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输液灌装后的翻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7455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医用大输液制备过程中、灌装完毕塞入胶塞后对该胶塞进行翻塞的大输液灌装后的翻塞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械翻塞抗力大,成功率不理想等缺陷。其特征是结构小型化,提出新型翻塞爪和芯杆的造型,改善胶塞塞帽的受力状态,利用塞帽胶皮弹力,包括补偿簧在内的成组弹簧,能补偿输液瓶的高度差,从而减小了翻塞抗力,避免了输液瓶瓶口的损伤,改善了翻塞质量,使翻塞成功率高达99%以上。(*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医用大输液制备过程中、灌装完毕塞入胶塞后对该胶塞进行翻塞的大输液灌装后的翻塞装置,它包括如下几个结构特征在由四个翻塞爪瓣(20)组成的翻塞爪(2)内为芯杆(1),翻塞爪(2)的中上部包有橡皮圈(3)。现有大输液生产联动线中的翻塞机,如重庆制药机械厂生产的FS250/500-Ⅱ型,或独立的翻塞机,如桂林制药机械厂生产,其目的是将胶塞塞帽顺利、流畅地翻转180°,以包覆大输液瓶瓶口,使其免受污染。构成是翻塞部分的翻塞爪是由四个或五个形状简单的板式爪瓣所组成,其内为芯杆。不足之处是翻塞时爪瓣把胶塞塞帽撑大成四边或五边形,塞帽的变形和受力都不均匀,而其芯杆端部的双面外凸锥体不断撑开爪瓣,造成爪瓣与输液瓶瓶口间隙过大,塞帽胶皮易从爪瓣下部滑出。在这种状态下,翻塞力大有时会压伤瓶口影响大输液的质量,有时塞帽只翻半个或者没有在瓶口上完全反扣好,甚至翻不过来,翻塞成功率不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经改进的大输液灌装后的翻塞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由四个翻塞爪瓣(20)组成的翻塞爪(2)内为端部带有锥度(25)和作用圆柱部分(24)的芯杆(1),翻塞爪(2)的中上部为橡皮圈(3),翻塞爪瓣(20)上具有内成型面(22)和外凹R锥体(21)。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翻塞爪(2)由销子(5)铰连在爪体(8)上,在橡皮圈(3)的作用下,爪瓣(20)抱紧芯杆(1),芯杆的另一端穿过爪体(8)与螺钉(17)连接,在螺钉(17)下可加有垫片,以微调翻塞爪与芯杆的相对位置,爪体(8)置于套座(4)内,(4)上有四个安装用的螺钉(6),螺套(10)连接在爪体(8)上,滑套(15)置于(10)内并可在螺套(10)中滑动。(10)上有螺钉(16),(15)上有小凹槽(23),它们互相配合以控制滑套(15)在螺套中的滑动量,压头(13)的下面是空簧(14),压头可在滑套(15)中滑动。主簧(7)、复位簧(9)和补偿簧(11)是成组设计的,主簧(7)置于螺套(10)与套座(4)之间,补偿簧(11)置于滑套(15)与螺套(10)之间,复位簧(9)套在芯杆上的小直径部分上装在爪体(8)内。主簧使得翻塞装置在翻塞后回到零位,复位簧使得芯杆在翻塞后回复零位,而补偿簧则是为了补偿输液瓶本身的高低差。翻塞时,外力作用于压头上表面,空簧是一根很软的弹簧,它首先变形,其作用是消耗多余的外力行程,而外力经滑套和很硬的补偿簧和螺套使主簧压缩。芯杆端部的锥度便把翻塞爪下部引导入胶塞塞帽内,如果胶塞圆柱部分没有完全塞入瓶口,芯杆可继续把胶塞完全塞入瓶口。当芯杆端面把塞帽底部压在瓶口上后,瓶口给芯杆的抗力使芯杆向爪体内收缩,复位簧被压缩。芯杆的作用圆柱部分把翻塞爪撑开,爪瓣内部型面决定爪瓣撑到一定尺寸后不再张大,只是继续向下运动,爪瓣与瓶口之间保持一定间隙,塞帽不可能从爪瓣尖部滑出。塞帽随爪瓣逐渐胀大并抱紧爪瓣,爪瓣向下压迫塞帽根部,使塞帽胶皮沿爪瓣尖部向下向内流动,胶皮和金属之间的摩擦力及塞帽对爪瓣的抱紧力组成了翻塞抗力。同时由于爪瓣外凹R锥度的作用,使塞帽外缘被撑得更大,在爪瓣向下运动时,外缘先翻过来,利用胶皮弹力,顺利地反扣在瓶口上完成翻塞动作。主簧在预压状态下足以支承翻塞器活动部分的重量。