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秋香专利>正文

物品可调升降及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544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物品可调升降及定位结构,包含有一内杆、一外杆与一固定在该内杆上的定位装置,该外杆与该内杆相互套接呈可相对伸缩的状态,该定位装置包括有一定位座、二舌片、一移动座、一拉索与一弹性元件,该定位座固定在内杆上,该定位座上设有二个呈适当夹角且一端通及外界的导槽,每一该导槽嵌置一该舌片,该二舌片的第一端分别伸出该定位座的两侧外,该移动座上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与该二舌片第二端连接形成连动,该移动座一端连接该拉索的第一端,以该拉索传递予该移动座朝向该内杆第一端的拉力,该移动座与定位座之间连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提供予该移动座一相反于该拉索的拉力的复位弹性力,可方便操作、简易控制内杆与外杆相对伸缩与固定。(*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物品可调升降及定位结构。尤指一种包含有相套接的内杆与外杆,及一固定在该内杆上的定位装置,该定位装置包括有一定位座、二舌片、一移动座、一拉索与一弹性元件,该拉索可连动二舌片缩小夹角,而弹性元件可连动移动座复位,并以移动座作动二舌片抵紧外杆内壁,使达到具有调整内杆相对外杆伸缩及定位功能。
技术介绍
目前,已有的桌子为了配合使用者的高度而设计成具有升降及定位的结构,如美国公告第5,775,234号和第4,715,295专利前案,是于伸缩管上设有气压缸与定位机构,而达到调整升降及定位的目的。然而,该等前案的技术中,虽可利用气压缸致动而能自动升起桌面,但欲使桌面下降时,却须一边做控制定位机构呈不锁状态,同时做施力将桌面下压的动作,不仅造成操作上的不便,而且会有费力不易操作的缺失,尤其当桌面高度较高,而操作者身高较矮时,操作者必须垫起脚跟且很费用力地下压桌面,其操作不便与费力的情形实不言可喻。再者,该等前案,其气压缸经一段时间磨耗,会产生漏气无法有效致动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操作、可简易控制内杆与外杆相对伸缩与有效固定的物品可调升降及定位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方案一种物品可调升降及定位结构,其包含有一内杆、一外杆与一固定在该内杆上的定位装置,该外杆与该内杆相互套接呈可相对伸缩的状态,该定位装置包括有一定位座、二舌片、一移动座、一拉索与一弹性元件,该定位座固定在内杆上,该定位座上设有二个呈适当夹角且一端通及外界的导槽,每一该导槽嵌置一该舌片,该二舌片的第一端分别伸出该定位座与该内杆的两侧外,该移动座上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与该二舌片第二端连接形成连动,该移动座一端连接该拉索的第一端,以该拉索传递予该移动座朝向该内杆第一端的拉力,该移动座与定位座之间连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提供予该移动座一相反于该拉索的拉力的复位弹性力。可方便操作、简易控制内杆与外杆相对伸缩与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组合剖示图。图6是相对于图5是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图3、图4、图5所示,一种物品可调升降及定位结构,其包括有一内杆10;一外杆20,该外杆20的第一端200与该内杆10的第二端101相互套接呈可相对伸缩的状态;一固定在该内杆10上的定位装置30,该定位装置30进一步包括有一定位座31、二舌片32、33、一移动座34、一拉索35与一弹性元件36,该定位座31固定在内杆10上,该定位座31上设有二个呈适当夹角且一端通及外界的导槽310、311,每一该导槽310、311嵌置一该舌片32、33,该二舌片32、33的第一端320、330分别伸出该定位座31与该内杆10的两侧外并可触抵该外杆20的内壁,该移动座34上具有连接部340,该连接部340与该二舌片32、33的第二端321、331连接形成连动,该移动座34一端连接该拉索35的第一端350,以该拉索35传递予该移动座34朝向该内杆10的第一端100的拉力,该移动座34与定位座31之间连设有弹性元件36,该弹性元件36提供予该移动座34一相反于该拉索35的拉力的复位弹性力。请参见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当中,该移动座34上的连接部340为一枢轴343,该二舌片32、33的第二端321、331上设有枢孔322、332,该舌片32、33以枢孔枢设在该移动座34的枢轴343上。