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茂雄专利>正文

运动器材的手动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3470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运动器材的手动调整装置,主要包括:卡制杆、内管、外管、手把及枢接装置;卡制杆的末端固设有一套筒,套筒另一侧延伸出一拨片;外管套在内管外,其末端设有枢接孔;手把两端各固设有一勾片,勾片前端具有勾压部;卡制杆穿置于内管中,拨片露出于管外;二枢接装置分别组装在手把两侧的勾片上,另一枢接装置组装在内管及卡制杆间;手把的勾压部压制在卡制杆的拨片上;本调整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升降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调整运动器材或跑步机倾斜角度的运动器材的手动调整装置。习见的调整升降或调整倾斜角度的装置,常应用于运用器材中,诸如仰卧起坐机器、卧式举重器等,而主要所应用之处为众所周知的跑步机,由于跑步机提供使用者健身练习的功能;因此,为符合使用者的习惯,通常必于跑步机底部加设有可调整角度或高度的装置,此类装置虽功能相当,但由于用于不同器材,其结构却未必相同,甚至于有使用电动自动装置或机械手动装置,其差别极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的手动升降装置,以适用于运动器材的角度,调整供使用者随各人习惯而调整运动器材最佳使用状态。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的手动升降装置,适用于调整运动器材倾斜角度的手动调整装置。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确实可靠的手动调整装置,可控制装置中的手把,使手把压制一卡制杆动作后,可藉一扭转弹簧使手把回归定位,以增加卡制杆确实卡契于装置中的内、外管的孔中,起到调整作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措施本技术的运动器材的手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卡制杆、一弹片、一内管、一外管、一手把及枢接装置;卡制杆为一长杆体,其前端弯折有一弯勾,末端固设于一套筒一侧,呈相交接合状,套筒的筒身另一侧延伸出一方型拨片;弹片采用一弹性钢片弯折呈V形以构成两翼片,其中一翼片上设有一贯穿孔;内管为一圆管体,管身上设有一圆孔,管体前端侧设有贯穿管壁的枢接孔;外管为长管体,其管径略大于内管,管身的上呈轴向设有一排圆孔,末端设有贯穿的枢接孔;手把由一圆管制成,圆管两端各固设有一长形的勾片,勾片前端具有朝下的勾压部,勾片上各设有相对应的枢接孔;枢接装置以一销轴两端各固设一限位片。卡制杆的弯勾置于弹片两翼片中央,由弯勾穿过弹片的一翼片的贯穿孔;卡制杆及弹片穿置入内管中,弯勾露出内管的圆孔外,一枢接装置的销轴穿过内管的枢接孔及卡制杆的套筒,卡制杆枢设于内管中,仅露出其拨片于管外;内管穿置于外管中,凸出于圆孔的弯勾卡契于外管的通孔,以一组枢接装置的销轴穿过外管的枢接孔;手把两侧的勾片各组装一组枢接装置,分别以销轴穿置于枢接孔中,其勾压部压制在卡制杆的拨片上。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的枢接装置及内管的枢接装置的限位片皆固定于一跑步机的座体上,使卡制杆的拨片位于手把的勾压部下方,所述外管的枢接装置,以限位片固定于跑步机下侧的可摆动的移动轮架杆处,以内管及外管支撑起移动轮架杆。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杆的弯勾穿过所述弹片的一翼片的贯穿孔,以一螺钉贯穿翼片将弹片固定于卡制杆杆体。所述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设手把勾片的枢接装置,其销杆杆身套置一使手把自动归位的扭转弹簧,扭转弹簧一端的钢线固定于勾片上,另一端固定于枢接装置上。以下配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特征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本技术装设于跑步机上的立体示意图。