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光源导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2512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光源导光装置,包括上盖、与上盖配合形成收容部的下盖、收容于收容部内的导光件及光源,上盖包括反射面,下盖包括朝向反射面设置的安装面,导光件及光源均安装于安装面,光源位于导光件一侧且光源的出光端朝向反射面设置,光源经由出光端将光线发射至反射面上,并经由反射面反射至导光件的导光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侧光源导光装置将光源的光线通过反射面反射至导光面上而使光线在反射面上造成一定的光损耗,从而使反射至导光面上的光线较弱,故而当用户直视该灯光时,不易产生刺眼的感觉。此外,由于该光源的光线经过上盖及导光件的来回反射,因此,能够得到中间亮并向两侧发散,并且达到一定发散长度的灯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侧光源导光装置
技术介绍
路由器(Router),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目前路由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各种不同档次的产品已成为实现各种骨干网内部连接、骨干网间互联和骨干网与互联网互联互通业务的主力军。然而,路由器在使用时,通常需要通过设置导光结构来提示用户其使用情况,以保证用户能够实时知晓网络的连接情况。目前的路由器中的导光结构通常是采用简单的导光件直接通过内部结构固定于LED灯上方,然后通过该导光件将灯光直接传导出去,从而在路由器外部形成点状灯光。然而,由于上述的导光结构会在路由器外部形成一个很明亮的聚光点,并且其光强较强,当用户直视时,容易产生刺眼或者炫光的感觉,造成光污染,进而不利于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侧光源导光装置,能够有效地防止灯光过于集中而导致直视时出现刺眼的情况,有利于提供用户使用体验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光源导光装置,所述侧光源导光装置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配合形成收容部的下盖、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的导光件以及光源,所述上盖包括反射面,所述下盖包括朝向所述反射面设置的安装面,所述导光件以及所述光源均安装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件一侧且所述光源的出光端朝向所述反射面设置,所述光源经由出光端将光线发射至所述反射面上,并经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导光件的导光面上。其中,所述收容部具有开口,所述导光面包括非透光区域以及与所述非透光区域垂直设置的透光区域,所述非透光区域位于所述反射面的下方,所述光源的光线经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非透光区域上并发生漫反射后,经由所述透光区域将光线通过所述开口透射出去。其中,所述非透光区域上设置有纹理。其中,所述反射面为镜面或磨砂面。其中,所述光源的出光端端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离小于所述导光件的导光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离。其中,所述光源包括电路板以及灯珠,所述电路板固设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灯珠固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其中,所述光源还包括包裹所述灯珠的透镜,所述透镜包括所述出光端,所述灯珠通过所述出光端将光线发射至所述反射面上,并经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导光件的导光面上。其中,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导光件的导光面至所述反射面的距离。其中,所述侧光源导光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容置腔,所述上盖以及所述下盖均收容于所述容置腔内。其中,所述安装面为镜面或磨砂面。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侧光源导光装置通过将光源设于导光件的一侧并且光源的出光端朝向上盖的反射面设置,从而使得该光源能够通过出光端将光线发射至反射面上,并经由该反射面将光线反射至导光面上。由于该光源的光线通过反射面反射至导光面上,因此,该光源的光线在反射面上会造成一定的光损耗,从而使得反射至导光面上的光线较弱,进而当通过导光面出光时,该光线较为分散且光强较弱,故而当用户直视该灯光时,不易产生刺眼炫光的感觉,减少了光污染,大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性。此外,由于该光源的光线经过上盖以及导光件的来回反射,因此,能够得到中间亮并向两侧发散,并且达到一定发散长度的灯光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光源导光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光源导光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侧光源导光装置(去掉部分外壳)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是图3的IV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便于描述,这里可以使用诸如“在…之下”、“在...下面”、“下”、“在...之上”、“上”等空间相对性术语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个(些)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可以理解,当一个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親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居间元件或层。可以理解,这里所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在这里使用时,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表述,否则单数形式“一”和“该”也旨在包括复数形式。进一步地,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表明所述特征、整体、步骤、元件和/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元件、组件和/或其组合的存在或增加。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光源导光装置100。所述侧光源导光装置100包括上盖10、与所述上盖10配合形成收容部21的下盖20、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的导光件30以及光源40。所述上盖10包括反射面11,所述下盖20包括朝向所述反射面11设置的安装面22。所述导光件30以及所述光源40均安装于所述安装面22上。所述光源40位于所述导光件30—侧并且所述光源40的出光端朝向所述反射面11设置。所述光源40经由出光端将光线发射至所述反射面11上,并经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导光件30的导光面31上。通过将所述光源40设于所述导光件30的一侧,并使得光源40的光线经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至所述导光面31上,替代了现有的直接将光源40的光线经由导光件之间发射出去的设计,从而能够使得所述光线在所述反射面11上形成一定的光损耗,使得所述光线反射至所述导光面31时的光强较弱,进而当光线经由所述导光面31出光时,该光线较为柔和,从而能够避免用户直视时出现刺眼或炫光的感觉,进而大大地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性。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0为片状结构,并且所述上盖10为不透光材料,以防止所述光源40发出的光线经由所述上盖10直接透射出去。所述反射面11为镜面或者磨砂面,以使所述光源40将光线经由所述反射面11反射时,该光线的损耗程度不同从而能够使得反射到所述导光件30上的光线不同,进而使得经由所述导光件30出射的光线具有不同的光照强度。即,当所述反射面11为镜面时,所述光源40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反射面11上发生镜面反射,然后将所述光线按照其反射方向反射至所述导光件30上。而当所述反射面11为磨砂面时,所述光源40发出的光线在所述反射面11上发生漫反射,此时,所述光线的反射方向比较发散。具体地,可在所述反射面11上进行高抛光处理得到所述镜面,或者表面普通抛光处理、磨砂处理得到所述磨砂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0还可为块状结构或者是具有空腔的壳体。进一步地,所述上盖10的反射面11上凸设有凸台111,所述凸台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侧光源导光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光源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光源导光装置包括上盖、与所述上盖配合形成收容部的下盖、收容于所述收容部内的导光件以及光源,所述上盖包括反射面,所述下盖包括朝向所述反射面设置的安装面,所述导光件以及所述光源均安装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件一侧且所述光源的出光端朝向所述反射面设置,所述光源经由出光端将光线发射至所述反射面上,并经由所述反射面反射至所述导光件的导光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渠鸿翔王光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创维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