中土地供应也日趋紧张,写字楼、商住混合楼、住宅楼或办公楼等都逐渐兴建成高层建筑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相应的,电梯也就成为了必须品。虽然电梯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电梯故障的时有发生,给乘客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常见电梯故障主要有两种:一是电梯突然停止运行,二是电梯失去控制急速下坠。其中电梯坠落的危害更大,自救更为困难,虽然有许多自救的方法,但是在紧急情况发生又没有辅助装置的情况下,人们很难做到良好的自救。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应用在电梯中的应急自救装置,但大多数都是针对电梯本身进行控制的,在事故发生时乘客在轿厢内很难得到妥善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电梯坠落人体保护装置,由减震机构和固定在减震机构上的支撑机构组成,使电梯发生坠落时轿厢内的人能够获得缓冲,避免受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方案为:一种电梯坠落人体保护装置,包括减震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座、第一上固定管、第一减震杆、第一下固定管、第二上固定管、第二减震杆和第二下固定管,其中第一上固定管和第二上固定管的上端分别通过固定座固定在轿厢顶板的下部,第一下固定管和第二下固定管的下端分别通过固定座固定在电梯轿厢的地板上。所述第一上固定管、第一下固定管、第二上固定管和第二下固定管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杆,插杆的直径小于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的直径,第一减震杆的上下两端的插杆分别套在第一上固定管和第一下固定管管孔内设置的减震弹簧的内部,第二减震杆的上下两插杆分别套在第二上固定管和第二下固定管管孔内设置的减震弹簧的内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连杆、下连杆、U形杆、踏板和轴套,所述的U形杆由水平段和连接在水平段两端的垂直段组成,轴套套在U形杆的水平段上,踏板下表面固定在轴套上,轴套可绕U形杆转动并带动踏板转动,U形杆的垂直段外侧分别间隔连接有有上连杆和下连杆,上连杆和下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上。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手柄、锁头、长软绳、中软绳和短软绳,其中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减震杆和第二减震杆的上部,连接杆水平设置,锁头固定在连接杆上,长软绳、中软绳和短软绳的一端穿过连接杆后固定在锁头上,另一端与手柄相连接。所述轴套的数量为4-5个。所述踏板的宽度小于U形杆水平段的长度。所述踏板下表面设置有挡板和旋转锁板,旋转锁板设置在挡板外侧,在踏板立放的状态下,通过调整旋转锁板转动一定角度并与挡板相互配合限制踏板自由转动。所述踏板下表面靠近边缘处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有两个,分别位于踏板的两侧,在踏板平放时卡在U形杆的后部面上。所述踏板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软质层。所述软质层的材质为发泡塑料或毡毯。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与第一减震杆、第二减震杆的固定方式为焊接。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设置在电梯除门以外的三面内壁上,减震机构能够化解大部分冲击力,减少对骨骼的伤害,防止骨折的发生;保护装置直接内置在电梯中,在紧急情况突发时,乘客可以在轿厢内完成自救;手柄的软绳设置有多种长度,可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且主要供儿童使用的长软绳设置在中部,使儿童可以进一步接受两侧成人的保护;支撑机构平时踏板可以收起,这样既可以节约空间,也可以延长踏板的使用时间,增强装置的使用寿命;使用简单,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操作,保护乘客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保护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机构示意图;图3是踏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踏板纵切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轿厢顶板,2、固定座,3、第一上固定管,4、电梯轿厢,5、锁头,6、短软绳,7、第一减震杆,8、长软绳,9、手柄,10、上连杆,11、下连杆,12、U形杆,13、第一下固定管,14、踏板,15、限位杆,16、减震弹簧,17、轴套,18、挡板,19、插杆,20、旋转锁板,21、中软绳,22、第二减震杆,23、连接杆,24、第二上固定管,25、软质层,26、第二下固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梯坠落人体保护装置,包括减震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座2、第一上固定管3、第一减震杆7、第一下固定管13、第二上固定管24、第二减震杆22和第二下固定管26。其中,第一上固定管3和第二上固定管24的上端分别通过固定座2固定在轿厢顶板1的下部,第一下固定管13和第二下固定管26的下端分别通过固定座2固定在电梯轿厢4的地板上。所述第一上固定管3、第一下固定管13、第二上固定管24和第二下固定管26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减震弹簧16。第一减震杆7和第二减震杆22的两端设置有插杆19,插杆19的直径小于第一减震杆7和第二减震杆22的直径,第一减震杆7的上下两端的插杆19分别套在第一上固定管3和第一下固定管13管孔内设置的减震弹簧16内部,第二减震杆22的上下两插杆19分别套在第二上固定管24和第二下固定管26管孔内设置的减震弹簧16内部。