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体泵上的冷却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20699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泵,公开了一种用于液体泵上的冷却润滑系统,其包括传动箱(1)和油泵(2),还包括过滤器(3)和油冷却器(4),过滤器(3)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传动箱和油泵连接,油泵(2)的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油冷却器(4)的进油口(41)连接,油冷却器(4)的出油口(42)通过管道与传动箱(1)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传动箱内的润滑油经过滤器、油冷却器循环回流,有效提高传动箱内传动部件之间的润滑效果,减小磨损,提高散热,有效提高传动箱内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栗,尤其涉及了一种用于液体栗上的冷却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液体栗出液压力的增加,液体栗动力端的传动机构越来越难以满足其需要,如传动部件及磨擦部件的润滑效果较差,润滑油温较高等,均越来越难以保证传动机构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传动箱的传动部件润滑效果较差,润滑油温高等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液体栗上的冷却润滑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用于液体栗上的冷却润滑系统,包括传动箱和油栗,还包括过滤器和油冷却器,过滤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传动箱和油栗连接,油栗的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油冷却器的进油口连接,油冷却器的出油口通过管道与传动箱连接。油冷却器的出油口连接有总进油管路,传动箱的传动轴处连接有第一进油支路,传动箱的十字头处连接有第二进油支路,总进油管路通过三通分别与第一进油支路、第二进油支路连接。通过管道将经过滤器、油冷却器处理后的润滑油分配有传动箱的各个传动部件处,以从分保证传动箱内各个部分的传动效果。作为优选,油冷却器为包括内腔和外腔的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内腔内为油,外腔内为水,油冷却器选择该种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换热效率高等特点。作为优选,油冷却器的进油口位于位于油冷却器的下端,出油口位于油冷却器的上端;油冷却器上设有均与所述外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油冷却器的底部,出水口位于油冷却器的顶部。将油冷却器上的油口和水口进行该种设计,可保证高温油与低温水之间的充分热交换,保证两者的热交换率达到最高,有效提高油冷却器的工作效果。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将传动箱内的润滑油经过滤器、油冷却器循环回流,有效提高传动箱内传动部件之间的润滑效果,减小磨损,提高散热,有效提高传动箱内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O【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油冷却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I一传动箱、2—油栗、3—过滤器、4一油冷却器、41一进油口、42—出油口、43—内腔、44一外腔、45—进水口、46—出水口、51—总进油管路、52 一第一进油支路、53 一第二进油支路、54 一二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用于液体栗上的冷却润滑系统,如图1、图2所示,包括传动箱I和油栗2,还包括过滤器3和油冷却器4,过滤器3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传动箱I和油栗2连接,其中过滤器3的进油口与传动箱I的润滑油出油口连接,过滤器3的出油口与油栗2的进油口连接,油栗2的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油冷却器4的进油口 41连接,油冷却器4的出油口 42通过管道与传动箱I连接。油冷却器4的出油口 42连接有总进油管路51,传动箱I的传动轴处连接有第一进油支路52,传动箱I的十字头处连接有第二进油支路53,总进油管路51通过三通54分别与第一进油支路52、第二进油支路53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传动箱内的润滑油进行循环冷却,并在循环冷却过程中对传动箱I内部部件起到润滑作用,具体工作过程为:传动箱I内的润滑油通过过滤器3过滤后流向油栗2,再通过油栗2流向油冷却器4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油通过总进油管路51分别流向第一进油支路52和第二进油支路53,其中第一进油支路52流向传动箱I的传动轴处,以实现对传动箱I的传动轴进行冷却、润滑,第二进油支路53流向传动箱I的十字头处,以实现对传动箱I的十字头处的零部件进行冷却、润滑,同时根据需要在传动箱I内各个传动零件处均设有油路,使得冷却后油通过传动箱I内部的油路对传动箱I内各个传动部件进行冷却、润滑,从而有效减小传动箱I内传动部件的磨损,提高传动部件之间的散热,继而提高传动箱I内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将传动箱I内的润滑油经过滤器3、油冷却器4后再循环回流至传动箱I内,有效提高润滑油的使用率;同时润滑油经过过滤器3过滤,从而保证了回流润滑油的纯度,另外,油冷却器4能够及时地冷却回流的润滑油,从而保证润滑油的温度能够较佳地适合于润滑传动箱I内的动力机构。如图3所示,油冷却器4为包括内腔43和外腔44的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内腔43内为油,外腔44内为水,实现油冷却器内水和油的热交换。油冷却器4的进油口 41和出油口 42分别位于油冷却器4的下端和上端,油冷却器4上设有均与所述外腔44连通的进水口 45和出水口 46,进水口 45位于油冷却器4的底部,出水口 46位于油冷却器4的顶部。一方面,低温水自油冷却器4底部进入,在油冷却器4的外腔44内自下而上流动,并且保证油冷却器4的外腔44内水能够循环流动;另一方面,温度较高的油自油冷却器4的底部进入,在油冷却器4的内腔43内自下而上流动,因而实现高温油与低温水之间的充分热交换,保证两者的热交换率达到最高,有效提高油冷却器的工作效果。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主权项】1.用于液体栗上的冷却润滑系统,包括传动箱(I)和油栗(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3)和油冷却器(4),过滤器(3)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传动箱和油栗连接,油栗(2)的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油冷却器(4)的进油口(41)连接,油冷却器(4)的出油口(42)通过管道与传动箱(I)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体栗上的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油冷却器(4)的出油口(42)连接有总进油管路(51),传动箱(I)的传动轴处连接有第一进油支路(52),传动箱的十字头处连接有第二进油支路(53),总进油管路(51)通过三通(54)分别与第一进油支路(52)、第二进油支路(5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液体栗上的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油冷却器(4)为包括内腔(43)和外腔(44)的管壳式换热器结构,内腔(43)内为油,外腔(44)内为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液体栗上的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油冷却器(4)的进油口(41)和出油口(42)分别位于油冷却器(4)的下端和上端。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液体栗上的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油冷却器(4)上设有均与所述外腔(44)连通的进水口(45)和出水口(46),进水口(45)位于油冷却器(4)的底部,出水口(46)位于油冷却器(4)的顶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泵,公开了一种用于液体泵上的冷却润滑系统,其包括传动箱(1)和油泵(2),还包括过滤器(3)和油冷却器(4),过滤器(3)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传动箱和油泵连接,油泵(2)的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油冷却器(4)的进油口(41)连接,油冷却器(4)的出油口(42)通过管道与传动箱(1)连接。本技术通过将传动箱内的润滑油经过滤器、油冷却器循环回流,有效提高传动箱内传动部件之间的润滑效果,减小磨损,提高散热,有效提高传动箱内传动部件的使用寿命。【IPC分类】F16N39/02, F16N7/40, F16N39/06, F16H57/04【公开号】CN205226313【申请号】CN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液体泵上的冷却润滑系统,包括传动箱(1)和油泵(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器(3)和油冷却器(4),过滤器(3)的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通过管道与传动箱和油泵连接,油泵(2)的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油冷却器(4)的进油口(41)连接,油冷却器(4)的出油口(42)通过管道与传动箱(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鹤兴谢巍朱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台连低温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