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63968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7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初期支护接地极,仰拱上方设置的混凝土台左右两侧分别埋设有一道接地钢筋;每个初期支护接地极均由一个型钢拱架和位于该型钢拱架外侧的多个锚杆组成,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型钢拱架为接地拱架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根L形连接钢筋与两道接地钢筋连接;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每个锚杆均为接地锚杆,接地锚杆的底部与接地拱架之间均通过一个L形钢筋进行连接;接地拱架中相邻两个拱架节段之间均通过一个弓字形钢筋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接地施工,省工省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
技术介绍
客运专线铁路牵引电流大,造成轨电位升高,影响行车安全。考虑到设备地线种类增多、数量增大的因素,结合设备稳定工作要求,需要将各种接地有机、合理的结合起来,保证客运专线铁路各系统、各设备之间实现等电位连接,减少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之间存在的电位差及可能造成的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隐患。因而,隧道内综合接地施工至关重要。隧道施工过程中,需及时对开挖成型的隧道洞进行支护;隧道支护结构包括初期支护结构和后期支护结构,其中后期支护结构也称为二次衬砌。隧道初期支护能迅速封闭围岩,并能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且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与二次衬砌共同承担荷载。隧道支护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和二次衬砌的接地施工是隧道内综合接地施工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现如今,对隧道初期支护进行接地施工时,没有统一、标准且规范的施工方法可供遵循,因而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施工操作比较随意、施工过程复杂、费工费时、接地效果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接地施工,省工省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初期支护接地极,多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布设在对所施工隧道的拱墙进行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内;所施工隧道的仰拱上方设置有混凝土台,所述混凝土台的左右两侧分别埋设有一道接地钢筋,两道所述接地钢筋均沿所施工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进行布设;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为锚网喷联合支护结构,所述锚网喷联合支护结构包括多排由前至后布设的锚杆、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型钢拱架和一层喷射在所施工隧道内侧壁上的混凝土层,多个所述型钢拱架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每排所述锚杆均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的开挖轮廓线由前至后布设的锚杆,每个所述锚杆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每一个所述型钢拱架的外侧均设置有一排所述锚杆,且每个所述型钢拱架均与位于其外侧的一排所述锚杆布设在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所述型钢拱架由多个拱架节段由前至后拼接而成,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之间通过连接螺栓进行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之间的连接处均垫装有橡胶垫;每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均由一个所述型钢拱架和位于该型钢拱架外侧的多个所述锚杆组成,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型钢拱架为接地拱架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根L形连接钢筋与两道所述接地钢筋连接,所述L形连接钢筋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每个所述锚杆均为接地锚杆,所述接地锚杆的底部与所述接地拱架之间均通过一个L形钢筋进行连接,所述L形钢筋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接地拱架中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之间均通过一个弓字形钢筋进行连接,所述弓字形钢筋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上。上述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L形连接钢筋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之间、所述L形钢筋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以及弓字形钢筋的前后两端与拱架节段之间的焊缝均为单面焊缝或均为双面焊缝,所述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200_,所述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小于100mm。上述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L形连接钢筋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之间、所述L形钢筋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以及弓字形钢筋的前后两端与拱架节段之间的焊缝厚度均不小于4mm。上述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中每排所述锚杆中的多个所述锚杆呈均匀布设,且多个所述锚杆的长度均相同;每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多个所述接地锚杆沿所施工隧道的开挖轮廓线由前至后布设,相邻两个所述接地锚杆之间的环向间距为锚杆长度的I.8倍?2.2倍。上述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是:相邻两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之间的间距为 1200cm ?1500c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投入施工成本较低。2、施工简便,省工省时,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接地施工,并且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每个接地锚杆与接地拱架之间均通过一个L形钢筋进行简便、可靠连接,初期支护接地极的接地拱架中相邻两个拱架节段之间均通过一个弓字形钢筋进行简便、可靠连接,实际操作非常简便,简单易行。3、使用效果好,将隧道初期支护结构中的型钢拱架和锚杆作为初期支护接地极,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接地施工,并且接地效果好。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在隧道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同步进行接地施工,省工省时。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初期支护接地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相邻拱架节段之间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弓字形钢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 —所施工隧道;2—隧道初期支护结构; 3—型钢拱架;4一销杆;5—L形连接钢筋;6—仰拱;7—接地钢筋;8—混凝土台;9 一 L形钢筋;10 一拱架节段;11 一连接螺检;12—橡I父塾;13 —弓字形钢筋;14 一贯通地线;15—沟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I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初期支护接地极,多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布设在对所施工隧道I的拱墙进行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2内。所施工隧道I的仰拱6上方设置有混凝土台8,所述混凝土台8的左右两侧分别埋设有一道接地钢筋7,两道所述接地钢筋7均沿所施工隧道I的纵向延伸方向进行布设。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2为锚网喷联合支护结构,所述锚网喷联合支护结构包括多排由前至后布设的锚杆4、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型钢拱架3和一层喷射在所施工隧道I内侧壁上的混凝土层,多个所述型钢拱架3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每排所述锚杆4均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I的开挖轮廓线由前至后布设的锚杆4,每个所述锚杆4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每一个所述型钢拱架3的外侧均设置有一排所述锚杆4,且每个所述型钢拱架3均与位于其外侧的一排所述锚杆4布设在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接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1)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前至后布设的初期支护接地极,多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的结构均相同且其均布设在对所施工隧道(1)的拱墙进行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2)内;所施工隧道(1)的仰拱(6)上方设置有混凝土台(8),所述混凝土台(8)的左右两侧分别埋设有一道接地钢筋(7),两道所述接地钢筋(7)均沿所施工隧道(1)的纵向延伸方向进行布设;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2)为锚网喷联合支护结构,所述锚网喷联合支护结构包括多排由前至后布设的锚杆(4)、多个由前至后布设的型钢拱架(3)和一层喷射在所施工隧道(1)内侧壁上的混凝土层,多个所述型钢拱架(3)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每排所述锚杆(4)均包括多个沿所施工隧道(1)的开挖轮廓线由前至后布设的锚杆(4),每个所述锚杆(4)的底端均固定在所述混凝土层内;每一个所述型钢拱架(3)的外侧均设置有一排所述锚杆(4),且每个所述型钢拱架(3)均与位于其外侧的一排所述锚杆(4)布设在同一个隧道横断面上;所述型钢拱架(3)由多个拱架节段(10)由前至后拼接而成,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10)之间通过连接螺栓(11)进行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10)之间的连接处均垫装有橡胶垫(12);每个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均由一个所述型钢拱架(3)和位于该型钢拱架(3)外侧的多个所述锚杆(4)组成,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型钢拱架(3)为接地拱架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一根L形连接钢筋(5)与两道所述接地钢筋(7)连接,所述L形连接钢筋(5)与所述接地拱架和接地钢筋(7)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初期支护接地极中的每个所述锚杆(4)均为接地锚杆,所述接地锚杆的底部与所述接地拱架之间均通过一个L形钢筋(9)进行连接,所述L形钢筋(9)与所述接地锚杆和所述接地拱架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接地拱架中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10)之间均通过一个弓字形钢筋(13)进行连接,所述弓字形钢筋(13)的前后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相邻两个所述拱架节段(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八伍雷青川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