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茂雄专利>正文

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的梭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5120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的梭动阀,该梭动阀是于本体内开设一槽孔以供一压缩弹簧及一顶柱置入结合,令顶柱受压缩弹簧的顶持呈定位,如此于气动活塞往复的作动行程,即可藉该顶柱顶住汽缸盖使梭动阀的进气动作提早关闭,以求气动活塞行程的缩短而加快其作动速度,使所述气动活塞的行程将因负载增加而增加行程,惟于无负载状态时,则活塞的行程较短,其速度亦相对变快。(*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的梭动阀。传统油压千斤顶气动缸的相关构件,因整体组成仍嫌复杂,且构件彼此之装配容易发生妨碍干涉,致仍有相当缺点;是以,申请人前即提出一种油压用往复式气动缸的结构(专利号第ZL93211984.0号技术案),其主要是在气缸内壁增设适当的导槽,并配合活塞组构成的改进,进而克服原有的若干缺点。上述前案设计,是直接在气缸内壁冲设两导槽,令活塞组通过导槽时,使活塞组套设的密气环与导槽产生适当间隙以供气体释入梭动压缩室内,藉此推动梭动阀形成一通气道而向外排出,以促成活塞组往复作动,故可省略气压缸与缸座间另设外环管路,令整体组成更为精简,且避免组装时发生干涉的不利情事。又所述活塞组,其是利用塑胶超音波结合一挡环片所构成,以供梭动阀容置其间,不仅使构成更为简单,并于活塞组的往复作动行程中扮演极其重要而不可或缺的角色,惟其中的梭动阀不论在有无负载的状态下,其气动活塞的行程均恒一不变。换言之,即使在无负载的状态时,气动活塞极必须经过同样的进气压缩作动行程始造成活塞杆的往复推动,故无负载状态下的活塞行程既不能有效缩短,其速度亦显得相对缓慢,效率似嫌较低。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的梭动阀,它能于无负载状态时,使活塞的行程缩短,速度变快,从而提高效率。根据本技术的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的梭动阀,其特征在于,在梭动阀本体开设一贯穿中孔,于该贯穿中孔前端内壁形成一内缩阶级部,令贯穿中孔依序置入一顶柱及一压缩弹簧,进而再以一填补块结合于贯穿中孔的末端以呈封闭状态,又顶柱末端设有一较大阶级部,使恰供抵持于贯穿中孔前端内壁的内缩阶级部,并承受压缩弹簧抵持呈活动伸缩,另该梭动阀的本体外壁于前、后两端均分别套设一密气环及一油封。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之梭动阀使用于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的分解立体图。图2所示为图1的组合剖面图。(尚未从事压缩前的状态)。图3所示为本技术中外界气体刚进入气缸推动气动活塞组的动作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中梭动阀已呈开启状态的动作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中梭动阀关闭即将完成一循环动作的动作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装设于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的实施例外观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的梭动阀6,其是专供配合一气缸1、一气缸盖2、一气缸底盖3,于气缸1内设一气动活塞组4及一活塞杆5而组成一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其中气缸1,主要是于上、下分设一气缸盖2及一气缸底盖3,藉六角承窝螺栓21施予锁合,惟气缸1于内壁选定位置则冲设有两对应的导槽11,该导槽11是凸出外壁的适当内凹槽状;气缸盖2,其四端均设螺栓孔22供六角承窝螺栓21贯穿,并于选定处开设一进气孔23;气缸底盖3,其四端亦设螺栓孔31以供上述六角承窝21的对应锁合,而中央开设一中孔32以供一唧筒33穿置结合,又其表面与侧壁间另开设数个L形通孔34,所述唧筒33前端孔径内置一衬套331及一O形环332,并于贯穿气缸底盖3而锁结一唧筒35,又其后端则锁设有一方形油封333、一背托垫片334及一六角螺帽335;气动活塞组4,呈一适当环体,其外径上下分别套设第一密气环41及第二密气环41′,环体端面形成一凹面恰可供一挡环片42以超音波结合而预留适当间隙422(参照图2),