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液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416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控制的导液软管(1),它包括一具有一末端(2a)和一近端(2b)的柔性管状导管体(2),其中通过与此末端相互作用的线形元件的受控的轴向运动,可使所述端部发生弯曲或伸展,其特征在于 与导管体(2)的末端相互作用的元件是一刚性成形线(4),该成形线 完全由导管体(2)包围;以及 其与末端相互作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预定的弯曲固有形状; 管状导管体(2)的末端也具有预定的弯曲固有形状, 成形线(4)的轴向运动使导液软管的末端产生特定的形状变化,以此方式所获得形状由存在于末端中的成形线(4)的弯曲固有形状决定,或者在不存在成形线(4)的情况下由管状导管体(2)的弯曲固有形状决定。(*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类型、如WO92/14506所揭示的导液软管。所述导液软管的壁含有两个线形元件,它们沿直径方向相对设置,并且在长度方向可滑动,一个是可呈弯曲和直线状的弹性件,另一个是可防止弹性件形成弯曲形状的“绷直”件。两个元件都延伸入管状导液软管本体的末端。其中一个元件的轴向运动可使弹性件从一种形状变形为另一种形状,并且管状导管体的末端因此而弯曲或绷直。这种导液软管的结构由于存在两个元件而变得复杂了,而使用时,不仅需要操作软管,而且还需要操纵两个元件,所以不容易使用。另外,管腔的自由横截面受到这两个元件的限制,当诊断中使用导液软管时、例如用于引导对比液时,这是很不利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这些缺点。此目的是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所述形式的导液软管实现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液软管仅有一条成形线,所有具有两种“极限形状”,即成形线的形状和软管体的形状。当成形线被推到接近软管体末端时,柔性较大的导管体将呈现成形线的形状。然而,当成形线沿软管的近端方向推回时,软管体将呈现其预定的固有形状。“固有形状”在本文中即为当成形线已经被拆下并且软管体不受其它任何类型的影响时,导管体的末端所呈现的形状。通过采用具有弯曲-固有形状的成形线或具有不同-弯曲的-固有形状的管状软管体,可以获得导液软管工作形状的变化。导液软管的“极限形状”可根据所需的应用情况而定,当然也可采用“中间形状”。具体地,成形线的末端是一种适于连接右侧冠状动脉的形状。在此情况下,导液软管的末端是略弯曲的,即导液软管可当作一条动脉而方便地推入病人的右侧冠状动脉。导管体的末端较佳地成形为适于连接左侧冠状动脉。这一方法的原因如下如所知的,适于连接左侧冠状动脉的导液软管的末端形状不同于适于连接右侧冠状动脉的形状,其中前者的末端更弯曲一些。这种形状的曲线是这样的,即具有这种末端形状的导液软管不能够当作一条动脉引入病人的体内。迄今为至,在心脏导管插入中上述的连接方式已经是惯常的方法,即采用插入人体中几乎到主动脉弓的输入线。然后一带有特殊形状的末端(例如其形状对应于右侧冠状动脉)的导液软管沿着输入线推动,直至末端到达所需的地方,并且一种对比液用导管被引入有关的冠状动脉中。在此运作之后,从病人身上拆出导液软管。同样为了将对比液引入其它的冠状动脉、即左侧的冠状动脉,一带有特殊形状末端(对应于左侧冠状动脉的形状)的导液软管再顺着一输入线插入病人体内。所以这种方法需要两次插入输送线,并且两次插入导液软管对于病人是非常艰巨的,并且在相当长时间内使病人暴露于X射线中。上述这种类型的导液软管可以使对比液在一次操作中引入右、左冠状动脉,而不需要更换导液软管体。为此,导液软管完全插入右冠状动脉,其中成形线完全滑入,然后对比液由导液软管引入此处。接着导液软管移出右冠状动脉一小段距离,并且成形线再滑回,这样导液软管末端呈现为左冠状动脉的形状。在末端变形过程中,导液软管现在被推入左侧冠状动脉,然后在此处引入对比液。在对比液完全被引入后,导液软管在成形线上再次滑动而恢复到其原来状态,并且将导液软管从病人身上抽出。由导液软管所呈现的中间形状是利用它们导液软管还可以连接到可能存在的任一冠状支静脉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液软管较佳实施例描述在从属权利要求4中。