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6156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餐盘,包括餐盘主体,其上成型有至少三个凹陷于盘面的餐格,餐盘主体设有三个空载支撑点,其分别为两餐格的底部支撑点及餐盘主体的一端部支撑点,餐盘主体的端部支撑点与两餐格的底部支撑点的连线形成一三角支撑区域,餐盘主体的空盘重心靠近餐盘主体的中部设置;其余各餐格的底部高于底部支撑点,且餐盘的满载重心靠近餐盘主体的中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餐盘主体的底部设置了三个空载支撑点,在未使用餐盘的情况下,三个空载支撑点可以与桌面接触,起到平衡支撑的作用,当各个餐格中盛有食物时,餐格中的食物在重力作用下会使所有餐格的底部与桌面接触,使餐盘主体具有更多的支撑点,从而使餐盘主体的稳定性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餐具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餐盘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餐具的使用方面变得越来越丰富,更注重餐具的方便性和实用性,快餐业的发展也伴随着快餐盘的发展。中国专利CN 204541555U公开了一种均衡营养定量配餐盘,包括盘体,其上设有肉菜区、素菜区、副荤区和主食区四个容积区,肉菜区、素菜区、副荤区和主食区中均设有菜品标识,肉菜区的容积为125?147cm3;素菜区的容积为88?103cm3;副荤区的容积为152?179cm3;主食区的容积为127?150cm3。上述专利文献中将餐盘分为四个容积区,每个容积区对应一种菜品,同时还在餐盘上设置了汤碗放置区,当采用上述餐盘进行食物盛取时,必须先对各餐格进行盛取,然后再将盛满的汤碗放置在餐盘上,当需要改变盛取顺序时,比如先放置盛满的汤碗,然后再盛取菜品或主食,由于汤碗放置在餐盘的边缘,汤碗放置区的下方处于悬空状态,此时餐盘的重心会转移至靠近餐盘的边缘位置,使餐盘失去平衡而倾倒。如图1所示,空载时,各餐格的空盘重心4位于四个餐格所形成区域的中部;当满载食物时,餐盘的满载重心5位于餐盘的中部,但是,当餐格没有盛取菜品和主食的情况下,若先将满载的汤碗放置在汤碗放置区6,此时餐盘重心(仅盛放汤碗时的重心9)会进一步向着餐盘边缘转移,重心9位于底部支撑点31所组成的四边形之外,汤碗越重则餐盘被压翻的几率越大,这样容易对餐盘使用者或其周围的人或物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高餐盘在盛取食物时的稳妥性能,避免餐盘对用餐者造成伤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餐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种餐盘,包括餐盘主体,其上成型有至少四个凹陷于盘面的餐格,所述餐盘主体设有三个空载支撑点,其分别为两所述餐格的底部支撑点及位于所述餐盘主体一端的端部支撑点,所述餐盘主体的端部支撑点与两所述餐格的底部支撑点的连线形成一三角支撑区域,所述餐盘主体的空盘重心靠近所述餐盘主体的中部设置;其余各所述餐格的底部高于所述底部支撑点,且所述餐盘的满载重心靠近所述餐盘主体的中部。所述餐盘主体上还成型一用于盛放汤碗的汤碗放置区,所述汤碗放置区靠近所述餐盘主体的端部支撑点位置。所述餐盘主体上成型有四个餐格,其中两所述餐格位于远离所述餐盘主体的端部支撑点的一端,其两餐格的底部分别形成一空载支撑点;其余两所述餐格位于所述汤碗放置区与具有空载支撑点的两所述餐格之间。所述餐盘主体的四个餐格上分别设有用于识别菜品的辅助识别标识。每一所述餐格中均设有用于标识所述餐格容量的浅格区域,所述浅格区域设置于所述餐格的一侧。所述浅格区域的容积占所述所述餐格容积的10?30%;所述辅助识别标识设置于所述浅格区域中。所述餐盘主体上的辅助识别标识包括肉菜区标识、素菜区标识、副荤区标识和主食区标识。所述肉菜区餐格的容积82?103cm3;素菜区餐格的容积118?147cm3;副荤区餐格的容积143?179 cm3;主食区餐格的容积120?150 cm3。不具有空载支撑点的所述餐格的底部高于具有空载支撑点的所述餐格底部0.5-1.5mm ο所述餐盘满载食物时,不具有空载支撑点的所述餐格底部高度下降至与所述空载支撑点平齐,形成满载支撑点。