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放式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919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缩放式千斤顶,一基座包括一上基座元件和一下基座元件,它们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一对下臂的内端通过一对水平布置的下销轴可摆动地连接于上基座元件,在两个下臂的内端外周边上形成有下扇形齿轮,和一与下扇形齿轮啮合的下齿板设置在垂直方向,并固定在下基座元件上,其被布置使在两个下臂竖起的同时,下扇形齿轮使下齿板升起。于是,负载支承平台的升起量能增加,而不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缩放式千斤顶,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改进的千斤顶,其中,以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一对下臂的外端和以倒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负载支承平台的一对上臂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和一以一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连接轴上的一螺杆旋入第二连接轴上的螺孔。这样的缩放式千斤顶是已知的,例如日本专利公报NO3-6120中所公开的。在这样的缩放式千斤顶中,通过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来增加负载支承平台的升起高度。然而,当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增加时,千斤顶的尺寸也增加了,于是,其难于贮存于汽车等的小的贮存空间中。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的缩放式千斤顶,其中,能增加负载支承平台的升起程度,而不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缩放式千斤顶,其中,以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一对下臂的外端和以倒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负载支承平台的一对上臂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和一以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连接轴上的螺杆旋入第二连接轴上的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上基座元件和一下基座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可在垂直方向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下销轴,所述一对下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上基座元件,在所述两个下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下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下扇形齿轮啮合的下齿板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下基座元件上。根据上述的第一特征,当在顺时针方向转动螺杆时,使各对下臂和上臂分别绕下销轴和上销轴竖起,以使折叠的或收缩的千斤顶竖起,因为在两个下臂内端外周边上形成的两个下扇形齿轮同时转动而使下齿板升起,有下销轴的上基座元件相对于有下齿板的下基座元件升高。所以,千斤顶升起的总量为由于下臂和上臂竖起而使负载支承平台升起的量和上基座元件相对于下基座元件升起的量的总合,于是,与先有技术的千斤顶相比(其中,负载支承平台升起的量仅由下臂和上臂的竖起确定),本专利技术千斤顶的升起量可以增加。另外,因为不需要特别地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所以千斤顶的尺寸不会增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缩放式千斤顶,其中,以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一对下臂的外端和以倒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负载支承平台的一对上臂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和一以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连接轴上的螺杆旋入第二连接轴上的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支承平台包括一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和一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上销轴,所述一对上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在所述两个上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上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上扇形齿轮啮合的上齿板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上。根据上述的第二特征,当在顺时针方向转动螺杆时,使各对下臂和上臂分别绕下销轴和上销轴竖起,以使折叠的千斤顶竖起,因为在两个上臂内端外周边上形成的两个上扇形齿轮同时转动而向上推上齿板,有齿板的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相对于有上销轴的的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升高。所以,千斤顶升起的总量为由于下臂和上臂竖起而使负载支承平台升起的量和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相对于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升起的量的总合,于是,与先有技术的千斤顶相比(其中,负载支承平台升起的量仅由下臂和上臂的竖起确定),本专利技术千斤顶的升起量可以增加。另外,因为不需要特别地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所以千斤顶的尺寸不会增加。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缩放式千斤顶,其中,以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一对下臂的外端和以倒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负载支承平台的一对上臂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和一以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连接轴上的螺杆旋入第二连接轴上的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上基座元件和一下基座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可在垂直方向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下销轴,所述一对下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上基座元件,在所述两个下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下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下扇形齿轮啮合的下齿板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下基座元件上,所述负载支承平台包括一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和一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上销轴,所述一对上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所述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在所述两个上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上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上扇形齿轮啮合的上齿板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上。根据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特征,当在顺时针方向转动螺杆时,使各对下臂和上臂分别绕下销轴和上销轴竖起,以使折叠的或收缩的千斤顶竖起,因为在两个下臂内端外周边上形成的两个下扇形齿轮同时转动而使下齿板升起,有下销轴的上基座元件相对于有下齿板的下基座元件升高,并且因为在两个上臂内端外周边上形成的两个上扇形齿轮同时转动而向上推上齿板,所以有齿板的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相对于有上销轴的的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升高。所以,千斤顶升起的总量为由于下臂和上臂竖起而使负载支承平台升起的量、上基座元件相对于下基座元件升起的量和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相对于下负载支承平台元件升起的量的的总合,于是,与先有技术的千斤顶相比(其中,负载支承平台升起的量仅由下臂和上臂的竖起确定),本专利技术千斤顶的升起量可以增加到一更大的程度。另外,因为不需要特别地增加下臂、上臂和螺杆的长度,所以千斤顶的尺寸不会增加。除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和第三特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缩放式千斤顶,所述齿板包括一组销,其以一垂直布置插入对应的一个所述下基座元件和上负载支承平台元件上,所述这些销的两侧能与对应的成对扇形齿轮啮合。根据上述的第四特征,有一个由对应的成对扇形齿轮共用的齿板就足够了,于是,装置能被简化。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缩放式千斤顶的透视图;图2是千斤顶折叠状态时的部分切除的前视图;图3是千斤顶升起状态时的部分切除的前视图;图4是图2中沿4-4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2中沿5-5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1中沿6-6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1中沿7-7线的剖视图。下面通过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图1中显示了一个所谓的缩放式千斤顶10,其中,4个连杆臂以一收缩方式连接,并包括一基座11,一负载支承平台12,其位于基座11正上方,一连杆机构13用于连接基座11和负载支承平台12,和一螺杆14用于通过驱动连杆机构13使负载支承平台12向上升起和下降。如图2和图4,5所示,前述的基座11包括一上基座元件11a和一下基座元件11b,它们在垂直方向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上基座元件11a通过弯曲一钢板成U形而形成,并包括一对侧壁30,30,其在深度方向,也就是说,在千斤顶10的宽度方向相互对置,和一顶部31,其整体连接于侧壁30,30的上端。下基座元件11b也通过弯曲一钢板成U形而形成,并包括一对侧壁32,32,其在深度方向相互对置,它们有一个比上基座元件11a两个侧壁30,30更宽的间隙,和一个底部33,其整体连接于侧壁32,32的下端,上基座元件11a以一垂直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下基座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缩放式千斤顶,其中,以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基座的一对下臂的外端和以倒V形方式设置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负载支承平台的一对上臂的外端通过第一和第二连接轴相连接,和一以可转动但不能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一连接轴上的螺杆旋入第二连接轴上的螺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上基座元件和一下基座元件,它们相互连接可在垂直方向相对移动,通过一对在水平方向布置的下销轴,所述一对下臂的内端可摆动地连接于上基座元件,在所述两个下臂内端的外周边上形成有下扇形齿轮,一个与所述下扇形齿轮啮合的下齿板(支架)在垂直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所述下基座元件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地则行
申请(专利权)人:理研化机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