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30115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属于热能工程辅助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包括设置在顶盖构架上方的入口分配联箱和出口汇集联箱,入口分配联箱和出口汇集联箱之间通过若干根垂直式蛇形传热面管相连,每根蛇形传热面管靠近顶盖构架的上部弯曲部分通过支吊管悬挂在所述顶盖构架上,且支吊管的两端分别与入口分配联箱、出口汇集联箱连接;各垂直式蛇形传热面管间,在中部位置以下的部位配置有振打清灰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施工现场安装工作量大、蛇形传热面管悬吊杆易脱落及传热面管积灰严重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热管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
技术介绍
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是一种间壁式热交换设备,通常由进口联箱、出口联箱、传热面管及框架等构成。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在生产制造、安装及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1.传热管束散装出厂,安装工地施工周期长,安装费用高;2.传热面管采用悬吊杆(钩钉)悬吊,设备运行过程中钩钉持续受热强度降低容易脱落,造成设备非正常停运;3.传热管束未能进行有效清灰,传热面管表面积灰严重,系统设备热回收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该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解决了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施工现场安装工作量大、蛇形传热面管悬吊杆易脱落及传热面管积灰严重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包括设置在顶盖构架上方的入口分配联箱和出口汇集联箱,入口分配联箱和出口汇集联箱之间通过若干根垂直式蛇形传热面管相连,每根蛇形传热面管靠近顶盖构架的上部弯曲部分通过支吊管悬挂在所述顶盖构架上,且支吊管的两端分别与入口分配联箱、出口汇集联箱连接;各垂直式蛇形传热面管间,在中部位置以下的部位配置有振打清灰机构,包括若干根振打轴以及若干个振打轴连接机构,各振打轴垂直于蛇形传热面管设置,并相互平行地间隔分置于蛇形传热面管的管束间隙中,每一根蛇形传热面管的相邻两支管束均通过振打轴连接机构与置于其间的振打轴固定。所述入口分配联箱和出口汇集联箱在同一标高水平平行设置。所述蛇形传热面管顺列布置,管径为3 2mm-4 5mm。所述蛇形传热面管中,相邻两支管束互相平行。所述的振打轴连接机构包括两个管套以及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具有三个连接部位,其中的两个连接部位分别与两个管套固定,余下的一个连接部位则与振打轴焊接固定;所述的管套套接在传热面管的管束外围。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制造厂组装制作,模块化出厂,大大缩短了安装工地施工周期,降低了设备安装费用,有效避控制了设备建造成本;悬吊蛇形传热面管的支吊管两端分别与入口分配联箱、出口汇集联箱连接,设备运行时支吊管内传热介质有效持续流动,大大降低了支吊管的壁温,对蛇形传热面管起到了有效固定,避免了所述传热面管可能发生的扭曲变形,提高了设备运行稳定性,降低了设备运维成本;蛇形传热面管中部位置以下的部位设置有振打轴连接机构,通过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对所述的振打轴施加冲击力,使蛇形传热面管受到冲击而产生振动,进而使粘附在受热管上的粉尘受到振动而脱落,大大提高了设备热回收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不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振打轴连接机构示图;图中:1.顶盖构架,2.入口分配联箱,3.出口汇集联箱,4.蛇形传热面管,5.支吊管,6.振打轴连接机构,7.振打轴,8.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具体实施方式】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技术所涉及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这种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包括设置在顶盖构架I上方的入口分配联箱2和出口汇集联箱3,入口分配联箱2和出口汇集联箱3之间通过上下往复曲折的蛇形传热面管4(垂直式结构)相连,所述蛇形传热面管4靠近顶盖构架I的上部弯曲部分通过支吊管5悬挂在所述顶盖构架I上,所述蛇形传热面管4中部位置以下的部位设置有振打清灰机构,包括若干根振打轴以及若干个振打轴连接机构,各振打轴垂直于蛇形传热面管设置,并相互平行地间隔分置于蛇形传热面管的管束间隙中,每一根蛇形传热面管的相邻两支管束均通过振打轴连接机构与置于其间的振打轴固定;所述支吊管5的两端分别与入口分配联箱2、出口汇集联箱3连接。