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33072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9:10
一种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包括支撑地震模型的台面,所述台面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动作单元拼接而成,每个动作单元均可独立垂直于台面上下运动,支撑平台通过一个第一平台框支撑在一个第二平台框上在水平面内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可以通过多个动作单元拼接而成的台面提供在垂直方向上局部拆分地上下运动,从而能够直接对地震模型的土体部分进行局部作动,通过对模型土体进行分离的连续作用,可使模型土体产生真实的剪切效果,并且还可以通过第一平台框和第二平台框提供水平方向的前后、左右运动,以此构成了六个自由度的全方位的地震模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地震的试验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够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的实验装置,所述实验装置尤其可用于模拟地震的局部区域相对运动的情况。
技术介绍
地震模拟振动装置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地震模拟、产品可靠性、土工工程等领域,其中,地震模拟是地震模拟振动装置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分为纵波和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因此模拟地震振动就不得不考虑模拟地震的水平方向以及垂直方向的运动。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0910066560.6公开了一种水平双向地震模拟振动台综合系统,其模拟的就是地震水平方向的振动,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201310491139.6公开了一种双台面大位移三轴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及方法,该现有技术中提供的振动装置模拟的主要也是地震水平方向的振动,垂直方向的振动是通过整体台面运动所实现的,类似的,中国专利申请CN201110139990.3中所公开的离心机用振动台比上述现有技术更近了一步,该现有技术的振动台能够同时模拟地震的水平和垂直双方向的振动,从而可以获得更真实的地震实验效果。从上述现有技术可见,现有的地震模拟实验装置仍然处于简单模拟地震振动的状态,实验时整个地震模型设置在振动台的一体化台面上,通过振动台的动力装置推动整个台面作水平方向的前后左右运动,或者推动整个台面作垂直方向的上下运动,整个地震模型会随着台面的水平和垂直运动一起运动。由于实验平台的体积所限,单个实验平台最大的台面也很少有超过20m×15m的,因而地震模型的整体尺寸也不会太大,因此这样的实验只能通过模拟获得整个模型受到剧烈振动之后的整体地震数据,低震级的轻微振动由于模型尺寸太小,因而在模型尺度范围上对整个模型的影响极小,而且由于地震模型是整体运动的,也无法模拟局部区域的相对运动所带来的地震影响。并且,类似于中国专利申请CN201310491139.6中公开的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其提供的双层台面的结构高度太大,重心高稳定性不好,在诸如离心重力试验环境下模型容易倾覆,且过多的驱动装置设置导致设备的可靠性差,控制复杂,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用于模拟地震模型在地震下的振动,所述模拟振动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包括支撑所述地震模型的台面,设置在所述台面下方的支撑架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架下方的支撑板;所述台面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动作单元拼接而成,每个所述动作单元下方均设置有一个对应的驱动机构;每个所述驱动机构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部相互分隔的独立的容纳空间中;所述支撑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平台通过一个第一平台框支撑在一个第二平台框上;所述支撑平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框上并可相对所述第一平台框在第一水平方向上运动;所述第一平台框支撑在所述第二平台框上并可相对所述第二平台框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上运动。优选地,所述支撑平台平行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可沿所述第一平台框上的轨道移动的第一滚轮,所述支撑平台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平台框连接的第一复位弹簧以及第一驱动杆。优选地,所述第一平台框平行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可沿所述第二平台框上的轨道移动的第二滚轮,所述第一平台框垂直于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平台框连接的第二复位弹簧以及第二驱动杆。优选地,所述模拟振动装置进一步包括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可独立控制每个所述动作单元垂直于所述台面上下运动。优选地,所述动作单元包括一个水平台板,所述水平台板的下方设置有一个磁导杆,所述驱动机构为围绕所述磁导杆设置的电磁线圈。优选地,所述水平台板呈矩形结构,所述水平台板的四个角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导向杆,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杆结构相匹配的导向孔。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进一步设置有供所述磁导杆穿过的通孔。优选地,所述通孔和所述导向孔中均设置有防水垫圈。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支撑板之间设置有防水垫片。优选地,所述台面和所述地震模型之间设置有柔性的隔离垫。本专利技术的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可以通过多个动作单元拼接而成的台面提供在垂直方向上局部拆分地上下运动,从而能够直接对地震模型的土体部分进行局部作动,通过对模型土体进行分离的连续作用,可使模型土体产生真实的剪切效果,且可任意选择对模型的位置进行起始作动,从而可很好的对地震造成的土体作用,特别是地震局部区域的运动情况进行模拟。并且,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第一平台框和第二平台框提供水平方向的前后、左右运动,以此构成了六个自由度的全方位的地震模拟。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的垂直方向运动原理示意图;图2显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的垂直运动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显示的是图3所示的垂直运动结构的一个动作单元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的垂直方向运动原理示意图,图2显示的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模拟振动装置适用于模拟地震模型80在地震下的振动,尤其适用于模拟地震模型80的局部区域的相对运动的情况,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模拟振动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平台500。支撑平台500包括支撑地震模型80的台面20,设置在台面20下方的支撑架1以及位于支撑架1下方的支撑板30。如图1可见,与现有技术中整体台面不同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台面20是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动作单元2拼接而成的,每个动作单元2下方均设置有一个对应的驱动机构11,并且本专利技术的模拟振动装置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用于模拟地震模型(80)在地震下的振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振动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平台(500);所述支撑平台(500)包括支撑所述地震模型(80)的台面(20),设置在所述台面(20)下方的支撑架(1)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架(1)下方的支撑板(30);所述台面(20)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动作单元(2)拼接而成,每个所述动作单元(2)下方均设置有一个对应的驱动机构(11);每个所述驱动机构(11)均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内部相互分隔的独立的容纳空间(12)中;所述支撑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板(30)上;所述支撑平台(500)通过一个第一平台框(100)支撑在一个第二平台框(200)上;所述支撑平台(500)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框(100)上并可相对所述第一平台框(100)在第一水平方向上运动;所述第一平台框(100)支撑在所述第二平台框(200)上并可相对所述第二平台框(20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上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装置,用于模拟地震模型(80)在地震下
的振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振动装置包括一个支撑平台(500);所述支
撑平台(500)包括支撑所述地震模型(80)的台面(20),设置在所述台面
(20)下方的支撑架(1)以及位于所述支撑架(1)下方的支撑板(30);所
述台面(20)由多个结构相同的动作单元(2)拼接而成,每个所述动作单元
(2)下方均设置有一个对应的驱动机构(11);每个所述驱动机构(11)均
设置在所述支撑架(1)内部相互分隔的独立的容纳空间(12)中;所述支撑
架(1)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板(30)上;所述支撑平台(500)通过一
个第一平台框(100)支撑在一个第二平台框(200)上;所述支撑平台(500)
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框(100)上并可相对所述第一平台框(100)在第一水
平方向上运动;所述第一平台框(100)支撑在所述第二平台框(200)上并
可相对所述第二平台框(20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上
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500)
平行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可沿所述第一平台框(100)上的轨道
移动的第一滚轮(501),所述支撑平台(500)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的两
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平台框(100)连接的第一复位弹簧(502)以及第
一驱动杆(503)。
3.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吉夫石瑶邓志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