复位簧与主簧在最大工作行程时的受力相近。而补偿簧在预压状态下其受力与主簧在最大工作行程下受力相当,在瓶子的高度变化时起补偿作用,进一步提高翻塞的成功率。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体积小,高不足200毫米,重量轻,全重不足1000克。2、塞帽受力、变形均匀,翻塞抗力小,翻塞过程轻松、流畅,不会损伤瓶口,使翻塞成功率从现有技术的75%~90%,提高为99%以上。3、互换性强,可装于任何种类的翻塞机中,只要提供大于32毫米的下压行程和大于20公斤的下压力即可。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芯杆,2为翻塞爪,3为橡皮圈,4为套座,5为销子,6、12、16、17均为螺钉,7为主簧,8为爪体,9为复位簧,10为螺套,11为补偿簧,13为压头,14为空簧,15为滑套,18、19为示意的胶塞塞帽和瓶口。图2为本技术的翻塞爪瓣(20),其中21为外凹R锥体,22为内成型面。图3为示意的本技术的翻塞过程,其中19为瓶口,18为胶塞塞帽,20为爪瓣,1为芯杆,3为橡皮圈,5为销子。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述为保证大输液的质量,本技术的各部分金属零件以用不锈钢材质为佳,亦可用其它金属附加电镀。权利要求1.一种翻塞装置,特别是在医用大输液制备过程中、灌装完毕塞入胶塞后对该胶塞进行翻塞的大输液灌装后的翻塞装置,在由四个翻塞爪瓣(20)组成的翻塞爪(2)内为芯杆(1),翻塞爪(2)的中上部包有橡皮圈(3),其特征在于,芯杆(1)的端部带有锥度(25)和作用圆柱部分(24),翻塞爪瓣(20)上具有内成型面(22)和外凹R锥体(21)。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大输液灌装后的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翻塞爪(2)由销子(5)铰连在爪体(8)上,爪体(8)置于套座(4)内,(4)上有四个安装用的螺钉(6),螺套(10)连接在爪体(8)上,滑套(15)置于(10)内,(10)上有螺钉(16),(15)上有小凹槽(23),压头(13)的下面是空簧(14)。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大输液灌装后的翻塞装置,其特征在于,成组设计的主簧(7)、复位簧(9)和补偿簧(11),主簧(7)置于螺套(10)与套座(4)之间,补偿簧(11)置于滑套(15)与螺套(10)之间,复位簧(9)套在芯杆(1)上的小直径部分上装在爪体(8)内。专利摘要一种在医用大输液制备过程中、灌装完毕塞入胶塞后对该胶塞进行翻塞的大输液灌装后的翻塞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机械翻塞抗力大,成功率不理想等缺陷。其特征是结构小型化,提出新型翻塞爪和芯杆的造型,改善胶塞塞帽的受力状态,利用塞帽胶皮弹力,包括补偿簧在内的成组弹簧,能补偿输液瓶的高度差,从而减小了翻塞抗力,避免了输液瓶瓶口的损伤,改善了翻塞质量,使翻塞成功率高达99%以上。文档编号B67B1/04GK2048855SQ8920862公开日1989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1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1日专利技术者黄友益 申请人:国营环宇机械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塞装置,特别是在医用大输液制备过程中、灌装完毕塞入胶塞后对该胶塞进行翻塞的大输液灌装后的翻塞装置,在由四个翻塞爪瓣(20)组成的翻塞爪(2)内为芯杆(1),翻塞爪(2)的中上部包有橡皮圈(3),其特征在于,芯杆(1)的端部带有锥度(25)和作用圆柱部分(24),翻塞爪瓣(20)上具有内成型面(22)和外凹R锥体(2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友益
申请(专利权)人:国营环宇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