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人体血浆病毒进行过滤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835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对人体血浆病毒进行过滤的方法和装置,它采用膜过滤和亲和性过滤相组合的方法,一方面通过膜机械过滤,用孔径小于病毒的各种膜材料将病毒从血浆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通过亲和性过滤,用各种对病毒有亲和性的膜相组合,以达到去除血浆中多种病毒的目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对人体血浆病毒进行过滤的方法及其装置,涉及通过对人体血浆进行体外过滤来清除血浆中的艾滋病、乙肝等病毒的方法。
技术介绍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而引起的,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份或完全丧失,CD4+淋巴细胞数目减少,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该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目前无法治愈。艾滋病感染者血液中存在游离的感染性病毒,在感染初期血浆病毒数量可高达105-106拷贝/毫升。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作用,数周后会降低到103-104拷贝/毫升。在此后的数年乃至十多年的潜伏期内,病毒量基本维持在较低水平不变。最新研究表明在潜伏期内病毒并不是低水平复制,而是处于高水平复制动态平衡状态,即病毒每天大量产生,也同时大量被清除,据推算HIV病毒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仅为6小时,被其感染的T淋巴细胞半衰期为一天半左右,由此推算每天人体中产生和清除的HIV病毒在10亿以上(10.3×109/d),为了逃避免疫系统的追击,病毒不断发生变异,HIV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3.4×10-5/bp复制周期),考虑到病毒的高水平复制,突变株数量惊人,不同的病毒株之间差异很大,甚至同一毒株在同一感染者体内仅数月就可以改变。目前最行之有效的艾滋病治疗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俗称鸡尾酒疗法)。从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两大类药物中选3至4种同时用药,以打断病毒的生命周期,抑制艾滋病病毒。单单依靠药物并不能治愈艾滋病,HAART也是通过不同作用机理的药物降低血液中的病毒载量,使病人的免疫系统能够有余力清除药物所不能触及的带毒细胞,或者等待带毒细胞自然死亡。药物治疗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HIV病毒的高突变率和不断增加HIV的耐药性,要针对不同病人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用药,例如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如果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4-8周后,或血浆中病毒载量不比原水平降低10倍以上,或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6个月后,血浆中病毒载量没有达到“测不出”的水平,或血浆中病毒载量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有所下降或达到“测不出”的水平后又出现上升,就要调整用药。是药三分毒,感染病毒后人体本身排毒解毒机能降低,长期用药后,药物的毒副作用会影响生活质量,对免疫功能的也许也有消极影响。如齐多夫定AZT(一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上市两年以后,科学家发现它可能破坏服用者的骨髓,并引起肺部并发症、严重贫血等副作用,不幸的是,AZT及类似药物仍然是治疗艾滋病的主力。为了避免发生耐药现象,并使将来药品选择不受限制,减少药物毒性对人体的伤害,降低昂贵的药品对病人造成的经济负担,处于急性期或感染12个月之内以及无症状期的艾滋病病人并不采用药物治疗(下表),而如前所述,在这些阶段,血液中的病毒可能处于高水平夫之中。我国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 此外,肝炎也是我国高发的疾病之一,肝炎病人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谷丙转氨酶(ALT)指数升高,这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在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活动,ALT均可升高。有些患者患肝病时还伴有出现黄疸,即总胆红质(TB)和直接胆红质(Bc)TB和Bc均可不同程度升高。