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次灌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932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次灌装装置,属于食品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它包括由计量传感器与精灌装机构构成的精灌装部件和输送带,所述精灌装部件前设有粗灌装部件,所述粗灌装部件包括若干个呈直线排列于输送带旁的粗灌装机构和相应的护瓶机构,精灌装部件与粗灌装部件之间设有送瓶机构,送瓶机构既可以是送瓶机构,也可以是拉瓶机构。它采取粗灌装和精灌装结合,减低了设备的成本,提高了灌装的速度和准确性,解决了现有圆盘式灌装装置设备成本较高,不适宜于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应用或现有直线式灌装装置管状速度较慢,灌装误差较大等问题。(*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次灌装装置,属于食品生产设备的
技术背景现有灌装机多为圆盘式,采取圆盘一周设置多个灌装机构实行一次灌满,这种设备虽然产量较高,但设备成本较高,不适宜于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应用。也有直线式的一次性饮料灌装装置,设置多个灌装机构对多个包装品同时实行一次性称重灌满,这种设备虽然相对圆盘式灌装装置成本较低,但由于计量传感器对灌装全过程都需进行称重,从而导致了灌装时速度不宜过快,限制了设备的产量;而若提高灌装的速度,则由于传感器的滞后效应将导致灌装的误差增大,难以符合灌装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取粗灌装和精灌装结合,减低了设备的成本,提高了灌装的速度和准确性的饮料多次灌装装置,解决了现有圆盘式灌装装置设备成本较高,不适宜于小型食品生产企业应用或现有直线式灌装装置管状速度较慢,灌装误差较大等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包括由计量传感器与精灌装机构构成的精灌装部件和输送带,计量传感器可以是称重传感器,还可以是容积传感器,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传感器,所述精灌装部件前设有粗灌装部件,所述粗灌装部件包括若干个呈直线排列于输送带旁的粗灌装机构和相应的护瓶机构,精灌装部件与粗灌装部件之间设有送瓶机构,送瓶机构既可以是送瓶机构,也可以是拉瓶机构。瓶子由输送带按一定长度的步进输送,瓶子到位后由护瓶机构把瓶子压紧,由粗灌装机构进行粗灌装,出粗灌装后瓶子到达送瓶处,由送瓶机构把瓶子送到精灌装机构处进行精灌装,当计量传感器称得重量达到要求停止灌装,再由拉瓶机构把瓶拉到另一输送带上,送至拧盖机构处进行拧盖,拧盖完成由输送带送出,灌装完成。在粗灌装部分先对瓶子进行粗灌装,由于粗灌装部分无需计量,因此可提高粗灌装部分的灌装速度,在粗灌装部分将瓶子灌装即将到达预定计量后输出粗灌装,就减少了精灌装部分计量传感器计量测量的时间,因此整体上提高了灌装速度,增加了设备的产量,也降低了设备的生产成本。作为优选,所述粗灌装部件包括2-8个粗灌装机构。在粗灌装部分设置多个粗灌装机构对瓶子进行逐步的粗灌装,从而缩短了整个过程中瓶子在粗灌装部分停留的时间,提高了整个设备的灌装速度,提高了产量。作为优选,所述护瓶机构靠近粗灌装机构一侧形成与瓶子相配的护瓶面,且护瓶机构与护瓶推动气缸连接由护瓶推动气缸推动,护瓶机构在灌装过程中可将瓶子定位在粗灌装机构下,使瓶子开口对准粗灌装机构的灌装口,保证灌装的准确性。作为优选,所述精灌装机构后设置有拉瓶机构或推瓶机构,在精灌装完成后瓶子有拉瓶机构拉至出瓶带上送去封装,完成灌装操作。作为优选,所述输送带包括进瓶带和出瓶带,所述进瓶带和出瓶带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精灌装机构设置于进瓶带和出瓶带之间。作为优选,所述送瓶机构由送瓶头和送瓶气缸构成,所述送瓶头的轮廓与瓶子相配并设于所述精灌装机构前。因此,本技术具有采取粗灌装和精灌装结合,减低了设备的成本,提高了灌装的速度和准确性等特点。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在精灌装机构后设置推瓶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多次灌装装置主要包括粗灌装部件1和精灌装部件3以及输送带5,输送带5包括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相互平行设置,精灌装部件9设置于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之间。粗灌装部件1包括5个呈直线排列于进瓶带51旁的粗灌装机构4和5个相应的护瓶机构3,护瓶机构3靠近粗灌装机构4一侧形成与瓶子相配的护瓶面31,且护瓶机构与护瓶推动气缸32连接由护瓶推动气缸32推动。精灌装部件9由计量传感器8与精灌装机构6构成的,精灌装机构9后设置有拉瓶机构7。精灌装部件9与粗灌装部件1之间设有送瓶机构2,送瓶机构2为一推瓶机构,由送瓶头21和送瓶气缸22构成,送瓶头21的轮廓与瓶子相配并设于精灌装机构6前。