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99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叉车(1)的前部配置可倾斜运动的门架(3),在靠近门架(3)处配置其上端沿后方位置倾斜的一对前支柱(15)。在前支柱(15)的后方配置一对与前支柱(15)相对应的后支柱(16),在围绕这些前支柱(15)及后支柱(16)的区域形成驾驶室(9)。前支柱(15)在门架(3)侧的外方弯曲,使在驾驶室(9)的出入口与操作者的上半身相对应的部分被设定成变大。(*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车辆,更详细地说是涉及具有以支承头部防护罩的前支柱为特征的、以叉车为主的工程车辆。如图4所示,叉车在其车体41的前部装备有门架42,在门架42上装备有可升降的升降架43,货叉44被支承在升降架43上。门架42沿前后方向可倾斜地被支承着,通过倾摆油缸45的作用,可以以垂直位置为界在前倾位置及后倾位置之间来回摆动。在驾驶席46的前后两侧部分别装设有前支柱47和后支柱48。通过这些支柱47、48支承着装设于驾驶席46上方的头部防护罩49。头部防护罩49在操作者坐在座席46a上进行操作时保护落下物等不致落下。前支柱47以门架42倾摆动作时不致发生障碍地形成后倾的状态。按照叉车的种类,也可如图中点划线所示,在前支柱47的上部形成圆弧状。前支柱47由角管形成。在前支柱47的上部前侧分别装设有顶视灯50及信号灯(图中未示),在侧部装设有把手51。前支柱47从其底部沿斜向向上直线延伸。由此,与操作者上半身相对应的位置处的出入口的宽度变得狭小,操作者上、下车时需屈身。对于消除该不合理现象,可考虑将支柱47的倾斜角做成近似垂直。但在这种情况下,因前支柱47靠近门架42,故难以确保顶视灯50的装配位置。为使操作者上、下车时有富余的空间,如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将前支柱的下端向前方挪一挪、用使倾斜变大来解决。然而,在前支柱的倾斜变大时,必须有前支柱下端前方的空间。该方法在空间不富余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并且,在前支柱47上设置有操作者在上、下驾驶席46时用于把持的把手51。然而,操作者大多抓住前支柱而不用把手51来上、下车。以往的前支柱47由于用角管形成,难于抓住。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不妨碍其它部件的安装、并且操作者具有富余空间出入驾驶室的工程车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在操作者上、下车时易于把持的前支柱的工程车辆。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外观美观的工程车辆。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中,操作者在驾驶室内进行各种操作、实现作业的工程车辆由其前部可倾斜地设置的门架、靠近门架设置的一对前支柱、前支柱在上端向正后方位置倾斜以确定驾驶室出入口的大小的特征、以及前支柱向门架侧弯曲的特征所构成。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其它的方式,前支具有扁平状的断面。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叉车的侧面图。图2是显示头部防护罩通过前支柱及后支柱支承的状态的部分断面斜视图。图3是显示前支柱的横断剖视图。图4是显示以往的叉车的侧面图。以下,根据图1~图3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尽管在本实施例中以电瓶式叉车进行具体说明,但并不受此限定。如图1所示,在叉车1的车体2的前部装设有可倾斜运动的门架3。在门架3上装设有可升降的升降架4。在升降架4上支承着可一体移动的货叉5。门架3由内门架和外门架(图中未示)构成,内门架通过升降油缸6的作用而升降,升降架4在与内门架一起升降的同时可沿内门架升降。门架3与倾摆油缸7的活塞杆7a相连接,通过倾摆油缸7的动作,门架3可在图1所示的垂直位置、前后方向倾斜运动的位置之间来回摆动。驾驶室9设置在车体2内。座席10设置在放置电池的电池罩8的盖8a上。在设置于驾驶室9的前方的面板11上分别设置有方向盘12、用于进行升降操作的升降操纵杆13以及倾斜操纵杆14。