又环体凹面中央乃形成一梭动压缩室47,其外径并开设一径向进气孔44恰贯通至所述梭动压缩室47,又所述凹面一侧是开设一排气孔45,而本案的梭动阀6恰活动置入而位于气动活塞组4与档环片42之间,使所述梭动压缩室47是与径向进气孔44相通(如图2所示);活塞5,其一端是贯穿唧筒盖35至唧筒33内,另一端则锁合一弹簧座51,并套设一压缩弹簧52,藉弹簧座51恰顶持于气动活塞组4的本体末端,以压缩弹簧52的伸缩驱合活塞杆5往复作动;如上述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的组成,即为申请人以前所提第ZL93211984.0号技术案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因该实施例极适于用以搭配本案的梭动阀6使用,故一并详述如上,惟并非属于本案权利要求范围。本技术特别针对梭动阀6的结构改良,乃是进一步于梭动阀6的本体开设一贯穿中孔61,使该贯穿中孔61前端内壁具有一内缩阶级部62,令贯穿中孔61依序置入一顶柱63及一压缩弹簧64,进而再以一填补块65结合于贯穿中孔61的末端以呈封闭状态,又顶柱63的末端是具有一较大阶级部631,使恰供抵持于内缩阶级部62而无向外脱落之虞,惟仅承受压缩弹簧64抵持呈现活动伸缩,另该梭动阀6于本体外壁之前、后两端亦各套设一密气环66及一油封67;如上述构件组成(如图2所示),即可从气缸盖2的进气孔23施予压缩空气,并推动气动活塞组4向前移动(如图3所示),当第一密气环41经过响导槽11时产生间隙,令气体经此间隙通过径向进气孔44而进入梭动压缩室47(如箭头方向所显示),由于梭动阀6的底面积大于前端面积,故在气压相同条件下,底部所受压力即较大,乃可压缩推进梭动阀6向前移动而开启排气孔45的通路,同时在梭动阀6与挡环片42间亦造成一间隙(如图4所示),故气体即直接由该间隙通过排气孔45而迅速向气缸底盖3的L形通孔34往外排出,因压缩力量骤减而低于压缩弹簧42的张力,乃促成活塞杆5向后退移回恢原状,同时,在梭动压缩室47的残存气体是经由第二密气环41′与响导槽11之间隙而向L形通过孔34排出(即图5所示),当梭动压缩室47的气体排出后即自动关闭梭动阀6以恢复至待命状态(即图2状态),若此进气与排气均在极瞬间完成往复动作,在进气从事压缩时即造成活塞杆不断地往复推动。本技术因于梭动阀6内设一顶柱63及一压缩弹簧64,故可利用顶柱63顶住气缸盖2,使梭动阀6可获提早关闭,进而令气动活塞组4的作动行程缩短,以加快其作动速度;又,当气动活塞组4是处于有负载压力的情形下,则气室A可得较高的压力,于经过导槽11并推开梭动阀6后,储存于梭动压缩室47的气体压力亦提高,待气动活塞组4前进至导槽11位置时(如图3所示),梭动阀6即开始要进行关闭,而梭动压缩室47的气体必须排至室C,此时因L形通孔34(即出气孔)的节流作用,故先前由气室A流入的高压气体尚未完全排出,因此梭动阀6欲关闭需耗较大力量,使得压缩弹簧64的压缩行程增加,相对于气动活塞组4的行程亦增长。依上述原理,即可使得气动活塞组4的行程,将会因负载的增加而增加行程,速度变慢,而于无负载时,活塞的行程即较短,且速度较快。权利要求1.一种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的梭动阀,其特征在于,在梭动阀(6)本体开设一贯穿中孔(61),于该贯穿中孔(61)前端内壁形成一内缩阶级部(62),令贯穿中孔(61)依序置入一顶柱(63)及一压缩弹簧(64),进而再以一填补块(65)结合于贯穿中孔(61)的末端以呈封闭状态,又顶柱(63)末端设有一较大阶级部(631),使恰供抵持于贯穿中孔(61)前端内壁的内缩阶级部(62),并承受压缩弹簧(64)抵持呈活动伸缩,另该梭动阀(6)的本体外壁于前、后两端均分别套设一密气环(66)及一油封(67)。专利摘要一种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的梭动阀,该梭动阀是于本体内开设一槽孔以供一压缩弹簧及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压千斤顶用气动缸的梭动阀,其特征在于,在梭动阀(6)本体开设一贯穿中孔(61),于该贯穿中孔(61)前端内壁形成一内缩阶级部(62),令贯穿中孔(61)依序置入一顶柱(63)及一压缩弹簧(64),进而再以一填补块(65)结合于贯穿中孔(61)的末端以呈封闭状态,又顶柱(63)末端设有一较大阶级部(631),使恰供抵持于贯穿中孔(61)前端内壁的内缩阶级部(62),并承受压缩弹簧(64)抵持呈活动伸缩,另该梭动阀(6)的本体外壁于前、后两端均分别套设一密气环(66)及一油封(67)。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茂雄
申请(专利权)人:洪茂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