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韧性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所用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泥320-360份、锂渣粉40-80份、硅灰20-40份、再生粗骨料700-900份、陶粒500-800份、减水剂3-4份、水100-120份,聚丙烯酸酯10-20份、增韧添加剂20-30份、葡萄糖酸钠0.05-0.1份、三乙醇胺10-1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改性复合炭素纳米材料、活化处理的木粉和等规聚丙烯相结合,通过偶联剂和相容剂的表面改性作用,制备出一种独特的增韧添加剂,其能够在混凝土中充分分散,有效发挥材料协同增韧的效果,从而使所制备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韧性、抗疲劳性、各向同性、抗冲击,抗震与抗裂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韧性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高韧性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规定:沿海城市与其他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从2000年6月开始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以保护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发展不用土或少用土的页岩陶粒、粉煤灰陶粒等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在国外,陶粒混凝土已经广泛运用于建筑砌块和大型墙板中,甚至用于承重结构中,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相对于代替粘土砖作为外墙材料的加气砌块,加气陶粒混凝土砌块在密度相当的前提下,由于有陶粒作为骨料,强度有所提高。除了较一般混凝土密度低的优点之外,陶粒混凝土由于采用页岩、城市建筑垃圾或者淤泥生产的陶粒代替石子作为骨料,还具有保温效果好、耐侵蚀、隔音效果好、环保等优点。随着中国近年来快速的城市化进程,陶粒混凝土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然而,目前再生骨料混凝土承重结构的抗震与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很少,与之对应的是适合承重结构用的陶粒混凝土研究很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韧性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其将改性复合炭素纳米材料、活化处理的木粉和等规聚丙烯相结合,通过偶联剂和相容剂的表面改性作用,形成独特的增韧添加剂,将其用于混凝土制备,可使所得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韧性、抗疲劳性、各向同性、抗冲击,抗震与抗裂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韧性陶粒混凝土,其所用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泥320-360份、锂渣粉40-80份、硅灰20-40份、再生粗骨料700-900份、陶粒500-800份、减水剂3-4份、水100-120份,聚丙烯酸酯10-20份、增韧添加剂20-30份、葡萄糖酸钠0.05-0.1份、三乙醇胺10-15份。所述锂渣粉的平均粒径为4.0-6.6μm;所述硅灰的比表面积≥1600m2/kg;所述减水剂为市售的萘系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为18-24%。所述增韧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温下将偶联剂加入水中搅拌至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改性复合炭素纳米材料和活化处理的木粉,室温超声分散2h后搅拌3h,再升温至55-57℃搅拌24h,过滤,所得粉末置于工业离心机中,以450r/min离心20min,再于50-52℃下真空干燥20h;2)将等规聚丙烯、填料与步骤1)制得的粉末装入高速混合机中,在320-350r/min转速下分散2-3h后升温至113-115℃,再加入相容剂,在500-550r/min转速下分散16-20min后,放入冷混锅中冷却,待温度降到48-50℃时放料,得到初混料;3)将所得初混料置于172-180℃、转速为65-75r/min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混炼0.5-1h后挤出,得到混炼料;4)将所得混炼料粉碎处理,得到粒度为80-160目的混凝土添加剂;所用各原料按重量份计为:改性复合炭素纳米材料1-2份、活化处理的木粉35-40份、等规聚丙烯18-23份、水100-150份、偶联剂2.5-3.5份、填料3-5份、相容剂2.2-3.2份。所述改性复合炭素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两个相同的6L尼龙球磨罐中分别装入62颗直径为5mm的不锈钢球和46颗直径为10mm的不锈钢球,然后分别加入1.4kg由石墨粉和纳米碳管按质量比1.5:1组成的复合炭素材料,再分别滴加120mL无水乙醇,用尼龙盖密封,将两个球磨罐对称放入球磨机中,在转速为500rpm、且每30min自动转换旋转方向的条件下球磨处理60h;2)将步骤1)处理后的复合炭素材料加入到pH值为8、质量浓度为16%的Tween40水溶液中,超声15h,过滤,所得滤渣用水洗净后于60-62℃下真空干燥20h;3)将步骤2)处理后的复合炭素材料加入到浓度为2M的HCl溶液中,超声36h,过滤,所得滤渣用纯水洗净后于70-72℃下真空干燥24h;4)将步骤3)处理后的复合炭素材料加入到40L由浓硫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9.5:0.5组成的混酸中,在5-6℃下超声处理10h后,加入2.8kg高锰酸钾和0.9kg硝酸钠,在4-5℃下搅拌24h;然后升温至38-40℃,搅拌12h,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在1.5h内缓慢加入60L水,再升温至90-92℃继续搅拌15h;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在1.5h内缓慢加入85L水,最后在搅拌下、在3h内缓慢加入4.5L双氧水,继续搅拌16h后过滤,所得滤渣用水洗净,在75℃下真空干燥24h,得到2.32-2.55kg灰褐色复合炭素纳米材料;5)取