所述入口分配联箱2和出口汇集联箱3在同一标高水平平行设置。所述蛇形传热面管4顺列布置,管径为3 2mm-45mm。所述蛇形传热面管4上下往复曲折构成,相邻两支传热面管4互相平行,所述蛇形传热面管4中部位置以下的部位设置有振打轴连接机构6。所述支吊管5的两端分别与入口分配联箱2、出口汇集联箱3连接。所述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8制造厂组装制作,模块化出厂。本技术的优点是:余热锅炉传热管束8,在制造厂内组装制作,模块化出厂,控制了使用企业的建造成本,缩减了使用企业的资本性支出;余热锅炉传热管束8带有被冷却的支吊管5,所述支吊管5的两端分别与入口分配联箱2、出口汇集联箱3连接,支吊管5与蛇形传热面管4建立铰链连接,蛇形传热面管4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自由地向底端伸展,同时通过振打轴连接机构6对振打轴7施加冲击力使蛇形传热面管4产生晃动,实现蛇形传热面管4尚效清灰的目的。在图1中,烟气从出口汇集联箱3的左侧进入,完成换热后,烟气经入口分配联箱2的右侧进入流出;传热介质自入口分配联箱2进入,与烟气进行充分热交换后,所述传热介质从出口汇集联箱3引出。上面结合附图所描述的本技术优选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而不是作为对前述技术目的和所附权利要求内容和范围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技术技术和权利保护范畴。【主权项】1.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顶盖构架上方的入口分配联箱和出口汇集联箱,入口分配联箱和出口汇集联箱之间通过若干根垂直式蛇形传热面管相连,每根蛇形传热面管靠近顶盖构架的上部弯曲部分通过支吊管悬挂在所述顶盖构架上,且支吊管的两端分别与入口分配联箱、出口汇集联箱连接;各垂直式蛇形传热面管间,在中部位置以下的部位配置有振打清灰机构,包括若干根振打轴以及若干个振打轴连接机构,各振打轴垂直于蛇形传热面管设置,并相互平行地间隔分置于蛇形传热面管的管束间隙中,每一根蛇形传热面管的相邻两支管束均通过振打轴连接机构与置于其间的振打轴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分配联箱和出口汇集联箱在同一标高水平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传热面管顺列布置,管径为3 2mm_4 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蛇形传热面管中,相邻两支管束互相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打轴连接机构包括两个管套以及连接头,所述的连接头具有三个连接部位,其中的两个连接部位分别与两个管套固定,余下的一个连接部位则与振打轴焊接固定;所述的管套套接在传热面管的管束外围。【专利摘要】本技术的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属于热能工程辅助设备的设计与制造
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包括设置在顶盖构架上方的入口分配联箱和出口汇集联箱,入口分配联箱和出口汇集联箱之间通过若干根垂直式蛇形传热面管相连,每根蛇形传热面管靠近顶盖构架的上部弯曲部分通过支吊管悬挂在所述顶盖构架上,且支吊管的两端分别与入口分配联箱、出口汇集联箱连接;各垂直式蛇形传热面管间,在中部位置以下的部位配置有振打清灰机构。本技术解决了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施工现场安装工作量大、蛇形传热面管悬吊杆易脱落及传热面管积灰严重等问题。【IPC分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道式余热锅炉传热管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顶盖构架上方的入口分配联箱和出口汇集联箱,入口分配联箱和出口汇集联箱之间通过若干根垂直式蛇形传热面管相连,每根蛇形传热面管靠近顶盖构架的上部弯曲部分通过支吊管悬挂在所述顶盖构架上,且支吊管的两端分别与入口分配联箱、出口汇集联箱连接;各垂直式蛇形传热面管间,在中部位置以下的部位配置有振打清灰机构,包括若干根振打轴以及若干个振打轴连接机构,各振打轴垂直于蛇形传热面管设置,并相互平行地间隔分置于蛇形传热面管的管束间隙中,每一根蛇形传热面管的相邻两支管束均通过振打轴连接机构与置于其间的振打轴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仟国程立春杨玉慧张兰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