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抽吸法抽空装粉末的凹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962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抽空装有粉末并用覆盖薄膜封闭的凹穴(1)的装置,它使用一根能用手放置好的吸管(11)。上述吸管的前端相对于上述凹穴(1)定位并导向,并被推动刺穿覆盖薄膜,并留有空的横断面,以使空气能流入凹穴(1)内。为了提供一种价格低廉的技术方案,这种装置易于掌握,吸管(11)的前端有延伸部分(22;82),该延伸部分位于切割侧刃(12)的附近,并且,上述延伸部分沿轴向凸出于切割侧刃,并且以被动的装配/旋转的固定方式伸入靠近支承件(T)的窄缝(19和/或83、55或25)的凹穴内。上述在支承件(T)内的凹穴(1)可以用作泡形包装件(2)。(*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抽吸法抽空装粉末的凹穴的装置。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技术方案中(US-PS 2549303),上述凹穴在实心的下部形成,该下部有一个锅状的凹坑,在锅的边缘上张紧着覆盖薄膜。吸管的前端装有环形的领圈,该领圈可以像盖子那样推到外壁上。一个截头锥体以凹腔的方式对着上述边缘设置在上部,当压下吸管时,前端较小的截锥端面便刺穿上述覆盖薄膜。当凹穴被抽空时,在环形领圈的环绕壁的内表面上留有通道状的横断面,以便空气进入。这种技术方案在结构上和操作上都有不完善的地方外壳只留下很小的空气进口的横断面,使它不可能总是均匀地完全抽空凹穴。这还牵涉到这样的事实,即前方的横断面较小的截锥端面不可能控制覆盖薄膜的开口的分离,结果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即,覆盖薄膜的各部分会不适当地折叠起来,把要抽吸出来的残余粉末推动到隐蔽的位置,而这些覆盖薄膜部分还有可能被吸在截锥的外表面上这一事实也会加剧以上的情况。吸管能相对于下部转动,甚至在操作的过程中,在覆盖薄膜已经被刺穿之后还继续转动,严重影响了抽空过程的可再现性。这使得不可能在剂量必须很精确的制药领域内使用它。此外,形成杯状凹穴的下部被认为是一种可任意处理的零件,在覆盖薄膜被刺穿之后就被扔掉,除了要定期取药需要储存粉末之外,这是一个增大成本的相当可观的因素。另一种避免了以上提到的缺点的技术方案是早期公开的专利文献DE-OS196 19 536。在该文献中,设置了一个载体,一个带有大量凹穴的标准的泡形包装件可以装在载体上,每一个凹穴内都装入适当剂量的粉末。这样不但有载体可以在填充新的泡形包装件后重复使用的优点,而且还有总是有很多凹穴的优点,并且,当用药时患者还能对覆盖薄膜是否已被刺穿,凹穴是否还没有使用进行一定的检查。上述载体有一块盖板,盖板上有一些与泡形罩的凹穴对准的孔。吸管首先定位在孔上,然后进一步插入,直接到达抽吸位置。在这种装置中,在吸管上装有以其前端进行切割的侧刃,能保证凹穴的覆盖薄膜有效地分隔开,而且这种分隔对于吸空很有利。在本方案中,当凹穴被吸空,能让替代用的空气流进入凹穴内所必要的空气进口部分设计成吸管的轴向管状通道,在覆盖薄膜被刺穿之后,其前部开口的横断面暴露在凹穴内。以上这种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其自由凸出的刀片在吸管最初定位在载体的孔中时,很容易损坏。为了保护这些刀片在刺穿覆盖薄膜任何时候都不损坏,在刀片接触覆盖薄膜之前,吸管在进入孔内使就必须已经有纵向导向。这就使得载体的插入孔必须有相当长的轴向长度,这样一来,又产生了这样的缺点,即,泡形罩的覆盖薄膜的位置要在载体上表面的下方离开它很远。而这可能使对某一个凹穴是否已经被吸空的经常性的检查变得很困难。在这种现有的公开技术方案中,如果把吸管的插入端做成非圆形的,这就妨碍了吸管在载体相应的非圆形孔中的非圆形区域中互相接触之后的转动,而且吸管在切开的覆盖薄膜中转动时,还会损坏刀片。而且,在这种方案中关于把空气进口部分做成吸管的管状通道的结构也变得非常复杂。尽可能使空气均匀地从各个方面进入凹穴内这个目的,这实际上是要使吸管的各个部位都处于同样的条件,也就达不到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形成一种普通的装置,即,它的制造成本低廉,而且操作更加可靠。在权利要求1的情况下,上述目的是这样达到的,即,把吸管置于载体的与刀片的进入孔分开的窄缝中,而在权利要求53的方案中,则把一个套筒的位置放在载体的孔的边缘上,然后在插入运动中对吸管进行导向。在两种情况下,上述分别定位装置能防止切割侧刃免受损坏,即使在不使用时,也能进行保护。