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连杆10、下连杆11、U形杆12和踏板14,所述的U形杆12由水平段和连接在水平段两端的垂直段组成,U形杆12的水平段上套有轴套17,踏板14下表面固定在轴套17上,且踏板14的宽度小于U形杆12水平段的长度,U形杆12的垂直段外侧分别间隔连接有有上连杆10和下连杆11,U形杆12两侧的上连杆10和下连杆11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减震杆7和第二减震杆22上。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连接杆23、手柄9、锁头5、长软绳8、中软绳21和短软绳6,其中连接杆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减震杆7和第二减震杆22的上部,连接杆23水平设置,锁头5固定在连接杆23上,长软绳8、中软绳21和短软绳6的一端穿过连接杆23后固定在锁头5上,另一端与手柄9相连接。软绳设置为三种不同的长度,可以满足不同乘客的需求,且主要供儿童使用的长软绳8位于中间,使儿童可以进一步接受两侧成人的保护。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踏板14下表面设置有挡板18和旋转锁板20,旋转锁板20设置在挡板18外侧,踏板14上表面靠近边缘处设置有限位杆15,限位杆15有两个,分别位于踏板14的两侧。两限位杆15在踏板14平放时卡在U形杆12的后部面上,使轿厢内的人可以站立在踏板上。旋转锁板20在踏板14立放时卡在U形杆12的后部面上,由旋转锁板20形成对踏板14立放的定位。挡板18对旋转锁板20的位置进行限定,以保证踏板14在不使用时可以直立放置。踏板14的上表面还设置有软质层25,材质可以选择发泡塑料或毡毯,能够进一步增强装置的缓冲能力。本专利技术可以设置在电梯除门以外的三面内壁上,可以设置1个到3个,当电梯出现故障发生坠落时,电梯轿厢4内被困人员首先使用普通应急方法按下所有楼层按钮,然后上提旋转锁板20并放下踏板14,之后站立在踏板14上并握紧手柄9,在电梯轿厢4落地瞬间第一减震杆7、第二减震杆22的下端受到减震弹簧16的作用,化解大部分冲击力,减少对骨骼的伤害,防止骨折的发生;如果所处楼层较高,则可以脚站在踏板14上,手直接用力握住连接杆23,同时双腿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梯坠落人体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坠落人体保护装置,包括减震机构和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座(2)、第一上固定管(3)、第一减震杆(7)、第一下固定管(13)、第二上固定管(24)、第二减震杆(22)和第二下固定管(26),其中第一上固定管(3)和第二上固定管(24)的上端分别通过固定座(2)固定在轿厢顶板(1)的下部,第一下固定管(13)和第二下固定管(26)的下端分别通过固定座(2)固定在电梯轿厢(4)的地板上;所述第一上固定管(3)、第一下固定管(13)、第二上固定管(24)和第二下固定管(26)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减震弹簧(16);所述第一减震杆(7)和第二减震杆(22)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杆(19),插杆(19)的直径小于第一减震杆(7)和第二减震杆(22)的直径,第一减震杆(7)的上下两端的插杆(19)分别套在第一上固定管(3)和第一下固定管(13)管孔内设置的减震弹簧(16)的内部,第二减震杆(22)的上下两插杆(19)分别套在第二上固定管(24)和第二下固定管(26)管孔内设置的减震弹簧(16)的内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连杆(10)、下连杆(11)、U形杆(12)、踏板(14)和轴套(17),所述的U形杆(12)由水平段和连接在水平段两端的垂直段组成,轴套(17)套在U形杆(12)的水平段上,踏板(14)下表面固定在轴套(17)上,轴套(17)可绕U形杆(12)转动并带动踏板(14)转动,U形杆(12)的垂直段外侧分别间隔连接有有上连杆(10)和下连杆(11),上连杆(10)和下连杆(11)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减震杆(7)和第二减震杆(22)上;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连接杆(23)、手柄(9)、锁头(5)、长软绳(8)、中软绳(21)和短软绳(6),其中连接杆(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减震杆(7)和第二减震杆(22)的上部,连接杆(23)水平设置,锁头(5)固定在连接杆(23)上,长软绳(8)、中软绳(21)和短软绳(6)的一端穿过连接杆(23)后固定在锁头(5)上,另一端与手柄(9)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坠落人体保护装置,包括减震机构和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座(2)、第一上固定管(3)、第一减震杆(7)、第一下固定管(13)、第二上固定管(24)、第二减震杆(22)和第二下固定管(26),其中第一上固定管(3)和第二上固定管(24)的上端分别通过固定座(2)固定在轿厢顶板(1)的下部,第一下固定管(13)和第二下固定管(26)的下端分别通过固定座(2)固定在电梯轿厢(4)的地板上;所述第一上固定管(3)、第一下固定管(13)、第二上固定管(24)和第二下固定管(26)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减震弹簧(16);所述第一减震杆(7)和第二减震杆(22)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杆(19),插杆(19)的直径小于第一减震杆(7)和第二减震杆(22)的直径,第一减震杆(7)的上下两端的插杆(19)分别套在第一上固定管(3)和第一下固定管(13)管孔内设置的减震弹簧(16)的内部,第二减震杆(22)的上下两插杆(19)分别套在第二上固定管(24)和第二下固定管(26)管孔内设置的减震弹簧(16)的内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上连杆(10)、下连杆(11)、U形杆(12)、踏板(14)和轴套(17),所述的U形杆(12)由水平段和连接在水平段两端的垂直段组成,轴套(17)套在U形杆(12)的水平段上,踏板(14)下表面固定在轴套(17)上,轴套(17)可绕U形杆(12)转动并带动踏板(14)转动,U形杆(12)的垂直段外侧分别间隔连接有有上连杆(10)和下连杆(11),上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英晋兵营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