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附蓄热隔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附蓄热隔板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楼板结构通常采用混凝土浇注结构,在内部设置钢筋支撑结构,不具有蓄热功能,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具有对外力进行缓冲的效果,容易断裂,室内热量容易通过楼板结构进行传递,造成热量散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附蓄热隔板结构及其安装方法,能够改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采用相互拼接形成的龙骨结构,能够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使其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断裂,同时采用吸附蓄热材料对室内热量进行吸附存储,在需要时进行释放,能够实现热量的集中和再利用,避免浪费。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吸附蓄热隔板结构,包括龙骨结构及设置在龙骨结构上下端面上的耐磨导热层结构,所述的龙骨结构包括左龙骨和右龙骨,在所述的左龙骨面向所述的右龙骨一侧设置有支撑梁,在所述的右龙骨中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的支撑梁嵌入在所述的固定槽内侧,在所述的支撑梁上下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支脚结构,所述的支脚结构呈Y形,所述的支脚结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梁上下两端内侧壁上,其另一端贴合在所述的固定槽内侧相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附蓄热隔板结构,包括龙骨结构及设置在龙骨结构上下端面上的耐磨导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龙骨结构包括左龙骨(101)和右龙骨(102),在所述的左龙骨(101)面向所述的右龙骨(102)一侧设置有支撑梁(103),在所述的右龙骨(102)中部设置有固定槽(104),所述的支撑梁(103)嵌入在所述的固定槽(104)内侧,在所述的支撑梁(103)上下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支脚结构(105),所述的支脚结构(105)呈Y形,所述的支脚结构(105)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梁(103)上下两端内侧壁上,其另一端贴合在所述的固定槽(104)内侧相向的两个侧壁上,在所述的右龙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附蓄热隔板结构,包括龙骨结构及设置在龙骨结构上下端面上的耐磨导热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龙骨结构包括左龙骨(101)和右龙骨(102),在所述的左龙骨(101)面向所述的右龙骨(102)一侧设置有支撑梁(103),在所述的右龙骨(102)中部设置有固定槽(104),所述的支撑梁(103)嵌入在所述的固定槽(104)内侧,在所述的支撑梁(103)上下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支脚结构(105),所述的支脚结构(105)呈Y形,所述的支脚结构(105)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支撑梁(103)上下两端内侧壁上,其另一端贴合在所述的固定槽(104)内侧相向的两个侧壁上,在所述的右龙骨(102)上下两侧外壁上分别设置有右侧耐磨板(106),在所述的右龙骨(102)靠近所述的左龙骨(101)一侧设置有卡接部(107),所述的卡接部(107)呈L形结构,所述的卡接部(107)与所述的右龙骨(102)的上下端面之间形成卡接空间(113),所述的卡接部(107)的外侧端面到所述的右龙骨(102)外侧端面的距离等于所述的右侧耐磨板(106)的厚度,在所述的左龙骨(101)的上下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左侧耐磨板(108),所述的左侧耐磨板(108)靠近所述的右龙骨(102)一端设置有阶梯槽,该阶梯槽能嵌入在所述的卡接空间(113)内,所述的左侧耐磨板(108)的厚度等于所述的右侧耐磨板(106)的厚度,所述的阶梯槽与所述的卡接部(107)相向的端面之间填充有硅藻泥制成的填充层(112),在所述的左龙骨(101)的上下两侧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呈T形的通槽,在所述的左侧耐磨板(108)下端面上设置有滑块(110),所述的滑块(110)能够沿着所述的通槽滑动,所述的右侧耐磨板(106)通过耐高温粘结剂粘结在所述的右龙骨(102)上,所述的左龙骨(101)远离所述的右龙骨(102)一侧中部设置有半通槽(114),在所述的半通槽(114)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15),所述的固定板(115)呈T形,所述的固定板(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