步骤4)所得复合炭素纳米材料2.2kg,加入到20L亚硫酰氯中,在78-80℃、搅拌条件下反应24-36h,然后以4500-5000rpm离心处理10-15min,分离亚硫酰氯,所得粉末经无水四氢呋喃洗净,并在室温下真空干燥6h;再将粉末加入到12L有机溶剂A中,室温超声2h、搅拌3h后,在48-50℃、搅拌条件下,在15-18h内缓慢滴加3L溶解有0.7kg二元醇化合物的有机溶剂B,滴加完毕后于55-57℃继续搅拌10h;然后升温至103-105℃搅拌20h,再升温至150-152℃搅拌18-22h后,减压蒸馏回收有机溶剂,所得粉末经乙醇洗净后,在53-55℃下真空干燥60-65h,得到2.43-2.66kg含羟基功能团的复合炭素纳米材料;6)取步骤5)所得含羟基功能团的复合炭素纳米材料2.4kg,加入到35L三氯甲烷中,在氮气保护下室温超声处理2h后,然后加入100mL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并室温搅拌2h;再在-7~-8℃、搅拌条件下,在5h内缓慢滴加550mL3-甲基-3-氧杂环丁烷甲醇,滴加完毕后于-7~-8℃继续搅拌30h;最后加入500mL无水乙醇,以4600-5000rpm离心处理15-18min,分离回收溶剂,所得粉末经无水乙醇洗净,并在室温下真空干燥12h,得到2.74-2.83kg所述改性复合炭素纳米材料;其中,所述石墨粉为市售的高纯超细石墨粉或天然单晶石墨粉;所述纳米碳管为市售的多壁纳米碳管;所述双氧水为市售浓度为35%的过氧化氢水溶液;所述有机溶剂A为经干燥处理的无水N-甲基吡咯烷酮或N,N’-二甲基乙酰胺;所述有机溶剂B是将经干燥处理的无水丙酮与N,N’-二甲基乙酰胺按体积比1:9组成的混合溶剂;所述二元醇化合物为1,6-己二醇、1,8-辛二醇、1,10-癸二醇或l,5-戊二醇。所述活化处理的木粉是将75kg、粒径为90-200目的木粉在180L、质量浓度为1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搅拌12h后过滤,所得木粉用水洗至中性;然后将所得木粉在120L、质量浓度为12%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中搅拌18h后过滤,所得木粉用水洗净,再于65-67℃下干燥12h即得。所述偶联剂为市售的A-151或A-171硅烷偶联剂;所述填料为轻质碳酸钙,其粒径为1-30μm;所述相容剂为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所述高韧性陶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是将水泥、锂渣粉、硅灰、陶粒、再生粗骨料、聚丙烯酸酯、增韧添加剂按比例混合,搅拌20-30s使其混合均匀,再投入减水剂,搅拌30-40s后将三乙醇胺、葡萄糖酸钠与水同时加入搅拌机中,搅拌15-20min;然后经振捣、浇注、标准养护制得所述高韧性陶粒混凝土。与已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韧性陶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泥320‑360份、锂渣粉40‑80份、硅灰20‑40份、再生粗骨料700‑900份、陶粒500‑800份、减水剂3‑4份、水100‑120份,聚丙烯酸酯10‑20份、增韧添加剂20‑30份、葡萄糖酸钠0.05‑0.1份、三乙醇胺10‑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性陶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用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水泥320-360份、锂渣粉40-80份、硅灰20-40份、再生粗骨料700-900份、陶粒500-800份、减水剂3-4份、水100-120份、聚丙烯酸酯10-20份、增韧添加剂20-30份、葡萄糖酸钠0.05-0.1份、三乙醇胺10-15份;所述增韧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温下将偶联剂加入水中搅拌至其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改性复合炭素纳米材料和活化处理的木粉,室温超声分散2h后搅拌3h,再升温至55-57℃搅拌24h,过滤,所得粉末以450r/min离心20min,再于50-52℃下真空干燥20h;2)将等规聚丙烯、填料与步骤1)制得的粉末装入高速混合机中,在320-350r/min转速下分散2-3h后升温至113-115℃,再加入相容剂,在500-550r/min转速下分散16-20min后,放入冷混锅中冷却,待温度降到48-50℃时放料,得到初混料;3)将所得初混料置于172-180℃、转速为65-75r/min的双螺杆挤出机中混炼0.5-1h后挤出,得到混炼料;4)将所得混炼料粉碎处理,得到粒度为80-160目的增韧添加剂;所用各原料按重量份计为:改性复合炭素纳米材料1-2份、活化处理的木粉35-40份、等规聚丙烯18-23份、水100-150份、偶联剂2.5-3.5份、填料3-5份、相容剂2.2-3.2份;所述改性复合炭素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两个相同的6L尼龙球磨罐中分别装入62颗直径为5mm的不锈钢球和46颗直径为10mm的不锈钢球,然后分别加入1.4kg由石墨粉和纳米碳管按质量比1.5:1组成的复合炭素材料,再分别滴加120mL无水乙醇,用尼龙盖密封,将两个球磨罐对称放入球磨机中,在转速为500r/min、且每30min自动转换旋转方向的条件下球磨处理60h;2)将步骤1)处理后的复合炭素材料加入到pH值为8、质量浓度为16%的Tween40水溶液中,超声15h,过滤,所得滤渣用水洗净后于60-62℃下真空干燥20h;3)将步骤2)处理后的复合炭素材料加入到浓度为2M的HCl溶液中,超声36h,过滤,所得滤渣用纯水洗净后于70-72℃下真空干燥24h;4)将步骤3)处理后的复合炭素材料加入到40L由浓硫酸和浓硝酸按体积比9.5:0.5组成的混酸中,在5-6℃下超声处理10h后,加入2.8kg高锰酸钾和0.9kg硝酸钠,在4-5℃下搅拌24h;然后升温至38-40℃,搅拌12h,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在1.5h内缓慢加入60L水,再升温至90-92℃继续搅拌15h;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在1.5h内缓慢加入85L水,最后在搅拌下、在3h内缓慢加入4.5L双氧水,继续搅拌16h后过滤,所得滤渣用水洗净,在75℃下真空干燥24h,得到2.32-2.55kg灰褐色复合炭素纳米材料;5)取步骤4)所得复合炭素纳米材料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国平,肖三霞,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江夏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