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23888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3 04:20
本新型公开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包括轮毂及若干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扇叶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一上弧面和第一下弧面,且所述若干第一扇叶的内侧端固定于所述轮毂,在每一所述若干第一扇叶上开设有增量槽部,匹配所述增量槽部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扇叶连接并保持一间距的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二上弧面和第二下弧面且所述第二扇叶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扇叶,使第一扇叶上方气流经增量槽部和第二扇叶弯折流入第一扇叶下方的轴向气流中。本新型利用第二扇叶将流经第一扇叶的第一上弧面上的气流弯折入第二下弧面,令下弧面产生的轴向气流可有效地增加风扇的风量,且风扇噪声小,转动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型扇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中央处理器(CPU)等芯片不断地追求高功能化、高速度化及微型化,使得热能堆积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将电子芯片等发热体之热能移除逐渐地受到重视,业界最常采用的散热组件不外乎是导热体、热管、散热片及散热风扇,其中最具立竿见影效果的便是散热风扇,利用散热风扇所产生之低温气流吹拂发热体而发生热交换效果,而将热能排出机壳外部,故散热风扇在所有的散热组件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参考附图1,常见的散热风扇主要包含有:一扇框(图中未示)及容置于该扇框内的扇叶组I,其中该扇叶组I由一轮毂10以及分设于轮毂10周围的多片扇叶11所构成,该扇叶组I于扇框内旋转时,其扇叶11会带动空气产生一轴向气流,该扇叶组I转速越高、气流流速越快、风量越大所能产生热交换效果越佳,如何在有限的转速范围追求大风量及高风压为业界普遍的技术瓶颈。上述中,每片扇叶11设有相对应的上弧面111及下弧面112,且该下弧面112的弧面较该上弧面111平缓,故当该扇叶组I转动扰动气流时,该气流分别于该上弧面111及该下弧面112产生不同的压力及流速,依白努利定律(Bernoulli)气流,位于上弧面111上的气流流速较高,压力较低,位于下弧面112上的气流流速较低,压力较高,因此,大部分气流均会流入低压的上弧面,导致流入上弧面111及下弧面112的气流均会于各扇叶11尾端产生两股不同流向及流速的气流,一般来说:下弧面112的气流均朝轴向流动故称为轴向气流,上弧面111的气流流向均沿切线方向,故称切线气流,但,该切线气流量较大,故会与轴向速气流抵销而产生涡流损失,导致风扇风量及风压无法有效地提升。为此,如何改善扇叶尾端的气流量较大的切线气流并将其弯折为可作功的轴向气流,进而提升扇叶的风量为本技术所钻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设计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该风扇结构噪声小,转动平稳,风扇的风量得到增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包括轮毂及若干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扇叶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一上弧面和第一下弧面,且所述若干第一扇叶的内侧端固定于所述轮毂;在每一所述若干第一扇叶上开设有增量槽部,匹配所述增量槽部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扇叶连接并保持一间距的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二上弧面和第二下弧面且所述第二扇叶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扇叶,使所述第一扇叶上方气流经增量槽部和第二扇叶弯折流入该第一扇叶下方的轴向气流中。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扇叶的第二下弧面与所述第一扇叶的第一上弧面的延伸线保持一切线距。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扇叶的第二下弧面始于所述第一扇叶的第一上弧面。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扇叶与所述增量槽部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在上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第二扇叶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一扇叶的位置为相一致或各不相同。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一扇叶的位置为各不相同的若干所述第二扇叶呈阵列式地的设置,且沿所述轮毂圆周构成若干组第二扇叶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第二扇叶组包括至少3片所述第二扇叶,且每一所述第二扇叶组的所述第二扇叶于所述第一扇叶上呈阶梯式排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利用第二扇叶将流经第一扇叶的第一上弧面上的气流弯折入第二下弧面,令下弧面产生的轴向气流可有效地增加风扇的风量。且风扇噪声小,转动平稳。【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立体结构示意图,风向箭头表示风的走向。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毂,2.第一扇叶,3.第二扇叶,4.增量槽部,S.切线距,D.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2-4实例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2-4,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包括轮毂I及若干第一扇叶2,所述第一扇叶2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一上弧面(图中未标示)和第一下弧面(图中未标示),且所述若干第一扇叶2的内侧端固定于所述轮毂I;在每一所述若干第一扇叶2上开设有增量槽部4,匹配所述增量槽部4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扇叶2连接并保持一间距D的第二扇叶3,所述第二扇叶3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二上弧面(图中未标示)和第二下弧面(图中未标示)且所述第二扇叶3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扇叶2,使所述第一扇叶2上方气流经增量槽部4和第二扇叶3弯折流入该第一扇叶2下方的轴向气流中。其中,所述第二扇叶3的第二下弧面与所述第一扇叶2的第一上弧面的延伸线保持一切线距S;所述第二扇叶3的第二下弧面始于所述第一扇叶2的第一上弧面;所述第二扇叶3与所述增量槽部4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其中,实施例1,参考附图2,每一所述第二扇叶3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一扇叶2的位置为各不相同,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一扇叶2的位置为各不相同的若干所述第二扇叶3呈阵列式地的设置,且沿所述轮毂I圆周构成若干组第二扇叶3组;每一所述第二扇叶3组包括至少3片所述第二扇叶3,且每一所述第二扇叶3组的所述第二扇叶3于所述第一扇叶2上呈阶梯式排列。其中,实施例2,参考附图4,每一所述第二扇叶3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一扇叶2的位置为相一致,也就是所有第二扇叶3在每一第一扇叶2上的位置是相同的,并且形成与所述轮毂I构成同心圆。本技术利用第二扇叶3将流经第一扇叶2的第一上弧面上的气流弯折入第二下弧面,令下弧面产生的轴向气流可有效地增加风扇的风量。且风扇噪声小,转动平稳。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包括轮毂及若干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扇叶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一上弧面和第一下弧面,且所述若干第一扇叶的内侧端固定于所述轮毂,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若干第一扇叶上开设有增量槽部,匹配所述增量槽部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扇叶连接并保持一间距的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二上弧面和第二下弧面且所述第二扇叶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扇叶,使所述第一扇叶上方气流经增量槽部和第二扇叶弯折流入该第一扇叶下方的轴向气流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叶的第二下弧面与所述第一扇叶的第一上弧面的延伸线保持一切线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叶的第二下弧面始于所述第一扇叶的第一上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扇叶与所述增量槽部的形状及尺寸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第二扇叶设置于所述若干第一扇叶的位置为相一致或各不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流风扇的主扇叶上的扇叶风量增进结构,包括轮毂及若干第一扇叶,所述第一扇叶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一上弧面和第一下弧面,且所述若干第一扇叶的内侧端固定于所述轮毂,其特征在于:在每一所述若干第一扇叶上开设有增量槽部,匹配所述增量槽部位置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扇叶连接并保持一间距的第二扇叶,所述第二扇叶上设有位于上、下两相对应面的第二上弧面和第二下弧面且所述第二扇叶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扇叶,使所述第一扇叶上方气流经增量槽部和第二扇叶弯折流入该第一扇叶下方的轴向气流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文昉谢荣忠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动利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