因而,这种切割侧刃就具有能以最佳的方式切穿覆盖薄膜的优点,和折叠在各切割后的覆盖薄膜区域上的优点。结果,在实际上还有对该装置进行集中控制的优点。载体上有许多孔,并且泡形罩就处在它下面,这种载体的外壳是很薄的。尽管如此,吸管仍能在刀片进入上述孔之前,在适当的时机正确地定位。从而使泡形罩的覆盖薄膜能够看得更加清楚,因为孔的轴向长度缩短了,这就使可靠的操纵更加方便了,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在具有插入上述窄缝中的扁平延伸部分的这一类装置中,吸管是从该延伸部分的第一次插入开始就固定不能转动了;在具有套筒的这一类装置中,通过把吸管和套筒固定起来,不让它转动,或者把套筒放置在非圆形孔的边缘上,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也可以把切割侧刃设计成从载体的孔后退一些而处于被保护的位置,结果就留下自由进入凹穴的空气入口的横断面,因为吸管的这个切割部分已经与吸管的定位和导向无关。这样,不仅总是能用从各方面自由流入的空气把凹穴均匀地抽空,还能在吸管多次使用后防止可能发生的,残余的粉末积聚在吸管内,例如积聚在先期公开的OS 196 19 536的技术方案中的空气进口通道中。关于吸管的纵向导向或定位,已经有利地证明,吸管无论位于孔或载体的那一侧,都可以在窄缝中导向。于是就有了像载架那样的移动性能。如果把刺穿侧刃设计成平坦的,凸出的延伸部分,就能使它们对切刃和任何柱塞式刀片形成良好的保护。此外,它们还能保证留下很大的空气进口横断面。还有,它们打开了吸管与载体的可松开的装配方面的可能性,和正确的装配,以便于操纵,即使在不使用时。在吸管定位和插入孔内的过程中用作导向的舌部,由于用枢轴把舌部装配在泡形包装件的载体上,也使它可能成为一种很有利的结构。这种结构也可以利用于导向的机动性,例如,首先到达盖住孔的位置,以便随后进入位于上述窄缝下方的吸管的定位自由空间。设置了相应的带窄缝的联杆,所以在相应的下一个正确抽吸位置的居中的路径上,在吸管的刺穿侧刃与载体的区段之间不会发生接触。这样,切刃刺穿的或有效的侧刃就总能受到保护。上述定位自由空间有利地设计成从窄缝出发的插入通道。导向的舌部各自有一个能插入上述插入通道内的凸出部分。插入运动的最后位置是最后刺穿的位置。还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即,吸管有一段这样布置的柱塞,这段柱塞进入孔内,并且相对于刺穿侧刃处于后退的位置,当上述凸出部分进入插入通道时,它可以为吸管补充线性的导向。此外,还进一步证明了这样的有利的方面,即,在刺穿的位置上,吸管的那些靠近柱塞部分的表面都处于载体的孔的那一侧的区域内。其结果是为自由倾斜的刺穿状态提供了支承。此外,这种装置的特征是还有一个载体的盖子,这个盖子盖住了能够折叠开的吸管。把吸管保持在泡形罩上或载体上的优点是不必使用太长的吸管。借助于泡形包装件上的吸管的延伸部分必须穿过的窄缝,就能个别地使用各个泡形罩。这种装置的结构可以做得很紧凑。最好,吸管与载体之间的导向做成这样,即,吸管能连贯地在两个平面上运动。这种机构能提供双重定位,具体的说,在垂直于孔的平面上和刺穿平面上。如果吸管能以折叠的方式和线性的方式在两个平面之一中运动,就能同时使吸管达到节约空间的不使用位置。在泡形包装件这一面,也能在下列方面达到同样优良的结构例如,泡形包装件折叠成一根多角形横断面的杆,而凹穴都在杆的里面,并且能将杆推入载体内,绕着它的纵轴线旋转到许多位置。这种杆的形状很节省空间。为了容纳这些凹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使用折叠时所形成的内部空间。那种情况可以扩大到凹穴背对背的连续接触,导致互相支承,形成适当的对准。在这一方面,如果泡形包装件的杆能够沿纵向推入载体内,这是很有利的。这导致了合理利用纵向导向的构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借助于吸管(11)把用覆盖薄膜(9)密封的装粉末的凹穴(1)抽空的装置(V),上述吸管可用手定位,并且其相对于上述凹穴(1)被定位并被导向的前端刺穿上述覆盖薄膜(9),同时还留下一个空的横向断面,以便空气流入上述凹穴(1)内,其特征在于,上述吸管(11)的前端在靠近沿轴向凸出的切割侧刃(12)处设有延伸部分(22/82),该延伸部分在载体(T)的窄缝(分别为19和/或83、55或25)中、以形状锁定/旋转的固定方式导入凹穴(1)内,在上述载体(T)中,凹穴(1)可用作泡形包装件(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冯舒克曼
申请(专利权)人:阿斯特拉曾尼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E[瑞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