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5608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6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包括漏斗本体、与漏斗本体出口连接的漏斗出料管和安装在所述漏斗本体两侧的振动器,所述漏斗出料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漏斗出料管的外管壁上焊接固定一圆筒,所述圆筒与漏斗出料管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外部管道的圆环空腔。这样,只需将所述进料漏斗套接在外部管道上,即,将外部管道的一部分放入所述圆环空腔内就能将进料漏斗固定在外部管道上,无需法兰和螺栓即可安装固定进料漏斗,使进料漏斗拆装非常方便。而且,振动器的设置,使得进料漏斗更容易下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进料漏斗,其漏斗出料管与外部管道连接固定时,常采用法兰连接固定,这样,在安装和拆卸进料漏斗时,需安装法兰并固定螺栓,非常不便。而且,现有的进料漏斗通常都存在进料易堵塞进料口的问题。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使进料漏斗拆装方便,且易于下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种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包括漏斗本体、与漏斗本体出口连接的漏斗出料管和安装在所述漏斗本体两侧的振动器,所述漏斗出料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漏斗出料管的外管壁上焊接固定一圆筒,所述圆筒与漏斗出料管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外部管道的圆环空腔。所述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中,所述振动器为仓壁振动器。所述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中,所述仓壁振动器的型号为ZFB-10。所述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中,所述进料漏斗还包括至少三个轴向筋条;所述轴向筋条为长条形,所述轴向筋条呈放射状环形阵列在漏斗本体的内侧壁上;所述轴向筋条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过滤网的矩形凹槽。所述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中,所述进料漏斗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放置在所述矩形凹槽中。所述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中,所述轴向筋条靠近进料口的一端的端面为斜面。所述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中,所述轴向筋条远离进料口的一端的端面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竖直面。所述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中,所述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为2cm。所述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中,所述漏斗本体的径向截面为圆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包括漏斗本体、与漏斗本体出口连接的漏斗出料管和安装在所述漏斗本体两侧的振动器,所述漏斗出料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漏斗出料管的外管壁上焊接固定一圆筒,所述圆筒与漏斗出料管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外部管道的圆环空腔。这样,只需将所述进料漏斗套接在外部管道上,即,将外部管道的一部分放入所述圆环空腔内就能将进料漏斗固定在外部管道上,无需法兰和螺栓即可安装固定进料漏斗,使进料漏斗拆装非常方便。而且,振动器的设置,使得进料漏斗更容易下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包括漏斗本体10、与漏斗本体10出口连接的漏斗出料管20和安装在所述漏斗本体1两侧的振动器60,所述漏斗出料管20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漏斗出料管20的外管壁上焊接固定一圆筒40,所述圆筒40与漏斗出料管20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外部管道的圆环空腔430。这样,只需将所述进料漏斗套接在外部管道上,即,将外部管道的一部分放入所述圆环空腔430内就能将进料漏斗固定在外部管道上,无需法兰和螺栓即可安装固定进料漏斗,使进料漏斗拆装非常方便。而且,在漏斗本体10的两侧设置振动器60,有利于粉料快速下料,预防堵塞。优选的,所述振动器60设置在所述漏斗本体10靠近漏斗出料管20—端的外侧壁上。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用于进建筑物所用的粉料,所述振动器60为仓壁振动器,所述仓壁振动器的型号为ZFB-10。采用这一型号,激振力为1KN,功率为0.75KW,较为适合进粉料。进一步的,所述圆筒40包括圆环钢板410和钢管420。所述圆环钢板410焊接在所述漏斗出料管20的外管壁上,所述钢管420的一端部焊接在所述圆环钢板410上。所述钢管420的内径比所述漏斗出料管20的外径大至少4cm,优选的,所述钢管420的内径比所述漏斗出料管20的外径大8cm。为了保障所述进料漏斗的安装强度,所述钢管420的高度不低于20cm,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管420的高度为50cm。进一步的,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进料漏斗还包括至少三个轴向筋条30;所述轴向筋条30为长条形,所述轴向筋条30呈放射状环形阵列在漏斗本体10的内侧壁上;所述轴向筋条3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过滤网的矩形凹槽310。换而言之,所述进料漏斗的喇叭口(漏斗本体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三个轴向筋条30,轴向筋条30顺着物料流入的方向阵列设置,轴向筋条30上有矩形凹槽310。由于本技术提供的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主要用于对粉料的进料,漏斗本体中设置轴向筋条,可有效的保障漏斗本体的结构强度,而且轴向设置的筋条不会影响进料。在轴向筋条上设置用于放置过滤网的矩形凹槽,过滤网直接放置在矩形凹槽内即可,拆装方便,简化了拆装过滤网的流程。所述进料漏斗还包括过滤网50,所述过滤网50放置在所述矩形凹槽310中。由于本技术提供的进料漏斗主要用于混合建筑物粉料,故,所述过滤网的网孔直径优选为2cm,即可过滤大型颗粒物,又不会堵塞进料口。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50为平板,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网50的边缘向下弯折,便于卡合在矩形凹槽310中,有利于提高过滤网50的固定。进一步的,所述矩形凹槽310的凹槽深度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太深易导致过滤网左右晃动时掉出,太浅易导致过滤网固定不牢固,同样易掉出。如图2所示,所述矩形凹槽310的一个对角线L垂直于水平面。这样设置,可以使过滤网50直接放入矩形凹槽310内,且左右晃动也不会掉出来,只能向上拉,才能将过滤网50从矩形凹槽310内取出,实现了过滤网50的卡合。换而言之,所述矩形凹槽310的底面的宽度b与矩形凹槽310的深度a满足公式:Tan9=b/a,Z Θ为漏斗本体10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轴向筋条30靠近进料口的一端的端面320为斜面。这样设置,不会给进料形成阻力。所述轴向筋条30远离进料口的的端面330为垂直于水平面的竖直面。这样设置,不会形成清洁死角。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漏斗本体10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所述漏斗本体1上设置有四个轴向筋条30,四个轴向筋条30将漏斗本体10的内侧壁分成四个流道,供物料流入。当然,所述轴向筋条30也可以是3个、5个,本技术不作限定。所述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还包括曲柄摇杆机构和驱动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曲柄摇杆机构设置在所述漏斗出料管20内,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竖直设置,即,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沿垂直于地面的法线左右摆动。所述曲柄摇杆机构包括曲柄、连杆和摇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曲柄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摇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摇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漏斗出料管20的内管壁铰接。所述曲柄摇杆机构的摇杆伸入到漏斗本体10内,这样,驱动装置驱动曲柄转动,从而带动连杆运动,连杆带动摇杆在预定角度内摆动,通过连杆的上下运动和摇杆的摆动来挤压物料,使得物料更容易从漏斗本体10进入漏斗出料管20,避免漏斗本体10的出口堵塞,有利于下料。所述驱动装置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拆装和下料的进料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漏斗本体、与漏斗本体出口连接的漏斗出料管和安装在所述漏斗本体两侧的振动器,所述漏斗出料管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漏斗出料管的外管壁上焊接固定一圆筒,所述圆筒与漏斗出料管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外部管道的圆环空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卓舒周其
申请(专利权)人: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