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近远距离综合转移放置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18139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物近远距离综合转移放置系统,包括平移轨道机构、定位机构、顶伸机构、托换梁和监控机构,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托换梁下端面,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上旋转基础和下旋转基础,所述上旋转基础和所述下旋转基础转动连接,所述上旋转基础下端面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下旋转基础上端面设置与所述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的相互配合,实现上旋转基础和下旋转基础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旋转过程中建筑物整体处于一个稳定的平台和旋转环境,有效的降低旋转过程对建筑物产生的内应力,防止建筑物的结构受损,有效避免裂缝和坍塌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转移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物近远距离综合转移放置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进步、城市规划改造的开展,对于具有使用价值或历史价值的建筑尤其是文物建筑通常采取建筑物整体平移,采用建筑物整体平移技术不仅能够减少投资、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对于文物遗址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建筑物近远距离综合转移放置系统是保留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从现有位置整体转移至新规划的位置。在整体移动过程中通常需要转弯避让障碍物,传统避让方法为使用纵向轨道加横向轨道相结合,通过上滑梁和下滑梁的相互配合使建筑物沿直线移动,即每一次旋转与建筑物开始动工的工序基本相同,不仅需要重新设置圈梁和上滑梁,而且每项顶伸参数和监控系统都需要重新规划,而且纵向加横向移动方式的施工周期较长。在放置建筑物时,需要建筑物与新建混凝土基础相配合,此过程需要也旋转建筑物以实现。所以,现需要研究一种建筑物转弯的装置,实现建筑物快速转弯实现建筑物的移动和精确放置。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134183.6公开一种建筑物同步旋转平移轨道,按建筑物从旧址移动至新址同一上轨道梁滑座中心点的圆弧运动轨迹,在基础筏板上制作圆弧形下轨道梁,构成下轨道梁体系。下轨道钢板、滚轴、上轨道钢板组成移位体系。上轨道梁、上轨道连梁、上轨道叉梁及所述的三梁交接处的上轨道梁滑座构成上轨道梁体系。该装置通过圆弧形轨道梁实现建筑物平移和旋转同步进行,但是此结构设计要求复杂,而且需要施力机构即千斤顶的推力作用方向与上轨道梁滑座对应的圆弧形下轨道梁的切线相一致,综上此装置由于其结构复杂,整体技术参数需要精确,对于混凝土制作的行走轨道存在很大风险,综上此结构并不利用大规模推广;另外特别重要的是对建筑物的结构强度要求高,需要在建筑物内增设辅助支撑加固结构,进一步的增加投入资金。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446210.9公开一种建筑物整体旋转装置现浇混凝土大板基础、旋转轴、水平托换框架、旋转中心、活动反力支座、液压千斤顶、滚轴、旋转建筑物。现浇混凝土大板基础位于需旋转建筑物的下部;旋转轴浇筑在现浇混凝土大板基础中;水平托换框架设置在旋转建筑物下部,包括行走梁和行走梁间斜向支撑;旋转中心位于水平托换框架的几何中心,活动反力支座由钢管立柱、扁担梁、楔形钢垫块和型钢垫块组成;活动反力支座设置在建筑物长边两侧,液压千斤顶依托活动反力支座顶推建筑物绕旋转轴旋转。此结构在现浇混凝土大板基础增设旋转轴,通过液压千斤顶顶推建筑物绕旋转轴旋转,但是此结构依托旋转轴无法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特别是对于无拉结的旧式建筑和大型建筑物在旋转过程中其建筑物内应力无法预估,从而存在结构裂缝或者其他工程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物近远距离综合转移放置系统,通过增设上下相互配合的旋转基座达到了建筑物转移快速和保持建筑物结构稳定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近远距离综合转移放置系统,包括平移轨道机构、定位机构、顶伸机构、托换梁和监控机构,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托换梁下端面,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上旋转基础和下旋转基础,所述上旋转基础和所述下旋转基础转动连接,所述上旋转基础下端面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下旋转基础上端面设置与所述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凹槽。优选的,所述环形凸起和所述环形凹槽为多个。优选的,所述环形凹槽内设置润滑剂。优选的,所述下旋转基础中心设置旋转轴,所述上旋转基础设置与所述旋转轴相配合的旋转孔。