并且,在图1中示出的升降操纵杆13与倾斜操纵杆14为重合的状态。在驾驶室9的前侧设置有前支柱15,后侧设置有后支柱16。通过各个支柱15、16使头部防护罩17水平地支承在座席10的上方。前支柱15的底端焊接到车体2的车架2a上,在通过留置的螺栓等进行紧固的状态下向后方倾斜,同时,使其上部沿头部防护罩17的侧面水平延伸。如图2所示,头部防护罩17由在大致为四角形状的框体内纵横地组装上长条状的棒材而形成。在右侧形成空间17a,用于在更换电池时、将电池箱(图中未示)用钢丝绳吊下并在用绞车使其移动时允许钢丝绳进入该空间。为此,左右的前支柱15不是相同的形状,左侧的前支柱延伸到头部防护罩17的后端部,而右侧的前支柱15的终端处于与空间17a相对应的位置。头部防护罩17的后下端相对于后支柱16的上端固定地连接。此外,头部防护罩17的全部侧面相对前支柱15焊接固定。因此,尽管头部防护罩17具有空间17a,但具有很高的强度。前支柱15朝后方倾斜的部分从驾驶室9向门架3侧弯曲。由此,操作者在进入驾驶室时,或从驾驶室9上下来时,与其上半身对应部分的出入口的宽度比以往的变宽,能宽松地上、下车。并且,前支柱15的弯曲形状可产生视觉上柔和的印象。前支柱15的弯曲量以图2中的δ表示。该弯曲量δ通过将前支柱15的曲率半径设定为4500mm~5000mm,最好为4800mm而能简单地得以确保。因此,在将前支柱15制成弯曲状时不需要费事的操作。并且,δ的具体大小虽然根据叉车的种类等而不同,但既使是最小型的叉车也可以这容易地确保最大为50mm~100mm的程度。如图1所示,在两前支柱15的上部外侧装配有顶视灯19及信号灯20。顶视灯19及信号灯20通过由螺栓固定到前支柱15的内侧面上的共同的支架21来安装。在前支柱15为直线状的状态、其倾斜角度近似垂直的情况下,前支柱15的前面处于与图1中点划线所示的直线相同的位置,在门架3发生倾斜动作时会妨碍顶视灯19及信号灯20。然而,由于前支柱15的上部朝后方弯曲,前支柱15的上部框体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与以往的几乎不变化,因此在门架3进行倾斜动作时不会妨害顶视灯19及信号灯20。在一侧的前支柱15的内侧上装设把手22。操作者能把持着把手22、以稳定的状态进入到驾驶室中,或从驾驶室中下来。并且,如图3所示,前支柱15由外侧具有弯曲面18a、内侧具有平面18b、且以扁平的非对称断面形状的柱材形成的管子而构成。通过这种构成,与以往的断面为四角形状的前支柱相比,较容易抓住。因此,操作者在进入驾驶室,或从驾驶室中下来时,可用前支柱替代把手22而容易地把持。并且,由于省略了前支柱15中的角部,因而对于前支柱15上的受力部件等难于被损坏。在前支柱15的平面18b上以稳定的状态装设着支架21。由于平面18b位于前支柱15的内侧,支架21等的被装设部件及在安装中所使用的螺栓、螺母等不引人注目,提高了外观性。在如前所述构成的叉车进行装卸作业的情况下,操作者坐在座席10上操作方向盘12、升降操纵杆13及倾斜操纵杆14等的操作部件。当将物件堆放在货叉5上时,操作者适当地操纵操作部件,就能将物件搬运并置放在所定的位置上。(1)构成前支柱15的管子的断面形成不局限于图3所示的形状,也可以适当地变更成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等形状。并且,前支柱15并不局限于管子,也可以由实心体所形成的柱材构成。(2)将头部防护罩17固定到前支柱15上的方法不局限于焊接,也可用螺栓将前支柱15与在其它件上形成的头部防护罩17相固定。(3)可不使前支柱15的上部形成沿头部防护罩17的侧面延伸的形状,可与后支柱16同样地、将前支柱15的上端固定到头部防护罩17的下面。(4)后支柱16不一定是必要的,也可仅由前支柱15支承头部防护罩17来构成。权利要求1.一种工程车辆,在靠近设置在前部的可倾斜运动的门架(3)处配置一对前支柱(15),所述前支柱(15)以上端位于后方位置的方式倾斜、以确定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车辆,在靠近设置在前部的可倾斜运动的门架(3)处配置一对前支柱(15),所述前支柱(15)以上端位于后方位置的方式倾斜、以确定用于操作者进行装卸操作及运行操作的驾驶室(9)的出入口的大小,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柱(15)向门架(3)侧弯曲。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川惠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