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锦专利>正文

新式多节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624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式多节千斤顶。其特点是在原基本油缸9、第一伸缩节8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伸缩节。该新式千斤顶实现后,可用在各种大、中、小型汽车上作为顶升装置。它与已往技术相比较,其优点是顶升高度大、方便、灵活,不会因原千斤顶的顶升距离小而影响汽车的修理工作。(*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新式顶升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多节千斤顶。目前广泛使用的顶升装置基本上都是使用千斤顶。该千斤顶的主要缺点是顶升高度小,这是由于顶升伸缩缸数量少造成的。这样当遇有大型货车、或离地间隙较大的中、小型汽车出现故障时,使用该千斤顶,往往由于顶升高度不足,致使故障车无法维修。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依据上述问题中的缺欠,为人们提供一种新式顶升装置,进而解决顶升距离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是由底座1、储油缸3、基本油缸9、第一伸缩节8、第二伸缩节7、螺旋伸缩节6、泵油缸12、等组成,在底座1上制有进油通道13,回油通道15、在通道口处放有阻油珠2、11,储油缸3和基本油缸9与底座1之间是焊接,储油缸3与基本油缸9之间也是焊接;第一节8与基本油缸9之间、第二伸缩节7与第一伸缩节8之间均是卡环、卡簧连接,螺旋伸缩节6与第二伸缩节7之间是螺纹连接;本技术实现后,用于实际工作中,可将原举升距离提高。这样即可方便了实际工作的需要,使那些大卡车、货车在出现问题后,不会因千斤顶顶升距离太小而影响工作。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底座结构俯视图;图中1-底座,2-11-阻油球,3-储油缸,4-液压油,5-油封,密封胶圈,6-螺旋伸缩节,7-第二伸缩节,8-第一伸缩节,9-基本油缸,10-液压油活塞,12-泵油缸,13-进油通道,14-放油螺丝,15-回油通道,16-进油通道。底座尺寸140mm×180mm×20mm,材质铸铁,并一次铸出两个进油通道,两上回油通道,通道孔Φ=6mm,基本油缸Φ1=80mm,Φ2=74mm, 长180mm储油缸Φ1=120mm,Φ2=114mm,长180mm;第一伸缩节Φ1=74mm,Φ2=68mm,第160mm;第二伸缩节Φ=68mm,圆管内制螺纹,长160mm;螺旋伸缩节Φ=62mm,长160mm;液压油选用标准液压油;放油螺丝,M8,长35mm,阻油球3个,直径D=10mm,油封、密封胶圈均采用市售标准件。权利要求一种新型多节千斤顶,由底座1、储油缸3、基本油缸9,第一伸缩节8,第二伸缩节7、螺旋伸缩节6、泵油缸12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上,制有进油通道13,回油通道15、在通道口处放有阻油珠2,11,储油缸3和基本油缸9与底座1之间是焊接,储油缸3与基本油缸9之间也是焊接;第一伸缩节8与基本油缸9之间、第二伸缩节7与第一伸缩节8之间均是卡环、卡簧连接,螺旋伸缩节6与第二伸缩节7之间是螺纹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新式多节千斤顶。其特点是在原基本油缸9、第一伸缩节8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伸缩节。该新式千斤顶实现后,可用在各种大、中、小型汽车上作为顶升装置。它与已往技术相比较,其优点是顶升高度大、方便、灵活,不会因原千斤顶的顶升距离小而影响汽车的修理工作。文档编号B66F3/00GK2292784SQ9622585公开日1998年9月30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1日专利技术者刘锦 申请人:刘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多节千斤顶,由底座1、储油缸3、基本油缸9,第一伸缩节8,第二伸缩节7、螺旋伸缩节6、泵油缸12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上,制有进油通道13,回油通道15、在通道口处放有阻油珠2,11,储油缸3和基本油缸9与底座1之间是焊接,储油缸3与基本油缸9之间也是焊接;第一伸缩节8与基本油缸9之间、第二伸缩节7与第一伸缩节8之间均是卡环、卡簧连接,螺旋伸缩节6与第二伸缩节7之间是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
申请(专利权)人:刘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