优选的,所述顶伸机构包括千斤顶和反力柱,所述反力柱包括活动连接的承力梁和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设置定位轴和限位柱,所述承力梁设置与所述定位轴相互配合的定位孔,所述限位柱设置在所述承力梁两侧。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为圆台形或梯形。优选的,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刻度线。优选的,所述承力梁设置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直径大于所述千斤顶底部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建筑物近远距离综合转移放置系统包括设置转动连接的上旋转基础和下旋转基础,针对小型建筑物上旋转基础和下旋转基础可以使用钢板材质,对于大型建筑物上旋转基础和下旋转基础可以使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配合使用钢板连接而成;上旋转基础下端面设置有环形凸起,下旋转基础上端面设置与所述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凹槽,通过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的相互配合,使建筑物承圆周方向旋转,旋转过程中上旋转基础和下旋转基础之间的相互配合,在旋转过程中建筑物整体处于一个稳定的平台和旋转环境,有效的降低旋转过程对建筑物产生的内应力,防止建筑物的结构受损,有效避免裂缝和坍塌的现象发生。特别重要的是,针对文物建筑,其旧式结构特性,例如,无拉结、框架梁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对称等特性,决定其旋转过程中的技术复杂性,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对文物建筑的保护更加周全。另外,环形凸起和环形凹槽为多个,可以提高上旋转基础和下旋转基础的接触面积,增加旋转机构的整体安全性;环形凹槽内设置润滑剂有效的减小环形凸起和环形凹槽之间的摩擦力,不仅有利于加强旋转过程中千斤顶的推顶效果,而且有利于减小环形凸起与环形凹槽之间的摩损,进而增加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稳定性;下旋转基础中心设置旋转轴,上旋转基础设置与旋转轴相配合的旋转孔,通过设置旋转轴和相配合的旋转孔,使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使上旋转基础围绕旋转轴做定向旋转,配合环形凸起和环形凹槽的滑动连接,有利于加强本专利技术旋转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进一步的减小建筑物旋转过程中的内应力。此外,顶伸机构包括千斤顶和反力柱,反力柱包括活动连接的承力梁和固定底座,固定底座设置定位轴,承力梁设置与定位轴相互配合的定位孔,:本专利技术承力梁和固定底座通过定位轴和定位孔的相互配合实现活动连接,建筑物两侧的千斤顶在顶推过程中,由于建筑物旋转发生角度变化,此时千斤顶必然会发生偏移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承力梁跟随千斤顶共同发生位移变化,使千斤顶的施力方向始终垂直于建筑物,此过程中千斤顶的施力大小和方向更好管控;定位轴优选带阻尼机构的定位轴,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定位轴下端与固定底座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上端通过阻尼机构与承力梁转动连接;二是定位轴上端与承力梁固定连接,下端通过阻尼机构与固定底座转动连接,以上两种带阻尼机构的定位轴设计可以使承力梁的旋转运动更加平缓稳定,有效预防千斤顶与承力梁的接触位置偏移导致千斤顶脱落的现象发生;固定底座为圆台形或梯形有利于增加顶伸机构的锚固作用,有效的增加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固定底座上设置刻度线,可以直接从固定底座上观测到建筑物的偏移角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便于做出及时调整;承力梁设置容纳腔,容纳腔的直径大于千斤顶底部的直径,千斤顶可以安放在容纳腔内,防止千斤顶的滑脱现象发生。综上,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而且旋转过程中稳定性和安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建筑物近远距离综合转移放置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近远距离综合转移放置系统,包括平移轨道机构、定位机构、顶伸机构、托换梁和监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所述托换梁下端面,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上旋转基础和下旋转基础,所述上旋转基础和所述下旋转基础转动连接,所述上旋转基础下端面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下旋转基础上端面设置与所述环形凸起相配合的环形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新攀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思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