请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当中,该移动座34上的连接部340包括有呈上下分布的第一凸柱341与第二凸柱342,该二舌片32、33的第二端321、331介置在该第一凸柱341与该第二凸柱342之间。请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当中,该弹性元件36为伸缩弹簧,该伸缩弹簧一端连接该移动座34,另端连接该定位座31。请参看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当中,该拉索35第二端351连接在一扳杆37中央处,该扳杆37的第一端370枢设在该内杆10的第一端100位置处,且该扳杆37的第二端371延伸一扳柄372。请参看第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例当中,该内杆10上设有一呈卷曲的弹片38,该弹片38内卷的第一端380固定在该内杆10上,而外伸的第二端381固定在外杆20上。当内杆10相对外杆20上升时,该弹片38会被拉伸而使内杆10具有下降的弹力,可提供内杆10下降时的辅助力而增进下降的顺畅性。请参看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组合时,是弹性元件36连接在移动座34的第二端344与定位座31之间。拉索35的第二端351固定在移动座34的第一端343,该拉索35上固设有一卡块39,该卡块39嵌卡在定位座31的鱼眼状穿孔300。二舌片32、33分置在定位座31的二导槽310、311内,使舌片32、33的第一端320、330局部伸出定位座31外侧,并使舌片32、33的第二端321、331连接移动座34的连接部340。盖体40覆盖定位座31而成一完整组合体并固定在内杆10上。扳杆10固定在拉索35的第一端350。内杆10的第一端100固接第一物件50。外杆20的第一端200与内杆10的第二端101套接。外杆20的第二端201固接第二物件51。扳杆37的第一端370枢设在内杆10的第一端100位置处的第一物件50上。弹片38的第一端380固定在内杆10上,而第二端381固定在外杆20上。如是即为本技术的组合态样。请配合参看图5、图6所示,本技术欲控制内杆10与外杆20相对伸缩,即控制第一物件50相对第二物件51移动间距时,使用者扳动扳杆37而拉动拉索35,若使用者施力大于弹性元件36时,移动座34便朝内杆10的第一端100方向移动,移动座34上的连接部340便推转两舌片3233的第二端321、331,使两舌片32、33相对夹角缩小,该两舌片32、33的第一端320、330便无法有效抵紧外杆20内壁,故可施力予内杆10或外杆20,而使内杆10相对外杆20伸缩,进而达到调整第一物件50相对第二物件51的间距。而当第一物件50相对第二物件51间距达到所需时,使用者松开对扳杆37的施力,其在弹性元件36的复位弹力作用下,移动座34朝内杆10的第二端101方向移动,而回复至原来位置,使二舌片32、33的夹角回复较大的状态,该二舌片32、33的第一端320、330便可有效抵紧外杆20的内壁,进而使内杆10与外杆20固定,达到控制内杆10与外杆20伸缩与固定的目的。因此藉由上述的结构设计,可归纳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设计以舌片撑抵外杆内壁,可提高其固定的稳定性与牢固性。2.拉索远端操控伸缩与固定,拉索可依内杆长度需求而配合延伸,增进设计上的方便性。权利要求1.一种物品可调升降及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内杆、一外杆与一固定在该内杆上的定位装置,该外杆与该内杆相互套接呈可相对伸缩的状态,该定位装置包括有一定位座、二舌片、一移动座、一拉索与一弹性元件,该定位座固定在内杆上,该定位座上设有二个呈适当夹角且一端通及外界的导槽,每一该导槽嵌置一该舌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品可调升降及定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内杆、一外杆与一固定在该内杆上的定位装置,该外杆与该内杆相互套接呈可相对伸缩的状态,该定位装置包括有一定位座、二舌片、一移动座、一拉索与一弹性元件,该定位座固定在内杆上,该定位座上设有二个呈适当夹角且一端通及外界的导槽,每一该导槽嵌置一该舌片,该二舌片的第一端分别伸出该定位座与该内杆的两侧外而可触抵该外杆的内壁,该移动座上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与该二舌片第二端连接形成连动,该移动座一端连接该拉索的第一端,以该拉索传递予该移动座朝向该内杆第一端的拉力,该移动座与定位座之间连设有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提供予该移动座一相反于该拉索的拉力的复位弹性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秋香
申请(专利权)人:罗秋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