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熔融态电石的显热余热回收装置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熔融态电石的显热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电石生产本身能耗消耗巨大,故而熔融电石余热如何高效回收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而熔融电石余热回收存在不少技术难点:1.熔融高温电石不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钙,降低电石品质;2.余热锅炉大多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但电石与水接触极易发生剧烈反应,容易引发危险,故而冷却介质的选取亦是关键;3.出炉的高温熔融电石不宜搬运较长时间,其表面易冷却硬化,从而大幅降低余热装置对其余热回收的能力。
[0004]国内大多数电石生产厂家,在最终的熔融态电石出炉后,一般采用自然风冷的方式将其冷却。这样处理方式使得熔融电石中的大量显热没能充分回收利用。少部分厂家采用坩埚小车法进行余热回收,这种余热回收方式是将装满熔融态电石与隧道窑周边的辐射换热面进行换热。这种方式采用辐射换热,但存在余热利用率较低,余热回收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熔融态电石的显热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闭的壳体;导热油管,沿垂向布置于壳体内,上、下端均伸出壳体并与壳体保持密封连接,导热油管的下端为油液进口,导热油管的上端为油液出口,导热油管内部以隔板分隔为上下不连通的两段,隔板上方的导热油管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回油孔,隔板下方的导热油管的管壁上分布有多个出油孔,所述回油孔以及出油孔均与壳体的内部相连通;多根电石流通管,沿垂向布置于壳体内,并且围绕所述导热油管布置,所述多根电石流通管的上、下端均伸出壳体并与壳体保持密封连接;旋转驱动系统,驱动所述壳体以导热油管为中心旋转;下闸门,套在所述导热油管的下端,并与所述多根电石流通管的下端端面相接触,所述下闸门具有扇形的缺口出料区;上闸门,套在所述导热油管的上端,并与所述多根电石流通管的上端端面相接触,所述上闸门具有扇形的缺口进料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态电石的显热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闸门还具有相邻于所述缺口进料区的呈扇形并且可拆卸的捣捣区,所述捣捣区与所述下闸门的缺口出料区位置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态电石的显热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闸门的下方布置有落料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态电石的显热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闸门的上方布置有接料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融态电石的显热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料斗、上闸门、电石流通管的上端以及壳体的上端布置有耐火保温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融态电石的显热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成龙,陈长景,曹华,潘金贵,季春华,许海军,李鹏,赵国平,刘键,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九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