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加塞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8910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灌装加塞机,它包括输瓶部件、机架部件、灌装部件、加塞部件、送塞部件、出瓶部件、计量泵部件和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输瓶部件为圆盘结构,其上开设有可为瓶体导向之螺旋板,该螺旋板末端接有一可容瓶体在其内移动之弧形长槽,该槽出口与灌装部件上所设拨轮上开设的凹槽对应,位于灌装部件之入口,计量泵部件置于灌装部件之一侧,加塞部件位于灌装部件之出口,同时与送塞部件相联,出口接出瓶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简单,瓶体交接次数少,采用圆盘输瓶方式可避免破瓶和缺瓶现象,设备性能得到了提高,同时,加塞部件采用整体式圆盘真空吸附胶塞方式,由升降凸轮的螺旋平面使瓶体提升完成压塞加工,整个过程连续,生产效率高,维修方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药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灌装加塞机
技术介绍
目前灌装加塞机均采用输送带加绞龙、进瓶拨轮进瓶或输送带加大拨轮进瓶,由于输送带是采用直线送瓶方式,依靠各瓶之间的相互推挤来完成的,因而进瓶阻力大,易破瓶,且进瓶不可靠,常出现缺瓶现象。实际加工中,为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提高加工质量,须增加无瓶不灌及无瓶不加塞的功能,其结构复杂,稳定性较差;且每天下班前机器内存余的瓶子太多,不易清理。另外,现有技术中T型胶塞之加塞机构主要有间歇式(直线间歇式和回转间歇式)和连续式(回转式)两种。间歇式由于是采用间歇工作方式,生产效率低,难以满足现代制药行业的发展需要。而连续式的加塞机构采用分体式加塞头(用于吸塞及压塞)升降加塞或分体式托盘提升瓶身加塞的方式。这两种加塞方式均具有结构复杂,故障率高的缺陷,且不便于清洗消毒,不能满足制药行业的卫生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瓶输送可靠、加塞机构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之灌装加塞机。本技术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解决的。它包括输瓶部件、机架部件、灌装部件、加塞部件、送塞部件、出瓶部件、计量泵部件和电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瓶部件为圆盘结构,其上开设有可为瓶体导向之螺旋板,该螺旋板末端接有一可容瓶体在其内移动之弧形长槽,该槽出口与灌装部件上所设拨轮上开设的凹槽对应,位于灌装部件之入口位置,计量泵部件置于灌装部件之一侧,加塞部件位于灌装部件之出口位置,同时与送塞部件相联,出口接出瓶部件。本技术加塞部件包括压头、拨轮、升降凸轮及传动轴,所述升降凸轮为一半筒形结构,下端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上部加工有螺旋升降面;所述传动轴底端装有传动齿轮,中段与轴承座内腔配合,上段依序装有分气阀座、拨轮和压头,其中压头上均匀分布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向下的凹形通道,该通道外接口位置开设有可将胶塞置入之止口,内接口与拨轮上对应开设的通道相通,拨轮周边开设有与通道个数相同之弧形凹槽,与升降凸轮位置对应,分气阀座上开设有与通道位置对应的弧形长槽和弧形短槽,其中弧形长槽与真空吸管连通,弧形短槽与大气相通。本技术整机结构紧凑,简单,瓶体交接次数少,采用圆盘结构的输瓶方式可避免破瓶和缺瓶现象,设备性能得到了提高,同时,加塞部件采用整体式圆盘真空吸附胶塞方式,由升降凸轮的螺旋平面使瓶体提升完成压塞加工,整个过程连续,不需要人工操作,生产效率高,维修也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加塞部件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加塞部件图3之A-A视图;图5为本技术加塞部件分气阀座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输瓶部件31、灌装部件23、加塞部件24、送塞部件25、出瓶部件26、计量泵部件27和电控部件28,上述各部件均装于机架部件22上,所述输瓶部件31为圆盘式理瓶机构,其上安装有螺旋导向板,瓶体9可随着圆盘的转动沿螺旋导向板向外推移,该螺旋导向板末端接有一弧形长槽,其槽的宽度可容一瓶体9通过,每一瓶体9在圆盘的摩擦推力及其后面的瓶体推移下沿该槽移动,槽出口为弧形过度结构,与灌装部件23上所设拨轮30上开设的凹槽对应,位于灌装部件23之入口位置,可将瓶体9置于拨轮30之凹槽内,由其带动转动;计量泵部件27置于灌装部件23之一侧,由拨轮30带入之瓶体9位于该部件设定的位置时可将药液按规定的容量注入其内;加塞部件24位于灌装部件23之出口位置,药液灌装好后通过该部件加塞封口,加塞部件24之胶塞10通过与其相联之送塞部件25相联,出口接出瓶部件26,加塞完毕后由该出瓶部件26送出,完成整个灌装加塞过程。