其中,粗灌装部件的粗灌装机构也可以采用2个、8个或其它个数。瓶子由进瓶带按一定长度的步进输送,瓶子到位后由护瓶机构把瓶子压紧,由粗灌装机构进行粗灌装,出粗灌装后瓶子到达送瓶处,由送瓶机构把瓶子送到精灌装机构处进行精灌装,当称重传感器称得重量到时停止灌装,再由拉瓶机构把瓶拉到出瓶带上,送至拧盖机构处进行拧盖,拧盖完成由输送带送出,灌装完成。实施例2多次灌装装置主要包括粗灌装部件和精灌装部件以及输送带5,输送带5包括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相互平行设置,精灌装部件设置于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之间。粗灌装部件包括5个呈直线排列于进瓶带51旁的粗灌装机构和个相应的护瓶机构,护瓶机构靠近粗灌装机构一侧形成与瓶子相配的护瓶面,且护瓶机构与护瓶推动气缸连接由护瓶推动气缸推动。精灌装部件由计量传感器与精灌装机构构成的,精灌装机构后设置有推瓶机构10(如图2所示)。精灌装部件与粗灌装部1之间设有送瓶机构2,送瓶机构2为一推瓶机构,由送瓶头21和送瓶气缸22构成,送瓶头21的轮廓与瓶子相配并设于精灌装机构前。其中,粗灌装部件的粗灌装机构也可以采用2个、8个或其它个数。瓶子由进瓶带按一定长度的步进输送,瓶子到位后由护瓶机构把瓶子压紧,由粗灌装机构进行粗灌装,出粗灌装后瓶子到达送瓶处,由送瓶机构把瓶子送到精灌装机构处进行精灌装,当称重传感器称得重量到时停止灌装,再由推瓶机构把瓶推到出瓶带上,送至拧盖机构处进行拧盖,拧盖完成由输送带送出,灌装完成。权利要求1.一种多次灌装装置,包括由计量传感器(8)与精灌装机构(6)构成的精灌装部件(9)和输送带(5),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灌装部件(9)前设有粗灌装部件(1),所述粗灌装部件(1)包括若干个呈直线排列于输送带(5)旁的粗灌装机构(4)和相应的护瓶机构(3),精灌装部件(9)与粗灌装部件(1)之间设有送瓶机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灌装部件(1)包括2-8个粗灌装机构(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次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瓶机构(3)靠近粗灌装机构(4)一侧形成与瓶子相配的护瓶面(31),且护瓶机构与护瓶推动气缸(32)连接由护瓶推动气缸(32)推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次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灌装机构(9)后设置有拉瓶机构(7)或推瓶机构(10)。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次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5)包括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所述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精灌装机构(6)设置于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次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5)包括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所述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精灌装机构(6)设置于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次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5)包括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所述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精灌装机构(6)设置于进瓶带(51)和出瓶带(52)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次灌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瓶机构(2)由送瓶头(21)和送瓶气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次灌装装置,包括由计量传感器(8)与精灌装机构(6)构成的精灌装部件(9)和输送带(5),其特征在于所述精灌装部件(9)前设有粗灌装部件(1),所述粗灌装部件(1)包括若干个呈直线排列于输送带(5)旁的粗灌装机构(4)和相应的护瓶机构(3),精灌装部件(9)与粗灌装部件(1)之间设有送瓶机构(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正吉永林候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