图4本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本技术的动作状态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手动升降装置,主要由一卡制杆1、一弹片2、一内管3、一外管4、一手把5及若干枢接装置6所组成,其中卡制杆1为一长形圆杆体,其前端弯折有一垂角状的弯勾11,其末端固设于一套筒12筒身的一侧,以呈相交的接合状,套筒12的长度略大于圆杆体的直径,且筒身另一侧延伸出一方型拨片13;弹片2为由弹性钢材制成的片体,其采用一弹性钢片弯折为V形以构成两翼片21、22,其中一翼片21上设有一贯穿孔211,另一翼片22末端弯折成弧状;内管3为一圆形长管体,管身上置设有一圆孔31,而管体前端侧设有枢接孔32贯穿两管壁;外管4为一圆形长管体,直径略大于上述内管3,管身上沿轴向设有一排圆孔41,而管身的末端设枢接孔42;手把5用于使用者握持,藉一圆管51成为其把手,圆管51的两端各固设有一略呈长形的勾片52、52’,勾片52前端下方形成两阶段,藉以构成勾片52前端朝下的勾压部521,两勾片52、52’上各设有一枢接孔522、522’;枢接装置6,为本技术上述各构件相枢接的枢接装置,主要包括一销轴61,其两端各可固设一限位片62,藉四组枢接装置6以作为内管3的枢接孔32、外管4的枢接孔42及勾片52、52’的枢接孔522、522’的枢接构件。有关上述所形成的各构件其组合关系(如图1及图2所示),卡制杆1前端的弯勾11置于V型弹片2两翼片21、22的中央,而由弯勾11穿过弹片2的一翼片21的贯穿孔211,以一螺钉212贯穿翼片21将弹片2固定于卡制杆1的杆体上;藉此,将卡制杆1及弹片2穿置入内管3中,再以一组枢接装置6的销轴61穿过内管3的枢接孔32及卡制杆1的套筒12,将卡制杆1枢设于内管3中,仅露出其拨片13于管外;而当弹片2的翼片22顶持到管壁,即可将弯勾11顶出内管3的圆孔31;内管3即可穿置入外管4中,使凸出于圆孔31的弯勾11再卡契于外管4的通孔41内(如图2所示),以使内管3与外管4可卡契组合,而再以一组枢接装置6的销轴61穿过外管4的枢接孔42;上述手把5两侧的勾片52、52’以另外两组枢接装置6,分别枢设于枢接孔522及522’中;藉此即可将手把5的枢接装置6,利用限位片62焊接于跑步机10的座体前横杆7处(如图2至图4所示),且另使装于内管3的枢接装置6的限位片62亦焊接于跑步机10的座体前横杆7处,恰使卡制杆1的拨片13位于手把15的勾压部521下方,而外管4则利用已枢设的枢接装置6的限位片62焊接于跑步机10下侧可摆动的移动轮架杆8处,使外管4及其内的内管3、卡制杆1可于移动轮架杆8上摆动;而由于内管3一端以一组枢接装置6枢设于跑步机10的座体前横杆7处,因此,即以内管3与外管4支撑起移动轮架杆8,使跑步机10可倾斜一定角度(如图3所示)。再者,当使用者欲调整跑步机10的倾斜角时,即可用手握住手把5往上拉提,使勾片52前端的勾压部521压制卡制杆1的拨片13(如图5所示),以使弯勾11翘起,而脱离所卡契的内管3及外管4,使内管3、外管4呈可伸缩状态;当使用者继续往上拉提手把5后,跑步机10即略为仰起,使移动轮架杆8藉其自重而退移且将外管4与内管3拉长,使用者放松手把5后,卡制杆1的弯勾11即能再契入内管3及外管4的圆孔31与通孔41中,使内、外管3、4支撑住移动轮架杆8,以获得跑步机10的高仰角。反之,当使用者往上拉提手把5使弯勾11翘起后,再慢慢放下跑步机10的座体时,内管3及外管4即因座体的压重而缩短,当使用者放开手把5后,使弯勾11卡契住内、外管3、4,获得跑步机10的低仰角;这样,使用者即可根据需要利用本手动升降装置调整跑步机10的仰起角度。本技术中,在手把5处的枢接装置6的销杆61上亦可套置一扭转弹簧9(如图1及图4所示),藉扭转弹簧9一端的钢线固定于勾片52,另一端固定于枢接装置6上,即可供使用者放开所拉提的手把5后,使手把5以扭转弹簧9的弹力而自动归位,以提供使用者下次调整时可再由压勾片52前端的勾压部521压制卡制杆1的拨片13;藉手把5的自动归位,亦可达成卡制杆1的弯勾11确实契入内、外管3、4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动器材的手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卡制杆、一弹片、一内管、一外管、一手把及枢接装置;卡制杆为一长杆体,其前端弯折有一弯勾,末端固设于一套筒一侧,呈相交接合状,套筒的筒身另一侧延伸出一方型拨片;弹片采用一弹性钢片弯折呈V 形以构成两翼片,其中一翼片上设有一贯穿孔;内管为一圆管体,管身上设有一圆孔,管体前端侧设有贯穿管壁的枢接孔;外管为长管体,其管径略大于内管,管身上呈轴向设有一排圆孔,末端设有贯穿的枢接孔;手把由一圆管制成,圆管两端各固设有一长形 的勾片,勾片前端具有朝下的勾压部,勾片上各设有相对应的枢接孔;枢接装置以一销轴两端各固设一限位片;卡制杆的弯勾置于弹片两翼片中央,由弯勾穿过弹片的一翼片的贯穿孔;卡制杆及弹片穿置入内管中,弯勾露出内管的圆孔外,一枢接装置的销轴穿过内 管的枢接孔及卡制杆的套筒,卡制杆枢设于内管中,仅露出其拨片于管外;内管穿置于外管中,凸出于圆孔的弯勾卡契于外管的通孔,以一组枢接装置的销轴穿过外管的枢接孔;手把两侧的勾片各组装一组枢接装置,分别以销轴穿置于枢接孔中,其勾压部压制在卡制杆的拨片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茂雄
申请(专利权)人:洪茂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