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钻机绞车滚筒轴刹车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2776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已有技术的刹车鼓,其内套为平板型,厚度大,焊接时及工作中所产生的高温会使焊缝裂开,而且内套厚度大,钻机运行中耗能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含壳体及内套,内套焊接在壳体上,内套上有1至数条肋沟,有更好的延伸性,高温下焊缝不易开裂,工作可靠,而且厚度小,可减少质量,减少运行消耗的功率,节约能源。(*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钻井设备
绞车滚筒是钻机的重要部件。为了使绞车滚筒能及时停住,须装上高效能刹车鼓。已有技术,如昆山、高游、成都、青白江等地生产的TF-38型绞车滚筒轴刹车鼓,都采用平板式内套,因其厚度较大,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高温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形变,导致内套与壳体之间的焊缝裂纹,使刹车鼓内冷却液溢漏,影响刹车工作,严重时须停机检修。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其上有凸起肋沟的内套、在高温下形变小使焊缝不易产生裂纹的刹车鼓。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钻机绞车滚筒轴刹车鼓,包含壳体及内套,在内套上有一条至数条沿全圆周的凸起的肋沟,内套以上焊缝、下焊缝焊接在壳体上。在内套与壳体之间形成一个空间,以装入冷却液。壳体装在连接盘上,连接盘固定在滚筒轴上。滚筒轴旋转时,传动连接盘和刹车鼓壳体一起旋转。由于内套上有肋沟,具有较大的延伸性,可以使用较薄的材料,因焊接和工作中的温升而引起的形变较小,使焊接处的焊缝受力小,不易拉裂。本技术的优点是当焊接与工作时,所产生的高温不会使焊缝裂开,工作中不会漏液,工作可靠,且内套可使用较薄材料,质量轻,减少钻机运行中消耗的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对图1说明如下1为壳体,2为内套,3为上焊缝,4为下焊缝,5为肋沟,6为冷却液空间,7为连接盘,8为滚筒轴,9为滚筒,10为刹车块。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内套2采用厚度4mm的10号薄钢板,外直径为1235mm,其表面有2条向内凸起的高度为9mm的肋沟,其质量仅为61kg (已有技术内套的质量为151kg)。申请人在本单位的钻井作业中试用了本技术,在一年的试验中,未出现因焊缝开裂而引起的漏液现象,减少了因漏液而停机的损失;且由于内套质量减轻了90kg,钻机运行中消耗的功耗减小,每台每年少耗油1.8吨。权利要求1.一种钻机绞车滚筒轴刹车鼓,包含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内套(2),内套(2)上有1条至数条沿全圆周的凸起的肋沟(5),内套(2)以上焊缝(3)和下焊缝(4)焊接在壳体(1)上,内套(2)与壳体(11)之间形成一个冷却液空间(6);壳体(1)装在连接盘(7)上,连接盘(7)固定在滚筒轴(8)上。专利摘要已有技术的刹车鼓,其内套为平板型,厚度大,焊接时及工作中所产生的高温会使焊缝裂开,而且内套厚度大,钻机运行中耗能大。本技术包含壳体及内套,内套焊接在壳体上,内套上有1至数条肋沟,有更好的延伸性,高温下焊缝不易开裂,工作可靠,而且厚度小,可减少质量,减少运行消耗的功率,节约能源。文档编号B66D5/00GK2281345SQ96233999公开日1998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4日专利技术者任国杰, 李兆雄, 陈勇 申请人: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机绞车滚筒轴刹车鼓,包含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内套(2),内套(2)上有1条至数条沿全圆周的凸起的肋沟(5),内套(2)以上焊缝(3)和下焊缝(4)焊接在壳体(1)上,内套(2)与壳体(11)之间形成一个冷却液空间(6);壳体(1)装在连接盘(7)上,连接盘(7)固定在滚筒轴(8)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国杰李兆雄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