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交流伺服控制
,基于电压观测器和电压预测器,为一种交流 伺服的电流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高效率、高功率密度、无换向刷和高精度等优点,目前交流伺服已经广泛应用 于机械加工、机器人等工业领域。交流伺服一般采用=环级联的控制方法,由内而外分为电 流环控制、速度环控制和位置环控制。在=环级联控制方法下,电流环的动态响应性能往往 是整个交流伺服系统高性能的关键。 目前,在伺服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PI控制。PI调节器作为经典控制方法,具有 结构简单,稳定可靠的优点。一般在实际应用中会尽量提高PI调节器的增益W获得更好的 响应性能,但是过高的增益会带来较大的超调乃至振动,造成稳定性的下降。因此,PI调节 器具有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相矛盾的缺点,实际应用中很难兼顾动态与稳态两个指标。 文献1《永磁同步电机改进电流预测控制K《电工技术学报》,2013,28(3):50-55, 王伟华,肖犧,下有爽)采用了改进预测控制的方法调节电流环,文中的仿真部分和实验部 分说明了其算法的可行性。但是该方法的推导中,首先假设电压方程中的禪合项和反电势 项在短时间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伺服的电流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基于电压观测器和电压预测器的交流伺服电流控制,按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离散采样,以电流环控制周期Ts为采样周期进行离散采样,得到电机的d、q轴离散电压方程;步骤二:d、q轴电压观测,针对电机的d、q轴离散电压方程,分别设计d轴电压观测器和q轴电压观测器,得到k时刻的d轴电压观测量和q轴电压观测量;步骤三:d、q轴电压预测,根据k+1之前时刻的d、q轴电压和电流,预测k+1时刻的d、q轴电压;步骤四:d、q轴控制电压生成,根据k时刻的d轴电压观测量和q轴电压观测量,结合k+1时刻的d、q轴电压预测量,生成d、q轴控制电压,用于交流伺服的电流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超,孙园园,齐丹丹,吴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埃斯顿自动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