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733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23:23
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包括下肋┴型方钢管、下肋U型钢板、带有栓钉的加劲肋板和内置月牙弧挡板;所述组合构件┴型节点上方开孔,以便混凝土浇筑其内,形成剪力键;所述的┴型钢管、U型钢板均工厂预制,使用时将U型钢板穿过┴型钢管底部预留孔洞,二者通过底板高强螺栓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在降低结构自重的同时,刚度的降低较少;同时所述空腹梁体系在满足大跨度的同时,降低了楼盖的高度;同时所述空腹梁体系剪力键处方钢管的应用,减少了剪力键大小,提高了剪力键刚度;同时所述空腹梁体系方钢管承受拉力,节点剪力键处钢管参与抗剪,充分发挥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所述空腹梁体系施工无需焊接无需模板,避免了焊接应力与变形,减少了施工工序,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
技术介绍
在楼盖、梁、柱和基础形成的整个结构体系中,普通的楼板一般只能做到6米左右,当楼板的跨度大于6米时,一般都会在楼板中间设置受力大梁,当跨度较大时,为增加刚度必然使梁高增加,从而降低了净空高度。同时为降低楼板的挠度,往往会加厚楼板,笨重的楼板,混凝土和钢筋用量较大,建筑自重加大,很不经济。为此国内很多学者专家对传统的梁板楼盖体系进行了改进,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自1995年贵州大学马克俭团队研究成功后,先后应用于贵州安顺市国际家具城、贵州铝厂温水游泳馆、南疆国际购物广场等多项工程中,并于2005年通过了《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楼盖结构技术规程》。该楼盖由表层薄板、上肋、下肋和剪力键组成,因其优良的力学性能极佳的经济技术指标得到业界广泛好评,但该结构体系也存在个别混凝土下肋不能有效控制裂缝,现场施工模板需要量大,施工效率低的缺点。鉴于此,又衍生发展出了焊接连接钢-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体系,该体系基本构造由U形钢板组合下肋、混凝土上肋、混凝土剪力键及混凝土板构成,而U形钢板是通过焊接连接。在该体系应用于香港主力电器(贵阳)有限公司厂房工程的过程中,又出现了焊接变形较大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焊接收缩应力使U型钢板每网格向上隆起,从而引起较大的向上焊接变形,使组合下肋U形钢板网格的拼接起来较为困难,无法保证网格方正、平直。相应的,该体系也存在现场焊接工作量较大的问题。出于减轻楼板结构自重、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或避免可能的节点焊接变形的考虑,需要设计一种拼装式组合空腹梁体系,在充分发挥材料力学性能的同时,做到组装简单方便,成型整体性好的目标,达到提质增效的现实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的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所述的支撑结构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剪力键性能高的特点,同时本技术所述支撑结构的使用使得材料物理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施工过程中无需模板支撑、有效的避免了焊接应力与变形,另外其还具有施工成本低及施工效率高的特点。—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包括凝土上肋及下肋两部分,其中下肋包括下肋I型方钢管、下肋U型钢板及带有栓钉的加劲肋板;其中,所述下肋U型钢板的两个侧边上设置有月牙弧形;所述下肋I型方钢管包括水平中空方钢管和垂直中空方钢管,所述水平中空方钢管与垂直中空方钢管相互焊接形成下肋I型方钢管,所述水平中空方钢管与垂直中空方钢管同规格;在所述水平中空方钢管与垂直中空方钢管焊接节点处:水平中空方钢管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孔,水平中空方钢管的两侧面设置有与下肋U型钢板相匹配的孔洞;所述下肋U型钢板穿过水平中空方钢管侧面孔洞形成“十”字水平支撑结构,所述下肋U型钢板侧面的月牙弧形位于水平中空方钢管内部;所述下肋U型钢板与水平中空方钢管通过高强螺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水平中空方钢管内部焊接带有栓钉的加劲肋板,所述带有栓钉的加劲肋板位于下肋U型钢板的两侧并与下肋U型钢板有一定的距离;在所述下肋U型钢板槽内且紧靠水平中空方钢管侧面焊接有加劲肋板。所述下肋I型方钢管的水平中空钢管及下肋U型方钢管的两端支撑于框架梁或者承重墙上。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的优点在于:空腹梁体系采用混凝土上肋承受压力,下肋方钢管承受拉力,节点剪力键处钢管参与抗剪,充分发挥了钢材的力学性能,同时减小了剪力键的大小,进而减少了混凝土的用量;空腹梁体系I型钢管与U型钢板通过底板高强螺栓定位,浇筑混凝土于剪力键内构为一体,避免了焊接连接产生的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且施工方便;空腹梁体系节点剪力键处钢管起到了混凝土模板的作用,较少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下肋I型钢管、下肋U型钢板及其内剪力键组合立体透视结构示意图;图3—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下肋I型钢管结构示意图;图4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下肋I型钢管的水平中空方钢管结构示意图;图5—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下肋U型钢板结构示意图;图中:I混凝土上肋、2下肋、3下肋I型钢管、4下肋U型钢板、5水平中空钢管、6垂直中空钢管、7加劲肋板、8月牙弧形、9栓钉、10高强螺栓、11楼板、12框架梁或承重墙、13开孔、14孔洞。【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从整体结构上分析,其包括混凝土上肋I及下肋2两部分,其中下肋2包括下肋I型方钢管3、下肋U型钢板4及灌注于下肋I型方钢管的混凝土。其中,下肋I型方钢管3包括水平中空钢管5和垂直中空钢管6,垂直中空钢管6在本技术所述的组合空腹梁体系中相当于整个结构的剪力键。本技术所述的混凝土上肋I为“十”字构造,在混凝土上肋I上部为楼板11,所述下肋I型钢管3的水平中空钢管5及下肋U型方钢管4的两端支撑于框架梁或者承重墙12上。本技术所述的下肋I型钢管3通过在工厂预制而成,由经过加工处理的水平中空钢管5与垂直中空钢管6垂直焊接而成。如图4所示,在所述水平中空方钢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空腹梁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空腹梁体系包括凝土上肋及下肋,所述下肋包括下肋┴型方钢管、下肋U型钢板及带有栓钉的加劲肋板;其中,所述下肋U型钢板的两个侧边上设置有月牙弧形;所述下肋┴型方钢管包括水平中空方钢管和垂直中空方钢管,所述水平中空方钢管与垂直中空方钢管相互焊接形成下肋┴型方钢管;在所述水平中空方钢管与垂直中空方钢管焊接节点处:水平中空方钢管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孔,水平中空方钢管的两侧面设置有与下肋U型钢板相匹配的孔洞;所述下肋U型钢板穿过水平中空方钢管侧面孔洞形成“十”字水平支撑结构,所述下肋U型钢板侧面的月牙弧形位于水平中空方钢管内部;所述下肋U型钢板与水平中空方钢管通过高强螺栓相互固定连接;所述水平中空方钢管内部焊接带有栓钉的加劲肋板,所述带有栓钉的加劲肋板位于下肋U型钢板的两侧并与下肋U型钢板有一定的距离;在所述下肋U型钢板槽内且紧靠水平中空方钢管侧面焊接有加劲肋板;所述混凝土上肋及下肋┴型方钢管内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为一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其明阮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