所述餐盘主体呈椭圆形、树叶形、多边形外形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A.本专利技术在餐盘主体的底部设置了三个空载支撑点,在未使用餐盘的情况下,三个空载支撑点可以与桌面接触,起到平衡支撑的作用,当各个餐格中盛有食物时,餐格中的食物在重力作用下会使所有餐格的底部与桌面接触,使餐盘主体具有更多的支撑点,从而使餐盘主体的稳定性更好。B.本专利技术中将汤碗放置区设置在餐盘主体的端部支撑位置,在使用餐盘时,可以先盛放汤碗,然后再在各个餐格中添加各种菜肴或主食。汤碗放置区设置在其中一个空载支撑点附近,放置汤碗后,餐盘整体重心位于支撑点所形成的支撑三角形之内,从而避免了放置汤碗后的整体中心悬空于有效支撑点之外所造成的不稳定因素,对于使用者可以避免由于汤碗倾倒所造成的烫伤现象,可实现汤类食品和其它菜肴、主食的无先后盛取,使用更加方便。C.对不同人群而言,每餐所需要摄入的饭菜量也不相同,因此本专利技术将餐盘设计了两档容量供不同人群使用,本专利技术在餐格中增加了相应的提示,采用区域容量标识的方法,在餐格中划定一块独立的浅格区域作为容量标识,以整个餐格的容量为100%,标识区域外的容量为80%,分别适合男性和女性或需要控制体重的男性人群使用,与现有图1中所采用的两条刻度线标识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区域标识方法在实际取餐时更容易辨认,能更好得帮助使用者掌握用餐容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餐盘重心分布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餐盘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餐盘在空载情形下的重心分布示意图;图5是图4的空载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餐盘在满载情形下的重心分布示意图;图7是图6的满载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只放置汤碗时餐盘重心分布不意图。图中:1_餐盘主体;2-餐格,21-浅格区域;3-空载支撑点,31-底部支撑点,32-端部支撑点;4-空盘重心;5-满载重心;6-汤碗放置区;7-辅助识别标识;8-满载支撑点;9-仅盛放汤碗时的重心。【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餐盘,包括餐盘主体I,其上成型有至少四个凹陷于盘面的用于盛放食物的餐格2,餐盘主体I设有三个空载支撑点3,其分别为两餐格2的底部支撑点31及餐盘主体I的一端部支撑点32,餐盘主体I的端部支撑点32与两餐格2的底部支撑点31的连线形成一三角支撑区域,如图4所示,图中提供了四个餐格结构。其中餐盘主体I的空盘重心4靠近餐盘主体I的中部设置;其余各餐格2的底部高于底部支撑点31,如图5所示,即不具有空载支撑点的餐格的底部高于具有空载支撑点的餐格底部0.5-1.5mm,本专利技术优选1mm,且餐盘的满载重心5靠近餐盘主体I的中部,且位于各支撑点连线所形成的支撑区域内。同时,本专利技术还在餐盘主体I上成型一用于盛放汤碗的汤碗放置区6,汤碗放置区6靠近餐盘主体I的端部支撑点32位置。本专利技术在餐盘主体I上成型有四个餐格2,其中两餐格2位于远离餐盘主体I的端部支撑点32的一端,在其底部分别形成一空载支撑点3;其余两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餐盘,包括餐盘主体(1),其上成型有至少四个凹陷于盘面的餐格(2),其特征在于,所述餐盘主体(1)设有三个空载支撑点(3),其分别为两所述餐格(2)的底部支撑点(31)及位于所述餐盘主体(1)一端的端部支撑点(32),所述餐盘主体(1)的端部支撑点(32)与两所述餐格(2)的底部支撑点(31)的连线形成一三角支撑区域,所述餐盘主体(1)的空盘重心(4)靠近所述餐盘主体(1)的中部设置;其余各所述餐格(2)的底部高于所述底部支撑点(31),且所述餐盘的满载重心(5)靠近所述餐盘主体(1)的中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玲马宁刘洋张亚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