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卸船机吊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26688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8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卸船机吊运装置。该装置包括卸船机侧梁、回转吊、海侧接料板、路侧检修通道和抓斗,回转吊可旋转地设置在卸船机侧梁上,回转吊通过吊臂和钢丝绳与抓斗连接,回转吊为液压式,海侧接料板设置在卸船机侧梁平面的靠海侧,卸船机侧梁平面设置有检修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液压式回转吊和路侧检修通道,从而实现码头海侧双向的吊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卸船机领域,特别是一种卸船机吊运装置
技术介绍
部分卸船机码头在设计时,由于设备造型不同(如采用连续式卸船机)或其他原因,码头皮带布置在陆侧或靠近码头中线的陆侧位置,而主要检修通道布置于码头海侧位置。当码头安装抓斗卸船机时:由于陆侧没有检修通道或检修通道宽度不能满足抓斗宽度要求时,抓斗或推扒机将无法直接放到码头面上。虽然陆侧检修通道宽度可以满足抓斗下放的要求,但由于码头限制,大型车辆无法进入此检修通道,需要维修或更换的抓斗需要利用起吊设备吊运至海侧主检修通道上。当抓斗比较大、码头布置有两条以上皮带时,就需要大型起吊设备才能满足安装吊运要求。如,抓斗自重20吨,宽4米,码头布置两条皮带机,皮带机总宽度约6米,起吊幅度约12米,起重量20吨,如果采用汽车吊来作业,那么汽车吊的吨位为100吨以上。常规码头的设计载荷无法满足如此吨位汽车吊的通行及作业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实现码头海侧双向吊运的卸船机吊运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卸船机吊运装置,包括卸船机侧梁、回转吊和抓斗,回转吊设置在卸船机侧梁上、卸船机大斜撑的下方,回转吊通过吊臂和钢丝绳与抓斗连接,回转吊为液压式,卸船机侧梁平面设置有检修平台。本技术通过设置液压式回转吊和侧梁平面的检修平台,利用卸船机大斜撑下方的空间,从而实现抓斗及推扒机在码头面与侧梁平台检修平台间的双向吊运。作为优选,卸船机大斜撑连接方式为海侧门架料斗梁位置联接至陆侧门架上横梁处。其优点在于,回转吊可以有效的利用大斜撑下方的空间而不会与料斗发生干涉。作为优选,检修平台的面积为等于或大于20平方米。其优点在于,大面积的检修平台可以完成抓斗的更换或将推扒机悬挂在卸船机抓斗下方。作为优选,回转吊的吊臂的旋转角度为180度至360度。其优点在于,可以实现路侧和海侧的物品抓取、吊运和下放,避免了大型起吊设备,降低了成本。作为优选,还包括码头皮带机,码头皮带机为两条,且每条码头皮带机宽为3至5米,码头皮带布置于码头陆侧位置。其优点在于,可以更好地与回转吊、抓斗或推扒机配合,满足码头的吊运需求。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1、由于本技术首次将全幅度液压回转吊在抓斗卸船机上使用,实现了码头与检修平台间双向吊运的目的。2、由于本技术利用卸船机大斜撑下方的空间,通过安装于卸船机侧梁上的回转吊,可以很方便的将抓斗或推扒机从维修平台吊运至码头海侧检修区,或从码头海侧检修区吊运至维修平台上。3、由于本技术设有大面积的检修平台,可以实现抓斗的更换或将推扒机悬挂在卸船机抓斗下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吊运过程示意图。标号说明:1、回转吊2、抓斗或推扒机3、卸船机侧梁4、码头皮带机5、卸船机大斜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1:参考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由卸船机侧梁3、卸船机大斜撑5、回转吊1、路侧检修通道(图中未标识)和抓斗或推扒机2组成。卸船机侧梁3平面设置有大面积检修平台。回转吊I设置在卸船机侧梁3上,位于卸船机大斜撑5的下方,回转吊I为液压式,具备回转、俯仰、起升功能,回转吊I可以全幅度起吊抓斗或推扒机2重量。回转吊I通过吊臂(图中未标识)和钢丝绳(图中未标识)与抓斗或推扒机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吊运的过程如下:吊运抓斗2或推扒机时,抓斗或推扒机2停放在海侧检修通道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卸船机、调整回转吊I的回转角度及吊臂俯仰角度来使起吊钢丝绳处于垂直状态。当抓斗或推扒机2被吊起至目的地上方安全高度后,通过回转吊I的回转将抓斗或推扒机2转动至陆侧。继续起吊至回转吊I卸船机侧梁3上方后,通过调整回转吊I吊臂角度使抓斗或推扒机2不会与卸船机冲突后,将抓斗或推扒机2回转至检修平台上方并放置于检修平台上。在检修平台上,可以完成抓斗2的更换或将推扒机悬挂在卸船机抓斗2下方,通过卸船机将推扒机吊运至船舱内。通过相反的步骤,可以将抓斗或推扒机2吊运至码头面上。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至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卸船机吊运装置还包括码头皮带机4,码头皮带机4为两条,且每条码头皮带机4宽为3至5米。在本实施例中,具体吊运的过程如下:吊运抓斗或推扒机2时,抓斗或推扒机2停放在海侧检修通道处,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移动卸船机、调整回转吊I的回转角度及吊臂俯仰角度来使起吊钢丝绳处于垂直状态。当抓斗或推扒机2被吊起至码头皮带机4上方安全高度后,通过回转吊I的回转将抓斗或推扒机2转动至陆侧。继续起吊至回转吊I卸船机侧梁3上方后,通过调整回转吊I吊臂角度使抓斗或推扒机2不会与卸船机冲突后,将抓斗或推扒2机回转至检修平台上方并放置于检修平台上。在检修平台上,可以完成抓斗2的更换或将推扒机悬挂在卸船机抓斗2下方,通过卸船机将推扒机吊运至船舱内。通过相反的步骤,可以将抓斗或推扒机2吊运至码头面上。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卸船机吊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卸船机侧梁、回转吊和抓斗,所述的回转吊设置在卸船机侧梁上、卸船机大斜撑的下方,所述的回转吊通过吊臂和钢丝绳与抓斗连接,所述回转吊为液压式,所述卸船机侧梁平面设置有检修平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船机吊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大斜撑方向为从海侧门架侧梁位置至陆侧门架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船机吊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检修平台的面积为等于或大于20平方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船机吊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回转吊的吊臂的旋转角度为180度至36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卸船机吊运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码头皮带机,所述的码头皮带机为两条,且每条码头皮带机宽为3至5米,码头皮带布置于码头陆侧位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卸船机吊运装置。该装置包括卸船机侧梁、回转吊、海侧接料板、路侧检修通道和抓斗,回转吊可旋转地设置在卸船机侧梁上,回转吊通过吊臂和钢丝绳与抓斗连接,回转吊为液压式,海侧接料板设置在卸船机侧梁平面的靠海侧,卸船机侧梁平面设置有检修平台。本技术通过设置液压式回转吊和路侧检修通道,从而实现码头海侧双向的吊运。【IPC分类】B66C23/18【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卸船机吊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卸船机侧梁、回转吊和抓斗,所述的回转吊设置在卸船机侧梁上、卸船机大斜撑的下方,所述的回转吊通过吊臂和钢丝绳与抓斗连接,所述回转吊为液压式,所述卸船机侧梁平面设置有检修平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司军营何山项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新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