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道闸装置,包括道闸机箱、设置于道闸机箱内的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的闸杆固定座、铰接于闸杆固定座一端的闸杆及设置于闸杆固定座另一端的紧固件,所述闸杆固定座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固定部及U型的第二固定部,所述闸杆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铰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内设置所述紧固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固定板两端设置固定部,在不影响质量、功能的前提下,明显减少了钢材使用量,从而有效提高了闸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闸
,尤其涉及一种防撞道闸装置。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204343217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道闸防撞装置,其包括道闸机箱、道闸杆臂、U型固定底座、固定轴及紧固件,U型固定底座转动连接在道闸机箱内的电机上,道闸杆臂位于U型固定底座内且一端通过固定轴铰接,该U型固定底座另一端放置带有弧形的ABS塑料以进一步紧固圆形闸杆,但另一端以ABS塑料块固定闸杆后不锁死。闸杆水平如遇外力(如车辆)撞击,闸杆沿固定轴水平转动后在水平方向上打开,以保证车辆不受损。该装置虽然有效解决了防止车辆损坏、闸机损坏、闸杆断裂的问题,但是U型固定底座的重量大,外形、结构笨拙、重量重,因此大大增加闸机电机运行负荷,减少/降低闸机使用寿命,不易生产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减轻装置重量、延长闸机寿命的防撞道闸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防撞道闸装置,包括道闸机箱、设置于道闸机箱内的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的闸杆固定座、铰接于闸杆固定座一端的闸杆及设置于闸杆固定座另一端的紧固件,所述闸杆固定座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固定部及U型的第二固定部,所述闸杆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铰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内设置所述紧固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为U型。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进一步地,所述闸杆包括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的多段短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防撞道闸装置包括闸杆固定座,该闸杆固定座包括连接板,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闸杆及紧固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部及第二固定部内,相比于现有技术的U型固定底座,本技术在固定板两端设置固定部,相当于去掉了 U型固定底座的侧护边,在不影响质量、功能的前提下,明显减少了钢材使用量,从而有效提高了闸机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道闸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撞道闸装置的正视图。标号说明:1、道闸机箱;2、闸杆固定座;21、连接板;22、第一固定部;23、第二固定部;3、闸杆;31、碳纤维管;32、连接件;33、金属套筒;4、紧固件;5、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本技术包括闸杆固定座2,闸杆固定座2包括连接板21,连接板21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固定部22及第二固定部23,闸杆3及紧固件4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部22及第二固定部23内。本技术大大减少了重量,功耗低。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防撞道闸装置,包括道闸机箱1、设置于道闸机箱I内的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的闸杆固定座2、铰接于闸杆固定座2—端的闸杆3及设置于闸杆固定座2另一端的紧固件4,所述闸杆固定座2包括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固定部22及U型的第二固定部23,所述闸杆3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2铰接,所述第二固定部23内设置所述紧固件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防撞道闸装置包括闸杆固定座2,该闸杆固定座2包括连接板21,连接板21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固定部22及第二固定部23,闸杆3及紧固件4分别设置在第一固定部22及第二固定部23内,相比于现有技术的U型固定底座,本技术在固定板5两端设置连接部,相当于去掉了 U型固定底座的侧护边,在不影响质量、功能的前提下,明显减少了钢材使用量,从而有效提高了闸机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22为U型。由上述描述可知,采用U型的第一固定部22,便于闸杆3的铰接,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固定部22还可为其他形状。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板21固定连接在固定板5上。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电机输出轴与闸杆固定座2之间设置固定板5,可有效提高连接板21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闸杆包括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的多段短杆。请参照图1至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本实施例防撞道闸装置,包括道闸机箱1、电机、固定板5、闸杆固定座2、闸杆3及紧固件4,电机设置于道闸机箱I内,固定板5连接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该闸杆固定座2包括连接板21,连接板21的两端部分别设置U型的第一固定部22及U型的第二固定部23,闸杆3与第一固定部22铰接,在第二固定部23内设置上述的紧固件4。本实施例中,该闸杆3包括金属套筒33及碳纤维管31,金属套筒33设置在闸杆固定座2内,金属套筒33通过连接件32连接所述碳纤维管31,其中碳纤维管31由多段短管拼接而成。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防撞道闸装置,具有轻便、易更换低功耗的优点,同时该装置还大大提高了闸机的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防撞道闸装置,包括道闸机箱、设置于道闸机箱内的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的闸杆固定座、铰接于闸杆固定座一端的闸杆及设置于闸杆固定座另一端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杆固定座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固定部及U型的第二固定部,所述闸杆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铰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内设置所述紧固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道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为U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道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连接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撞道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杆包括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的多段短杆。【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撞道闸装置,包括道闸机箱、设置于道闸机箱内的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的闸杆固定座、铰接于闸杆固定座一端的闸杆及设置于闸杆固定座另一端的紧固件,所述闸杆固定座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固定部及U型的第二固定部,所述闸杆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铰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内设置所述紧固件。本技术在固定板两端设置固定部,在不影响质量、功能的前提下,明显减少了钢材使用量,从而有效提高了闸机使用寿命。【IPC分类】E01F13/06【公开号】CN205205723【申请号】CN201520878707【专利技术人】黄思林 【申请人】深圳市德立达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6年5月4日【申请日】2015年11月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撞道闸装置,包括道闸机箱、设置于道闸机箱内的电机、连接在电机输出轴上的闸杆固定座、铰接于闸杆固定座一端的闸杆及设置于闸杆固定座另一端的紧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杆固定座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第一固定部及U型的第二固定部,所述闸杆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铰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内设置所述紧固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思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立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