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8211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4:07
一种换挡装置,其容易地将卡合体组装于换挡体。在换挡杆装置(10)中,在杆主体(14)组装有定位棒(28),在定位棒(28)的定位销(32)与定位体卡合而卡定转动的情况下,杆(12)的转动被限制。并且,在对按钮(24)进行了按压操作的情况下,使定位棒(28)位移,定位销(32)向定位体的卡合被解除,从而杆(12)的转动被允许。此处,定位棒(28)组装于杆主体(14)的外侧。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定位棒(28)组装于杆主体(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在换挡位置间移动换挡体的换挡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换挡杆装置中,换挡杆中的棒的定位销与定位板的卡合部卡合,从而换挡杆的移动被限制。另一方面,定位销向定位板(卡合部)的卡合被解除,从而换挡杆的移动被允许。此处,在该换挡杆装置中,棒被组装于换挡杆内。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4412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上述事实,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获得能够将卡合体容易地组装于换挡体的换挡 目.ο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换挡装置具备:换挡体,其能够在换挡位置间移动;可操作的操作部,其设置于上述换挡体;卡合体,其组装于上述换挡体的外侧;以及限制体,上述卡合体与上述限制体卡合而限制上述换挡体的移动,并通过上述操作部被操作使得上述卡合体的卡合被解除从而上述换挡体的移动被允许。对于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换档装置而言,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具备卡合部,其一体地设置于上述卡合体,并与上述限制体卡合。对于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换档装置而言,在技术方案I或2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在上述操作部与上述卡合体连络之前能够将上述卡合体临时止动于上述换挡体。对于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换档装置而言,在技术方案I?3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具备施力单元,其供上述卡合体贯通,并对上述卡合体向一侧施力,并且在另一侧将上述卡合体支承于上述换挡体。对于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换档装置而言,在技术方案I?4中的任一项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上述卡合体为树脂制。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换挡体能够在换挡位置间移动。另外,将卡合体组装于换挡体,从而将卡合体与限制体卡合,进而换挡体的移动被限制。并且,通过换挡体的操作部被操作,使得卡合体向限制体的卡合被解除,从而换挡体的移动被允许。此处,卡合体组装于换挡体的外侧。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卡合体组装于换挡体。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设置于卡合体的卡合部与限制体卡合。此处,卡合部与卡合体设置为一体。因此,能够更容易地将卡合体组装于换挡体。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在操作部与卡合体连络之前,能够将卡合体临时止动于换挡体。因此,能够使操作部与卡合体容易地连络。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卡合体贯通施力单元,施力单元对卡合体向一侧施力,并且在施力单元的另一侧将卡合体支承于换挡体。因此,能够将卡合体良好地支承于换挡体。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换挡装置中,卡合体形成为树脂制。因此,能够使卡合体容易地位移。【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从左斜后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换挡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前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换挡杆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从左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换挡杆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从左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换挡杆装置的按钮操作时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换挡杆装置(换挡装置);12...杆(换挡体);24...按钮(操作部);28...定位棒(卡合体);32...定位销(卡合部);34...棒弹簧(施力单元)。【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了从左斜后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作为换挡装置的换挡杆装置10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在图2中示出了从前方观察换挡杆装置10的主视图,在图3中示出了从左方观察换挡杆装置10的侧视图。此外,在附图中,用箭头FR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前方,用箭头LH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左方,用箭头UP表示换挡杆装置10的上方。本实施方式的换挡杆装置10为所谓的直型且线型换挡杆装置。换挡杆装置10为落地型换挡杆装置,设置于车辆(汽车)的驾驶座椅(省略图示)的车宽方向内侧的车室的地板部,换挡杆装置10的前方、左方以及上方朝向车辆的前方、左方以及上方。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为右侧驾驶的车辆,换挡杆装置10配置于驾驶座椅的车辆左侧。在换挡杆装置10设置有作为车体侧的矩形箱状的壳体(板、省略图示),壳体固定于车室的地板部。如图1?图3所示,在换挡杆装置10设置有作为换挡体的杆12。在杆12设置有长条棒状的杆主体14,杆主体14相对于通过前后方向中央并与前后方向垂直的面呈对称的形状。在杆主体14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一体地设置有一对圆筒状的支承轴14A,支承轴14A向杆主体14的右侧以及左侧突出。杆主体14在一对支承轴14A被壳体支承为能够转动,杆12能够以一对支承轴14A为中心轴而在前后方向转动(移动)。因此,杆12能够从前侧朝向后侧配置于作为换挡位置的“R”位置(倒车挡位置)、“N”位置(空挡位置)、“H”位置(初始挡位置)、“N”位置(空挡位置)、以及“D”位置(前进挡位置)。杆12沿从“R”位置以及“D”位置朝向“H”位置的方向被施力,在未对于杆12作用有转动操作力时,杆12由于作用力而向“H”位置转动。在杆主体14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一体地设置有作为组装部的大致矩形筒状的组装框16、18,组装框16向杆主体14的前侧突出,并且组装框18向杆主体14的后侧突出。组装框16、18的上表面敞开,在组装框16、18的下端设置有下壁。在组装框16、18的右壁以及左壁贯通形成有作为临时止动部的矩形的临时止动孔20 (临时保持孔),临时止动孔20在上下方向形成为长条。杆主体14可转动地向壳体的上侧延伸突出,在杆主体14的上端部组装有作为把持部的大致长方体形的捏手22。捏手22能够供车辆的乘员(特别是司机)把持,杆12能够在乘员把持捏手22的状态下被转动操作。在捏手22设置有作为操作部的大致矩形柱状的按钮24,按钮24能够在前后方向在规定范围内移动。在按钮24与捏手22之间挂设有作为操作施力单元的捏手弹簧26 (螺旋弹簧),捏手弹簧26被压缩,从而对按钮24向前侧施力。按钮24从捏手22向前侧突出,乘员能够克服捏手弹簧26的作用力而向后侧按压操作按钮24(参照图4)。在按钮24的后侧且下侧的端部形成有作为连络部的操作面24A,操作面24A随着趋向前方而向朝向上方的方向倾斜。在按钮24且在操作面24A的前侧一体地设置有大致三角形板状的插入板24B,插入板24B的后端面配置为与操作面24A平行。在杆主体14的前侧配置有作为卡合体的树脂制且大致棒状的定位棒28,在定位棒28的下部设置有作为被组装部的大致圆柱状的组装柱30。组装柱30从上侧插入杆主体14的前侧的组装框16,贯通且嵌合于组装框16的下壁,由此,在杆主体14的前侧(外侧)且在组装框16组装定位棒28。在定位棒28且在组装柱30的上侧一体地形成有一对作为卡合部的矩形柱状的定位销32,定位销32从定位棒28向右侧以及左侧延伸突出。在一对定位销32与杆主体14的组装框16下壁之间挂设有作为位移施力单元的棒弹簧34 (螺旋弹簧),棒弹簧34以组装柱30贯通了内部的状态被压缩,并对定位棒28向上侧施力。在定位棒28的上端部设置有作为位移部的倒U字形框状的位移框36,位移框36内在前后方向敞开。上述捏手弹簧26的作用力比棒弹簧34的作用力大,定位棒28借助棒弹簧34的作用力而将位移框36的上端抵接于按钮24的操作面24A的下端(后端),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换挡体,其能够在换挡位置间移动;可操作的操作部,其设置于所述换挡体;卡合体,其组装于所述换挡体的外侧;以及限制体,所述卡合体与所述限制体卡合而限制所述换挡体的移动,并通过所述操作部被操作使得所述卡合体的卡合被解除从而所述换挡体的移动被允许。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西谦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