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4290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0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所述杀菌剂的有效成分为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二者重量比为1:0.1~10,优选1:2~3。制得的杀菌剂扩大了杀菌谱,对各种作物白粉病有很高的活性;增效作用明显,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防治药效强,持效时期长,抗性风险小;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且其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 菌剂。
技术介绍
随着农药的推广与大量使用,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菌剂品种在农用杀菌剂防治上存 在的杀菌范围窄、防治效果差、施药剂量大、易产生抗药性和药害、施用次数多、加重环境污 染等诸多弊端已经明显导致农作物的大量减产和生产成本的大幅增加。对于防治农业上产 生抗性的病菌,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 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跟不上病菌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办法比如作物 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 苯并烯氟菌唑是一种吡唑酰胺类杀菌剂,作用于病原菌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上 的蛋白复合体Π ,即琥泊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或琥泊酸-泛醌还原酶 (succinate ubiquinone reductase,SQR),影响病原菌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阻碍其能 量代谢,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导致其死亡,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该杀菌剂主要用于谷 类作物,对小麦、玉米和特种作物等多种作物的主要病害有杰出防效,可很好地防治小麦叶 枯病、花生黑斑病、小麦全蚀病及小麦基腐病,特别对小麦白粉病、玉米小斑病及灰霉病有 特效,对亚洲大豆锈病防效优异。其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及三唑类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可以 和多种杀菌剂复配使用。 四氟醚唑是一种非处方类农药,是抑制真菌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和细胞增殖,具有 内吸传导作用,主要是菌体麦角留醇的生物合成抑制剂,与菌灵等苯并咪唑药剂有正交互 抗药性。适宜作物禾谷类作物如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果树如香蕉、葡萄、梨、苹果等,蔬 菜如瓜类,甜菜,观赏植物等。防治对象为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 属菌引起的病害如小麦白粉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锈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颖祜病、大麦 云纹病、大麦散黑穗病、大麦纹枯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瓜果白粉病、香蕉叶斑 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梨黑星病和葡萄白粉病等。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复配组合物,并将其制 成抗性风险小、成本低、药效好、持效期长、环境污染小的农用复配杀菌剂。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种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其有效成分为苯并烯氟菌唑与四 氟醚唑,二者重量比为1:0.1~10,优选为1:2~3。 上述有效成分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均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购得。 本专利技术的杀菌剂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较好的 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水悬浮剂。所述有效成分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在杀菌剂中所占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 %~ 90%,优选为40 %~60 %,其余为农药制剂辅助成分。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所述载体为水或填料中的一种或二者混合物,水优选去离子水。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娃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f丐中的 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还可加入防冻 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消泡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 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表面 活性剂为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剂或复配制剂。 所述其他功能性助剂选自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一种或多 种。所述乳化剂选自〇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〇〇#磷酸酯(苯基酚 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 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苯 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 丙烷嵌段共聚物、0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 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 聚氧乙烯醚)或ΑΕ0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 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 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 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T(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 磺酸盐)、氮酮或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增稠剂选自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改性淀粉、黄 原胶、膨润土、二氧化硅或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ΒΗΤ、乙酸乙酯或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 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 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10~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C10月旨 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 上述所述物质均可通过市场购得。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白粉病、小麦白粉病、大豆锈病等多种病 害并可以减少各有效成分的施用剂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扩大杀菌谱,对葡萄白粉病、黄瓜白粉病、大豆锈病等致病菌均有很高的活性; 2、增效作用明显,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3、防治药效强,持效时期长,抗性风险小; 4、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了农药残留和环境污 染; 5、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对作 物安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解释:首先室内测定将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不同配比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试 验方法如下:将葡萄白粉病菌在roA培养基上活化后,从其边缘用打孔器取菌碟并置于PDA 培养基上,待其生长48h后,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从其菌落边缘取菌碟,接入预先倒置好的 含不同配比药剂浓度处理的TOA培养基上,并置于温室培养箱中培养,于接种后l、3、5d分别 减持菌丝生长情况,并测量菌落直径。设置对照CK1(苯并烯氟菌唑)和CK2(四氟醚唑),将苯 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不同配比的每一配比分别做5个处理浓度,每一处理浓度做4次重 复。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建立不同配比的抑 制几率值与其浓度对数回归方程(毒力回归式),以最小二乘法计算各配比的抑制中浓度 EC50值,并求出不同配比的增效系数SR,根据增效系数评价复配剂的增效作用,确定最佳配 比。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增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A代表苯并烯氟菌唑,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苯并烯氟菌唑与四氟醚唑,二者重量比为1:0.1~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西财李波吴本林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