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OTO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7888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使MgO散布于固体电解质层即LSGM的晶界。从夹着LDC而形成在与LSGM相反一侧的燃料极扩散的Ni成分被该散布的MgO粒子捕捉,抑制其在电解质层中向空气极侧扩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是2013年10月11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专利技术名称为“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的国家申请号为201280018035.7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一种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其具备:固体电解质层,由固体电解质形成为层状;燃料极,形成在前述固体电解质层的一个侧面使燃料气体渗透至前述固体电解质层;及空气极,形成在前述固体电解质层的另一个侧面使氧化剂气体渗透至前述固体电解质层,其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来用作固体电解质。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作为能够得到比稳定氧化锆高的氧离子导电性的物质,开始关注至少含有La及Ga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以下有时也记载为镓酸镧氧化物),且正在进行大量的研究。该镓酸镧氧化物是如下氧化物,通过即使在低温下氧离子导电性也很少下降的物质,La、Ga的一部分利用置换固溶而被原子价比其低的Sr、Mg等取代,由此,其具有烧结体的氧离子导电性变大的性质。如此,作为一个例子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
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其具备:固体电解质层,由固体电解质形成为层状;燃料极,形成在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一个侧面使燃料气体渗透至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及空气极,形成在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另一个侧面使氧化剂气体渗透至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极包含Ni及NiO的至少一种,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包含至少含有La及Ga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和MgO,在所述固体电解质层中所述MgO为粒子状的MgO粒子,散布于以所述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为主成分的粒子的晶界,所述MgO粒子以4vol%以上且20vol%以下的比例被包含在所述固体电解质层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4.12 JP 2011-087867;2012.03.30 JP 2012-080121.一种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其具备:固体电解质层,由固体电解
质形成为层状;燃料极,形成在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一个侧面使燃料气体
渗透至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及空气极,形成在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另一个
侧面使氧化剂气体渗透至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料极包含Ni及NiO的至少一种,
所述固体电解质层包含至少含有La及Ga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和
MgO,
在所述固体电解质层中所述MgO为粒子状的MgO粒子,散布于以所
述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为主成分的粒子的晶界,
所述MgO粒子以4vol%以上且20vol%以下的比例被包含在所述固体
电解质层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
MgO粒子的粒径小于以所述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为主成分的粒子的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MgO为粒子状的MgO粒子,偏在于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所述一个侧
面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体电解质层的燃料极侧的界面,以所述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为主
成分的粒子和所述MgO粒子的体积比率为80:20~20: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氧化物型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固体电解质层的燃料极侧的界面,以所述钙钛矿型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籾山大柿沼保夫高桥悠也石黑明安藤茂川上晃
申请(专利权)人:TOTO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