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旱栽机及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8288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旱栽机及工作方法,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装置包括驱动水稻旱栽机行进的驱动装置、摆苗平台、分苗轨道,驱动装置设于摆苗平台的前端,摆苗平台的后端与分苗轨道相连,摆苗平台、分苗轨道形成一个摆苗工作平面,所述摆苗工作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驱动装置带动整个水稻旱栽机的前进,利用水稻旱栽机在运行工作中自身的震动和倾斜设置的摆苗工作平面,使秧苗自动的由摆苗平台进入分苗轨道,从而落入土地中,使作业更加节能环保,效率更高,可以较为方便的控制作业时间,能提早插秧时间,秧苗成活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农业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第二位。我国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在40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就有水稻种植。我国水稻的栽植方法一般采用水田插秧的方式,主要插秧方式有人工插秧、人工抛秧、机械插秧和机械抛秧,现有的水地插秧机插秧,秧苗插入水地里易发生漂秧,且通过机械手进行插秧对秧苗的损害较大,插秧位置容易不整齐,秧苗成活率较低。近几年,也有采用旱直播和水直播的方式。这些栽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人工插秧的劳动强度大,人工抛秧、机械插秧和机械抛秧均能减少人的劳动强度,但对水田整地要求较高,必须要求土地尽量平。水稻直播的生育期较长,对山东等稻麦两熟区其短生育期水稻品种的选择,是限制其发展的障碍因素。目前我国鲜有水稻机械化旱栽秧的栽植方法,中国专利文件“水稻无水旱土移栽栽培方法”(公开号101563995),该专利的栽植过程全为人工,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应用。中国专利文件“水稻秧苗分株带土旱育秧盘及配套使用的插秧器”(公告号201509459)公开了一种水稻秧苗分株带土旱育秧盘及配套使用的插秧器,其特征是由底板和外围板构成盘体,在所述底板上放置有起秧膜;在盘体中,分别呈纵向和横向的分格条间隔设置,形成各独立的育秧盒,在各育秧盒中,起秧膜及底板上设置有贯通的透水孔,分格条是以直接插装在盘体中的安装形式可拆装。该文件的盘体为分别呈纵向和横向的分格条间隔设置,形成各独立的育秧盒,与起秧膜不是一体的,这种结构在水稻育苗过程中,根系很容易在间隔框和起秧膜穿过,根系盘结在一起,育苗块不易分开,影响机械栽秧。且该文件提供的插秧器结构、对秧苗的前序处理均较复杂,秧苗在栽秧盘中容易阻塞通道,故障率高,若在作业的过程中发生故障不易掌控和及时补救,且栽秧盘的规格有限,不利于大规模、长时间在田间作业。传统用于栽植烟草的机械,需要人工喂秧,不适合水稻的旱栽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稻旱栽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水稻旱栽机的工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水稻旱栽机,包括驱动水稻旱栽机行进的驱动装置、摆苗平台、分苗轨道,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摆苗平台的前端,所述摆苗平台的后端与分苗轨道相连,所述摆苗平台、分苗轨道形成一个摆苗工作平面,所述摆苗工作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在水稻旱栽机的行进方向上,驱动装置设在摆苗平台的前端,用以带动整个水稻旱栽机的前进,利用水稻旱栽机在运行工作中自身的震动和倾斜设置的摆苗工作平面,使秧苗自动的由摆苗平台进入分苗轨道,从而落入土地中。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分苗轨道上设有苗量开关,所述苗量开关为对称设置的两个夹板,两个夹板均通过电信号与驱动装置相连,驱动装置控制两个夹板循环开启与闭合。在两个夹板开启时秧苗通过苗量开关,两个夹板闭合后摆苗平台上的秧苗不会通过苗量开关,从而使秧苗有规律的落入土地中;设置为两个对称的夹板,较之一个贯穿整个分苗轨道的挡板,更易操作,分苗控制更为精准。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苗量开关由驱动装置控制开启时间为I秒,闭合时间为2秒。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摆苗工作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0°至50°。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摆苗平台前端底部设有平地挡板,平地挡板一端与地表接触。利用平地挡板,使该旱栽机在行进过程中,将土地表面规整得更为平整。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秧盘放置区,所述秧盘放置区设于摆苗平台前端。秧盘放置区用以放置育好秧苗的秧盘,方便大规模不间断作业。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秧盘放置区内放置育好秧苗的秧盘,所述秧盘包括至少一个倒圆台状的秧穴,所述秧穴上口直径为2.5cm,秧穴底面直径为2.4cm,秧穴高度为2cm。相较水田插秧用的秧盘,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秧盘更适用于旱栽,底面直径与上口直径相差不大,利于在摆苗平台上树立、运动。