再如乙肝是通过携带在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进行传播的,而我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较多的国家,我国政府对乙肝病毒防治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由此可见,防治肝炎对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无论从生命健康的角度还是从社会效果的角度来讲都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同时不会对人体造成毒副伤害,同时不会受到病毒的变异和耐药性影响的体外血浆过滤方法及其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的采用机械方法,从病人的血浆中分离出病毒。这种方法不会对人体造成毒副伤害,同时不会受到病毒的变异和耐药性影响,可以用于任何病人,可以用于病程的任意阶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药物治疗手段配合使用。本专利技术可适用于多种病毒,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并可降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质(TB)和直接胆红质(Bc)。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包括两个部分,即细胞分离部分和病毒分离部分。首先要将细胞从血浆中分离出来,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如采用孔径200-500纳米的各种膜材料就可以使细胞和血浆分离;也可以采用离心分离的手段将细胞从血浆中分离出来。本专利技术人推荐采用离心分离的手段。其次,病毒分离方法是膜过滤和\或亲和性过滤方法。所谓膜过滤是指用孔径小于病毒的各种膜材料将病毒从血浆中分离出来。而所谓亲和性过滤是指用各种对病毒有亲和性的膜过滤,通过亲和吸附作用,将病毒吸附以达到清除的目的。这些不同性质的膜可以单独是使用,也可以组合到一起使用,同一性质的膜也可以组合起来使用。如将孔径较大的膜与孔径较小的膜配合使用,将含有二氧化硅的膜和正电膜配合使用。如,从形态学上讲,艾滋病病毒(HIV)颗粒呈球形,直径90nm~130nm。完全有可能采用过滤方法分离。因此对于HIV病毒,只要采用孔径为90纳米以上的膜即可,膜的化学组成必须是生物惰性的,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如纤维素、聚偏氟乙烯、聚砜等,有很多商业产品可供选择。再如对于乙肝病毒(HBV)等脂肪包壳的病毒,可采用USP 4596660所提出的含有二氧化硅的膜,其对常见的脂肪包壳病毒还有丙肝病毒、丁肝病毒、艾滋病毒、HTLV-1、细胞巨化病毒、Epstein-Barr病毒等,过滤效果非常有效。附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3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4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壳体和组合滤膜4,壳体包括上盖1和下盖2,上盖1为圆盘形,于靠近中心位置处设有血浆入口11,靠近血浆入口处设有排气口12,上盖1的外周对接处形成一圆周形凸起13。上盖1的下表面向下设有许多间隔排列的肋条14,这些肋条14是以上盖的中心为圆心,均匀排列向外发散的圆弧。上盖1组装到下盖2上,下盖2为圆盘形,中间向下凹进形成一收容空间22,于靠近中心位置处设有血浆出口21,下盖2的上表面设有许多间隔排列的肋条24,这些肋条是以下盖2的中心为圆心,均匀排列向外发散的圆弧。下盖2对接处对应上盖的圆周形凸起13设有一圆周形凹槽23,并于内侧形成一环形缺口26。内圈3包括圆柱形侧壁31,从侧壁31底边向内垂直延伸一定长度形成底部32,该长度等于最外侧的圆弧形肋条24到下盖2侧壁之间的距离,侧壁31顶边向外延伸形成一个外边33。组合滤膜4收容并固定在下盖2的收容空间22内,该组合滤膜4是由美国CUNO公司药典注册的三种材料DELP、VR06、0.2μ膜构成,并根据不同的病毒进行排列和组合。以主要针对艾滋病为例,本实施例以DELP(41)-90SP(42)-DELP(43)-DELP(44)-0.2μ膜(45)五层膜依次排列组合而成的。组装时,内圈3置于下盖2中,内圈3的底部放置在最外侧的圆弧形肋条24到下盖2侧壁之间,外边33收容到环形缺口26中。组合滤膜4收容并固定在下盖2的收容空间22内。上盖1扣合到下盖2上并用胶水胶合在一起,上盖1的圆周形凸起13收容到下盖2的圆周形凹槽23中,以增加胶合力。血浆分离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人体血浆病毒进行过滤的方法,包括细胞分离和病毒分离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病毒分离是采用膜过滤和亲和性过滤相组合的方法,一方面通过膜机械过滤,用孔径小于病毒的各种膜材料将病毒从血浆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通过亲和性过滤,用各种对病毒有亲和性的膜相组合,血浆通过该组合滤膜时,病毒和血脂将被吸附,并滤去各种颗粒状有害物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宁黄鹤平朱仰才汪小平陈少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