以下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附图说明图1示意而局部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导液软管的侧视图;图2示意地示出了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导液软管的末端的一部分;图3示出了成形线的预定固有形状;以及图4示意地示出了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导液软管的末端的一部分。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导液软管1。该导液软管1包括一带有一末端2a和一近端2b的软管状导管体2。该导液软管体2由合成树脂制成,例如尼龙、聚乙烯或聚氨酯。导液软管体2包括一相对较硬的成形线4。所述成形线可由不锈钢制成,并且较佳地可涂有一层特氟纶(Teflon聚四氟乙烯)以为了防止红细胞聚集在金属上而形成血栓。导液软管体2的内腔10足够大以便适量的对比液从中流过。管状导液管体2的近端与一控制元件相互作用,该控制元件包括一其中容纳一滑动件9的手柄3。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带有一输送孔或灌输口6的称为Y连接器5位于导液软管体和控制元件3之间。标号8表示将管状导管体2连接到Y连接器5的一连接件。如上所述的,成形线4伸过导液软管体2,并且藉由其近端而固定到滑动件9上。当滑动件9上滑到Y连接器5时,成形线4的远端将位于与管状导液软管体2的末端相同的位置上,或者实际上相同的位置。比成形线软的导液管体的形状是由成形线4的形状决定的。这一状态示出在图2中;图中所示的导液管的末端形状(由标号13表示)就与成形线的固有形状相同,并且适于连接右冠状动脉。在此形状下,导液软管也可插入病人体内。成形线的预定固有形状示出在图3中。当滑动件9滑离Y连接器5时,成形线4也滑回,并且导液管体2再次呈现出其预定的固有形状。此状态示出在图4中,并且所示的形状(由标号12表示)适于连接左冠状动脉。然而,在此形状下,导液软管不能被引入病人体内。当滑动件9被移动时,管状导液管体2的末端呈现为多种中间形状,它们也可使导液软管适于连接到冠状支静脉中。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液软管用于诊断目的时,其末端形状如图3所示的导液软管1由股动脉插入病人体内,到达右冠状动脉。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首先将一输送线插入到主动脉弓,然后顺着输送线滑动该导液软管。然而,当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液软管时不需要使用输送线。在插入导液软管1之后,经过灌输口6引入一对比液。然后将该导液软管1从右冠状动脉缩回一小段距离,当移入左冠状动脉时,成形线4用滑动件9拉出管状导液管体2的末端,同时导液管体2呈现其适于连接左冠状动脉的固有形状。在对比液引入左冠状动脉之后,当导液软管时缩回时,滑动件9沿Y连接器5方向运动,这样导液软管1能以其初始状态再次移出病人身体。如果存在一冠状支静脉时,在此处也可用导管1引入对比液。权利要求1.一种可控制的导液软管(1),它包括一具有一末端(2a)和一近端(2b)的柔性管状导管体(2),其中通过与此末端相互作用的线形元件的受控的轴向运动,可使所述端部发生弯曲或伸展,其特征在于与导管体(2)的末端相互作用的元件是一刚性成形线(4),该成形线完全由导管体(2)包围;以及其与末端相互作用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预定的弯曲固有形状;管状导管体(2)的末端也具有预定的弯曲固有形状,成形线(4)的轴向运动使导液软管的末端产生特定的形状变化,以此方式所获得形状由存在于末端中的成形线(4)的弯曲固有形状决定,或者在不存在成形线(4)的情况下由管状导管体(2)的弯曲固有形状决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液软管,其特征在于,成形线(4)的末端具有的弯曲固有形状适于连接右冠状动脉。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导液软管,其特征在于,管状导管体(2)的末端所具有的弯曲固有形状适于连接左冠状动脉。全文摘要一种导液软管(1),它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一近端和一末端的柔性管状导管体(2),以及一与管状导管体相互作用的元件,该元件通过轴向运动使该末端弯曲或伸展。所述元件包括一刚性成型线(4),它至少在末端具有预定的固有形状,该成型线容纳在管状导管体(2)中,并且可在其中前、后滑动。管状导管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莱门斯·约瑟夫斯·雅各布斯
申请(专利权)人:克莱门斯·约瑟夫斯·雅各布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