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秧穴底面设有直径4mm的透水孔。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分苗轨道一端设有漏苗口,所述漏苗口处设有漏苗管,所述漏苗管与地面垂直。通过漏苗口的阻挡和漏苗管的引导,使秧苗在行进至分苗轨道的末端时,由倾斜状态变为竖直状态,使秧苗竖直的落入水平地面上,使栽种更加标准,提高成活率。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漏苗管为中空圆柱管,漏苗管内径与秧苗相匹配。漏苗管的内径与单株秧苗的大小相匹配设置,用以方便秧苗通过又不损伤秧苗。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分苗轨道包括底板和与底板相连的侧沿,底板与摆苗平台相连。通过增设侧沿,使秧苗在分苗轨道上的行进过程中不发生掉落现象,同时进一步保证秧苗在行进过程中直立在分苗轨道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板为长板状,侧沿设于底板的两侧,两侧侧沿的相对距离相同,两侧侧沿的相对距离与秧苗相匹配。设计底板上不同位置的两侧侧沿的相对距离均相同,且两侧侧沿的相对距离与秧苗大小相匹配,与不规则的分苗轨道、或一端宽一端窄的分苗轨道相比,更利于秧苗在分苗轨道上的行进过程中保持直立。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水稻旱栽机还包括压沟轮,所述压沟轮设于摆苗平台的下方。压沟轮用以在秧苗落入土地之前在土地表面压出一条沟壑,使秧苗落入开好的沟壑中,水稻旱栽机运行过之后即能开好沟壑,避免了人工事先开沟的劳动成本。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压沟轮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压沟轮之间的距离为20-30cmo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水稻旱栽机还包括至少一个覆土机构,所述覆土机构为Y型杆,覆土机构位于分苗轨道的下方,相邻两个覆土机构位于分苗轨道的两侧。在开沟壑、落入秧苗后,通过覆土机构拨平沟壑两边的土,将沟壑及秧苗重新覆盖填充。—种利用上述水稻旱栽机的工作方法,包括步骤如下:(I)将秧苗摆放在摆苗平台上;(2)开启驱动装置,带动水稻旱栽机前进,驱动装置控制苗量开关进行循环开启与闭合。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工作方法还包括步骤(3),在水稻旱栽机行进过程中,由人工将秧盘放置区内秧盘里的秧苗不断补充放置在摆苗平台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节能性优越,传统的插秧机在水地间行走,机械耗能高,而在旱田上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栽秧操作比在水田上操作,更节能,速度也更快。2、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较为方便的控制作业时间,能提早插秧时间,较抛秧、机插秧和人工插秧均可提早插秧时间。3、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水稻旱栽,旱栽的秧苗整体规整,秧苗成活率尚O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结构清晰,故障率低,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正常的行驶作业中,可以实时监控秧苗的旱栽情况,能够及时补救,有效实现对田间的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稻旱栽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秩盘结构俯视不意图;其中,1、驱动装置,2、摆苗平台,3、分苗轨道,4、苗量开关,5、平地挡板,6、秧盘放置区,7、秧盘,8、秧穴,9、漏苗口,10、漏苗管,11、压沟轮,12、覆土机构,13、秧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如图1-2所示:实施例1:—种水稻旱栽机,包括驱动水稻旱栽机行进的驱动装置、摆苗平台、分苗轨道,驱动装置设于摆苗平台的前端,摆苗平台的后端与分苗轨道相连,摆苗平台、分苗轨道形成一个摆苗工作平面,摆苗工作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摆苗工作平面与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01/CN105557157.html" title="一种水稻旱栽机及工作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水稻旱栽机及工作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旱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水稻旱栽机行进的驱动装置、摆苗平台、分苗轨道,所述驱动装置设于摆苗平台的前端,所述摆苗平台的后端与分苗轨道相连,所述摆苗平台、分苗轨道形成一个摆苗工作平面,所述摆苗工作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摆苗工作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30°至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东峰王学君刘盛林孙泽强田慎重辛淑荣张璘崔太昌吴秀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