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加塞部件24主要由以下零部件组成压头11、拨轮7、升降凸轮6、分气阀座5、传动轴3、传动齿轮2和真空吸管1,所述升降凸轮6为半筒形结构,下端通过轴承座14固定在机架15上,上部加工有螺旋升降面,瓶体9置于该升降凸轮6之螺旋面上,可沿其螺旋面上升或下降;所述传动轴3底端装有传动齿轮2,可通过该传动齿轮2与外接动力相接,带动传动轴3转动,中段通过轴承13与升降凸轮6内腔配合,上段依序分别装有分气阀座5、拨轮7和压头11,送塞部件25位于压头11旁对应位置,固定在机架部件22上,其上所设的凹槽可均匀排列胶塞10,并向前推进。本技术在压头11上均匀分布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向下的凹形通道17,该通道外接口16位置开设有止口,可将送塞部件25送入的胶塞10置入其内并定位,内接口18与拨轮7上对应开设的通道19相通,拨轮7周边开设有与通道19个数相同之弧形凹槽,位置与升降凸轮6对应,且与外接口16位置相同,可使置于升降凸轮6螺旋面上之瓶体9置于其内并带走。如图5所示,分气阀座5上端面分别开设有弧形长槽20和弧形短槽21,其中心线位置位置与通道19中心线对应,该阀座上还分别加工有一沉孔和通孔,其沉孔上端与弧形长槽20相通,下端与真空吸管1相通,通孔与弧形短槽21相连,与大气相通。分气阀座5之下端面还开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凹槽,其内装有压簧4,可使分气阀座5上端面、拨轮7和压头11下端面之间紧密贴合,防止气体外泄。为防止上塞过程中由于拨轮7转动之离心力使瓶体9掉落,拨轮7周边设有护栏8。本技术工作过程将无塞瓶体9置于输瓶部件31圆盘内,瓶体9在圆盘的转动下经螺旋槽整理、排序并将其逐步送入到灌装部件23之拨轮30凹槽中,随着拨轮30的继续转动,灌装部件23完成瓶体9的定向传输,由计量泵部件27灌装,灌装完毕后瓶体9传至加塞部件24。此时,由加塞部件24上传动轴3带动拨轮7、压头11作同步旋转,当压头11上各外接口16经过送塞部件25进塞处位置时,凹形通道17通过通道19和分气阀座5上沉孔与真空吸管1连通,产生负压,胶塞10被吸附于外接口16止口位置,并随着压头11转动。由于真空吸管1与弧形长槽20相通,因此,压头11的转动角度在弧形长槽20的范围内时一直被吸附住,这时瓶体9也同时通过进瓶通道进入拨轮7的相应半圆形槽内,并在拨轮7的带动下沿升降凸轮6上升,当上升到最高点位置时,胶塞10下部的小头部分被压入瓶体9的瓶口内,完成加塞动作。随着压头11和拨轮7的不断转动,带有胶塞的瓶体9沿升降凸轮6下降,同时压头11的转动角度离开弧形长槽20范围,进入弧形短槽21,其凹形通道17通过通道19与弧形短槽21相通,由于弧形短槽21与大气相通,压力逐渐被释放,瓶体9便向下掉落,从出瓶通道送出。权利要求1.一种灌装加塞机,包括输瓶部件(31)、机架部件(22)、灌装部件(23)、加塞部件(24)、送塞部件(25)、出瓶部件(26)、计量泵部件(27)和电控部件(28),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瓶部件(31)为圆盘结构,其上开设有可为瓶体(9)导向之螺旋板,该螺旋板末端接有一可容瓶体(9)在其内移动之弧形长槽,该槽出口与灌装部件(23)上所设拨轮(30)上开设的凹槽对应,位于灌装部件(23)之入口位置,计量泵部件(27)置于灌装部件(23)之一侧,加塞部件(24)位于灌装部件(23)之出口位置,同时与送塞部件(25)相联,出口接出瓶部件(2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装加塞机,包括输瓶部件(31)、机架部件(22)、灌装部件(23)、加塞部件(24)、送塞部件(25)、出瓶部件(26)、计量泵部件(27)和电控部件(28),其特征在于所述输瓶部件(31)为圆盘结构,其上开设有可为瓶体(9)导向之螺旋板,该螺旋板末端接有一可容瓶体(9)在其内移动之弧形长槽,该槽出口与灌装部件(23)上所设拨轮(30)上开设的凹槽对应,位于灌装部件(23)之入口位置,计量泵部件(27)置于灌装部件(23)之一侧,加塞部件(24)位于灌装部件(23)之出口位置,同时与送塞部件(25)相联,出口接出瓶部件(2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岳曾凡云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楚天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