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8836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09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所述的药物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而成:艾叶8‑26份、薯莨6‑25份、栀子4‑20份、白茅根5‑18份、赶风柴5‑17份、黄芪4‑21份、沙参4‑15份、当归3‑12份、菟丝子4‑16份、红枣2‑18份、枸杞子3‑16份和甘草1‑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制剂协同作用强,能够显著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症状,有效缓解该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特别是涉及一种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
技术介绍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或自发性SAH。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继发性SAH是脑实质内出血、脑室出血和硬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穿破脑组织和蛛网膜流入蛛网膜下腔,还可见外伤性SAH。SAH约占急性脑卒中的5%~10%,占出血性脑卒中的20%。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因为病变血管自发破裂或者由于血压升高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血流入脑蛛网膜下腔,通过围绕在脑和脊髓周围的脑脊液迅速扩散,刺激脑膜,引起头痛和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还会使颅腔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甚至脑疝,危机生命,并可继发脑血管痉挛。脑室或脑底大量积血或凝血块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引起梗阻性脑积水或蛛网膜粘连。后交通动脉瘤的扩张、出血可压迫邻近动眼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活动障碍)。也可能因血液刺激下丘脑,引起血糖升高、发热等内分泌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西医主要采用钙离子拮抗药,来预防和治疗血管痉挛;抗氧化剂和抗炎药物,能有效抑制血管痉挛和神经元损害过程中的自由基反应,改善血管痉挛的临床症状;重组组织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以减少脑缺血损害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疗效好、有效率高、原材料来源充足、价格便宜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的:艾叶8-26份、薯莨6-25份、栀子4-20份、白茅根5-18份、赶风柴5-17份、黄芪4-21份、沙参4-15份、当归3-12份、菟丝子4-16份、红枣2-18份、枸杞子3-16份和甘草1-8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的:艾叶8份、薯莨6份、栀子4份、白茅根5份、赶风柴5份、黄芪4份、沙参4份、当归3份、菟丝子4份、红枣2份、枸杞子3份和甘草1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的:艾叶26份、薯莨25份、栀子20份、白茅根18份、赶风柴17份、黄芪21份、沙参15份、当归12份、菟丝子16份、红枣18份、枸杞子16份和甘草8份。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得到的:艾叶17份、薯莨16份、栀子12份、白茅根13份、赶风柴11份、黄芪12份、沙参9份、当归8份、菟丝子10份、红枣10份、枸杞子10份和甘草5份。本专利技术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可以是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口服液或散剂等任一一种剂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所述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称取艾叶、薯莨、栀子、白茅根和赶风柴,干燥,粉碎,制成100-200目细粉;(2)称取黄芪、沙参、当归、菟丝子、红枣、枸杞子和甘草,干燥,粉碎成粗粉;(3)将步骤(2)制备的粗粉,加入粗粉5-8倍重量水浸泡1-2小时,煎煮1-3小时;过滤,滤渣加入2-5倍重量水,煎煮1-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滤液浓缩至60℃下相对密度为1.20-1.30的稠膏,减压干燥,粉碎后过100-200目筛,得到均匀的细粉;(4)将步骤(1)和步骤(3)制成的细粉混合均匀后制备成常用的药物制剂。本专利技术药物制剂所用中药材的性质特点:艾叶:本品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散寒止痛,温经止血。薯莨: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块茎。味苦、性凉;归胃、肺经;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栀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白茅根: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干燥根茎。味甘、性寒;归肺、胃经;清热利尿,凉血止血。赶风柴:为马鞭草科植物裸花紫珠的带有嫩枝的叶。味涩、微苦;归心经;瘀止血;解毒消肿。黄芪: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味甘、性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杏叶沙参或其同属植物。味甘、微苦,性微寒;肺;胃经;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其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气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性温;归肝、肾、脾经;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红枣:本品为鼠李科枣属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味甘、性温;归脾、胃经;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其味甘、性平;归肝、肾经;滋肾,润肺,补肝,明目。甘草: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的组方分析: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是以艾叶、薯莨为君药,活血止血,理气止痛,清热解毒;以栀子、白茅根、赶风、黄芪为臣药,解毒消肿,清热利尿,润肺化痰,益胃生津,敛疮生肌;以沙参、当归、菟丝子、红枣、枸杞子为佐药,润肺化痰,益胃生津,调经止痛,润肠通便,滋肾,润肺,补肝,明目,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以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性,使诸药搭配,协同作用,共同达到清热润肺、燥湿消痰、宣肺利咽、温通经脉、温肾散寒等功效,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经过临床实验验证本专利技术药物制剂与现有药物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能够显著改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本专利技术药物制剂为天然纯药物制剂,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小;3)本专利技术药物制剂协同作用强,服用剂量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或者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变更、组合或替换,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内。实施例1处方:艾叶8份、薯莨6份、栀子4份、白茅根5份、赶风柴5份、黄芪4份、沙参4份、当归3份、菟丝子4份、红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而成:艾叶8‑26份、薯莨6‑25份、栀子4‑20份、白茅根5‑18份、赶风柴5‑17份、黄芪4‑21份、沙参4‑15份、当归3‑12份、菟丝子4‑16份、红枣2‑18份、枸杞子3‑16份和甘草1‑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
物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而成:
艾叶8-26份、薯莨6-25份、栀子4-20份、白茅根5-18份、赶风柴5-17份、黄
芪4-21份、沙参4-15份、当归3-12份、菟丝子4-16份、红枣2-18份、枸杞子3-16
份和甘草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而成:
艾叶8份、薯莨6份、栀子4份、白茅根5份、赶风柴5份、黄芪4份、沙参4份、
当归3份、菟丝子4份、红枣2份、枸杞子3份和甘草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药物制剂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而成:
艾叶26份、薯莨25份、栀子20份、白茅根18份、赶风柴17份、黄芪21份、沙
参15份、当归12份、菟丝子16份、红枣18份、枸杞子16份和甘草8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艾叶的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的药物制剂,其特
征在于,所述的药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飞李风王巧利刘秋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暨南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