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将药物雾化后输入人体内的方法及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雾化给药用的压电驱动微喷方法及其装置。研究表明,直径100μm以上的雾粒滞留于鼻,直径60μm以上的雾粒在咽、喉和气管沉积,直径20~60μm的雾粒在支气管沉积,直径3~20μm的雾粒在细支气管沉积。一般来说,1~12μm的雾粒比较适合于雾化肺部吸入治疗,尤其是1~5μm的雾粒最适合于肺部吸入治疗。对于现有的定量定压式气雾器,由于环境温度和抛射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抛射剂不能完全被气化,药液的雾化也不完全;另外抛射剂的绝热膨胀会冷却雾化粒子并使雾粒凝结成大雾粒,因此目前定量定压式气雾器的雾化粒子直径比较大,一般为20~50μm,这样大的雾粒很难到达肺部,不利于肺部吸入给药(Sperry;Charles R.Inhalation device.UnitedStates Patent,4852561,1989-08-01)。定量定压式气雾器的雾粒速度一般比较大,速度大的雾粒比较容易撞击到口腔,很难到达肺部,也不利于肺部吸入给药。另外,目前定量定压式气雾器雾化粒子直径分布不够集中,使得雾化给药的药物剂量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雾化给药用的压电驱动微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由电信号驱动弹性腔模振动,形成的压力波将液体从微喷孔处挤出形成雾化液滴给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英,刘长庚,王晓浩,叶雄英,王国辉,袁松梅,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